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实践的尝试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的逐步深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领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各学科中的作用,更充分地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潜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本人多次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使用了CAI课件,课堂气氛之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之浓厚、容量之大、效果之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教师,对老师的课件进行点评、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对课件制作的渴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者的最大喜悦,莫过于将“愿望”变成“现实”,发现学生的良好愿望,并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是教师的应有责任。但是平时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一“愿望”,而每年学生的两个假期却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时间。通过两个假期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实践过程和效果,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过程
  1.制作内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一章或几章的复习课课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一学期所学的知识。
  2.制作平台: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之一的PowerPoint软件或Flash软件。先让学生接受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培训,让学生掌握它的基本操作。(部分学生有flash软件的操作基础)
  3.分组:按区域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大部分学生或家中有电脑,或能用上电脑,分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组完成一个或多个章节,并在期末家长会上要求家长配合和监督。
  4.制作要求:要求学生在制作前,认真复习所要完成章节的知识,做到:
  (1)理顺本章知识结构;
  (2)分清各部分重点内容,注意筛“轻”选“重”;
  (3)发现各知识点间的关联,链接要清晰,对比性要强。
  在制作时,提醒学生:
  (1)本章的知识结构,应以教材的章节顺序为依据,先共同画出制作流程圖;
  (2)同组之间相互协作,分工明确,相互之间要多交流,多协商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3)画面之间的切换,链接方式及其控制不宜复杂,同一张幻灯片的层次不宜过多;
  (4)知识点的显示尽可能附图,但图、文布局搭配应合理。注意整体美,显示动画方式不宜过多,无需或少用声音。
  二、结果
  从学生和家长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制作中,学生情绪高涨,有的以至于废寝忘食,有的学生还发动家长参与其中,可以想象当时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的热情。
  从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效果来看,作品多数是模仿了教师上课用的课件,虽有不尽如人意,但制作的流程图显示学生对本章知识结构层次都已基本掌握,知识的重点选择合理,并注意到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多数小组应用了动画效果,以填空点击的方式整理了本章各部分的知识点、公式和性质。
  由于“亲身经历”和主动学习归纳,学生反映,对一学期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其效果远比传统的假期中只看书、解题要好,完成了学习内容的升华。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劲头更浓了,教学成绩也普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思考
  1.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学生完成课件制作的思想正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发射架”,加载了初中的基本知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
  2.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每一位教师所熟知的教学原则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科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完成知识的升华与课件制作,教师不再是“中心讲解者”,而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制作过程的导演者,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合作,主动归纳、分析,研究章节结构.压缩知识和内容,找出重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3.学生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知识得到了提升
  “温故而知新”,假期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一本教材学完了,学生可能对本章所学知识各部分看似都会了,都懂了,但大多只能是量的积累,对学到的知识大多是肤浅的,没有真正弄懂知识的实质。
  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完成课件制作的作业。首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实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其次是提供了理解课本所学知识概念和分析问题本质结构的机会,反思所学内容。因此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想法,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相结合,自己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表明,这种学生独立探索与交流合作所得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
  4.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假期,这种探究实践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欲。学生应用现有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种活动对学生极具诱惑力。青少年思维敏捷,且具多向性,有些同学打破了教师的传统的思维定式,独具一格,另辟出蹊径,这就是学生创造性的反映。开学后,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这些作品,抓住学生的点滴思维成果,表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品尝自己发明创造的乐趣,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5.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延伸
  几个假期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复习与提升,取得到了一定的成功,笔者现在进一步思考并尝试着将这一实践活动应用于新课的预习之中,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我相信,学生有了创作的驱动力,自学的兴趣会更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能够将这一实践活动转变成为自身的主动行为,进而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对于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学生,不妨把计算机作为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完成学习内容,会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考试(CAT)从单机走向网络化.为了适应未来新的考试模式,设计了"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考试系统".该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的C/S和B/S混合模式,
在文本无关说话人确认领域,基于总差异空间的说话人确认方法已成为主流方法,其中概率线性判别分析(Probabilistic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PLDA)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
本文在分析任务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任务型实践活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通过线性化和极点配置,研究了基于Logistic增长的广义SIRS系统的控制问题,得到了系统在无病平衡点处稳定的控制率,并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该问题的研究为疾病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这迫使教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传统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三件法宝——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已经力不从心。在多年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实施中,笔者深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教学无形中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它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发挥现代教育的优
利用线性函数迭代系统进行迭代可以绘制出树与山等自然景物,而非线性系统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辅助函数与一个随机生成的多项式函数构成动力系统,其中辅助函
为解决传统隐马尔可夫股价行为预测模型对输入特征序列和隐含状态数目敏感,导致预测结果存在局部最优、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新的股票因子特征选择方法,包括对因子特征的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所有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都应该围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开展.所以教学整合的出发点应该是全体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走向本质上的融合生成  比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性质,期待了解“矩形、菱形、正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德育学分制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和现实意义,构建了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
初中数学“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相离;(2)相切;(3)相交.其判断方法有两种:其一,根据圆和直线的交点个数判断;其二,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判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