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教学中,笔者欣赏具有简约美的政治课。它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素材简洁,语言简练,简约但不简单,简约中蕴藏着丰富、饱含了精心。简约,应该成为政治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后的自觉追求,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一、清晰主线——重点集中不散乱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政治课教学:由于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目标大而全,内容无取舍,环节太复杂,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益低下。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式表示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让课堂教学从冗繁走向简约,从杂乱走向清晰,策略之一就是要自觉遵循教学规律,清晰地梳理出教学主线,把重要知识贯穿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学主线是一堂课的基本内核。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那么教学主线就是树干,是教师在反复研读教学目标,反复推敲教材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基于“整体解读的视点”。教学主线清晰,课堂的基本走向和逻辑结构就清晰。反之,没有鲜明的主线,课堂就失去了方向感,盲目又徒劳。和其他学科一样,政治课的教学主线大多隐含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概括和提炼,使潜在的暗线明朗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材的小标题依次是“为他人开一朵花”→“心动不如行动”→“体味余香”→“拓展天地”,我们应该扣住“爱”这条主线,或沿着“感受爱”(爱的感悟)→“奉献爱”(爱的行动)→“体味爱”(爱的回味)→“分清爱”(爱的原则)的脉络,或顺着“感受爱,我心动”→“我心动,我行动”→“我行动,我快乐”→“我快乐,会智爱”的线索来组织教学,以清晰地揭示课文内隐的逻辑关系,使整堂课因主线设计清晰而显得气韵流畅、浑然一体。
  政治课堂要拒绝烦琐,实现“瘦”身,教学主线的梳理是关键的一步。主线确定之后,活动的设计、内容的取舍、目标的落实都要紧扣主线简约地展开。
  1. 教学目标要简明
  我们倡导“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究竟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设定切不可太虚太多,要实实在在,易于达成。目标太多,教学无所适从;目标太虚,教学难以达成。
  2. 教学内容要精讲
  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合理裁剪,大胆取舍,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精讲,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思考、仔细推敲,也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
  3. 教学环节要简化
  教学由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所构成,但环节预设如过于精细繁多,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难以深入,致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于毫无收获的走过场中。因此,在明晰主线的基础上,教学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学生学习的头绪,以提高教学效率。
  “简”,从形式上是在做教学的减法,实质上是要求教师用“心”去掉教学中的多余部分、无效部分、零碎部分,让学生享受实在的“多”。这既需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也要有细致入微的心思。
  二、引用素材——切中肯綮不烦琐
  借助热点素材来归纳或者演绎教材观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热点素材,政治课才少了些抽象和枯燥,多了些生动和活力。但在热点素材的实际使用中,教师往往会犯“用不到位、用不贴切、用不经济”的通病。因此,一节好的政治课必然讲究热点素材的使用技巧,懂得舍弃,懂得剪裁,简洁方能有效。
  1. 素材要精简
  教师在挑选素材时,往往觉得这个材料很好,那个也很不错,难以割舍之下,索性全部上阵,看似丰富多彩,实则虚浮臃肿,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一堂课的热点素材总量必须有所控制,以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为准绳,需要用时才用,可用可不用就坚决不用。尤其要反对那种“多材一用”的做法,人为的素材堆砌不仅会掩没知识本身的光辉,且不利于师生对话和课堂生成。就单个素材而言,也要追求信息简洁,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接受。以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合理利用资源”为例,在讲解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对比时,有教师出示了一张内含我国各种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数据的表格,看上去黑压压一大片,数值明显偏大,难以比较,不如选取我国资源的总量位次和人均占有量位次的表格,数字一目了然,信息简明扼要。
  2. 素材要匹配
  素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要紧密,这是对素材使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常见情况是,教师为了佐证或导入某个观点,对观点的理解却不是很到位,就找个似是而非的素材来使用。为素材而素材,素材与观点之间关联度不高甚至游离,使用效果不佳就可想而知,不如不用。仍以“合理利用资源”一课为例,有教师为了说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出示了一段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素材。但仔细想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小是一个平均量的问题,而北方水资源紧缺更多的是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不如直接让数字来说话更贴切,相信在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6,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排名第110位时,这个问题就能简洁地迎刃而解了。
  3. 素材要尽其用
  “多材一用”显得累赘、低效,“一材多用”却简洁、高效。一个好素材信息量丰富,使用得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必须充分挖掘,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素材的效益,浅尝辄止无疑是对素材的浪费。
  例如,教学“合理利用资源”一课,教师在说明我国的资源形势之严峻的三个表现时,大多采用教材上的三个素材: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相关数据;②我国各种资源分布差异的数据或图表;③我国与别国的生产能耗比较数据。可惜仅此而已,未曾想到这三个素材还有进一步的妙用——能推导出国家层面的三个应对之策,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坚持科教兴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既避免了国家对策层面需要素材再次一一论证的麻烦,使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流畅,又为公民行动层面的充分展开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既简约又高效。   4. 素材要序列化
  素材散乱使教学头绪增多,如将这些素材加以有序组合,适当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情境化的素材序列,就能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例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授课中,有教师以“一滴水”的设计贯穿全课,教学采用个别到一般的叙述技巧,从“一滴水的自述”讲到资源的重要性,从“一滴水的自豪与辛酸”引出资源形势的严峻;通过播放微电影《最后一滴水》调动学生节约资源的情绪体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最后利用课前调查问卷的数据(主要是针对水资源设计)和话题“校园节水办法大家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节约,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整节课都紧扣“水资源”有序展开,教学显得简洁明快。
  课堂要简约,除了素材用得精简,教师的引导、讲解、评价也要简洁到位。素材导入时不妨直奔主题,不要故意绕弯子;分析素材时也要讲效益,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绝不讲成长篇大论;评价也要力求准确扼要,避免啰唆杂乱。这样,课堂简洁在表达上构成了一个系列,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清晰的内容。
  三、走出误区——自在朴素不浮华
  当前的政治课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评比课,或多或少存在着浮躁现象,如逢课必合作探究,以表明自己理念先进;开课必全程使用多媒体,以体现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崇……陷入了流行的误区。然而,简约是一种自在朴素而非浮华,潮流不能与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
  1. 方法要务实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具有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一些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存在着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如在公开课上广泛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课堂的气氛热烈,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多为低效甚至无效。从合作的主题来看,要么是合作探究的话题过于浅易,合作毫无必要;要么是合作探究的主题大而无当,合作成了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的自由发挥,缺少思维含量,更谈不上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话题选择不当,会导致小组汇报或者是简单重复,或者是不着边际,教学显得臃肿冗长。其实,教师应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思辨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实效。从合作的流程来看,一些教师一提出话题就立刻让学生合作讨论,学生思考尚未展开便转入交流环节;合作的时间相当有限,一个复杂的话题匆匆讨论两分钟便结束,合作不充分也不深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作评价,待学生回答结束后就宣告合作学习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说白了就是打着“合作学习”的旗号变相进行课堂提问,师生共“秀”了一回互动,演了一幕给听课者看的、看起来很美很热烈的合作学习舞台剧。
  其实,合作对学生而言,不仅有交往的价值,更是学习个性化、互补化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因课制宜,让学生“真”合作一回,合作出思想的“火花”,合作出真正的价值。合作学习有名无实,不仅影响课堂效率,也使教学陷入了虚浮作秀的误区。
  2. 媒体要简易
  多媒体的出现是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一大革新,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了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使政治课教学涉及的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始末和媒体观点都能得以呈现,较之教师的口头讲述更形象、更直观。但是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是不是整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凡教学中使用过多媒体的教师,都有一个普遍、共同的感受:幻灯片一张一张过,教学内容未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多媒体用多用滥了,还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呈现的材料多了,学生的思考少了;课堂的容量大了,师生的互动少了;机械点击多了,课堂的生成少了。其实,课堂中最有价值的师生对话和互动,都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结合黑板板书来慢慢推进,受到诟病的“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也有着多媒体无可替代的优势。说到底,教学媒体本质上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用得合适,该用的时候用,才有作用和意义;如果将工具异化为课堂的主角,教学单纯地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而忽视了内容本身和学生需要,只会是舍本逐末,造成教学的浮夸和低效。
  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应该追求适度和简洁。首先是课件本身有一个量的控制,如一节课幻灯片张数在15张以内为宜。课件制作力求界面干净,不要花哨繁杂;内容重点突出,避免无关信息干扰;文字量和字体大小设置恰当,便于学生学习。其次是在使用中还要注意操作简单,交互性好,能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拓展。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简约,本身也要警惕浮于表面的假象。以知识的呈现方式为例,如果只把抽象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机械记忆,其实是一种教学的简单与粗暴。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内化知识,看似费周折,但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必要的过程性体验,和简约课堂的主旨是一致的。
  总之,大道至简。只要我们教师用“隐性的丰富”来支撑教学,心中有学生,就能对教学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学科素养丰厚,就能明事理、知取舍,用简约创造丰富与高效。
其他文献
“为尊者讳”出自《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完整表达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的原则和态度,也是儒家“礼”文化的体现。这种传统思想在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进,我国母语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关于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设和探讨却相对沉寂。而教师教学用书又是多数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这使得许多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重复着由来已久的语文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复制着教参上的观点。学者所言“教参是鸦片烟”,“教参风行之时,就是合格语文教师绝迹之日”,虽然有点夸大其词却也道出了教师教学用书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用好“例子”,又要对“例子”进行适度拓展,真正达到沟通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丰富内涵的目标。《西厢记》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学习题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
“道德存在于小学生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小学生生活经验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课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与课堂紧密连接起来,让小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现实中去,切实感
追求高效、实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很多教师就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为了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不受影响,频频给学生限定时间完成某个环节。在笔者最近参加的两个教研活
目的探讨多点固定鼻塞法在PICU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人”形蚕丝胶布和3 M自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我科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2013年6月~2013年12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时段,2014年1月~20
鉴于不少教师盲目地进行复习教学,使得复习效率低下。文章借助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在理论指导下应该怎样开展物理复习教学,希望对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创造。要想进行创新,教师必须从根本上的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开始,观念变了,教育教学的路子就宽了,方法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