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在微信上看到有小伙伴写的关于躁郁(bipolar disorder,双向情感障碍)的文章,刚好自己经过了接近8个月的治疗,还有比较好的变化,写下那一段经历。
我目前研究生二年级在读,正准备申请攻读博士。2017年冬末,由于受到外部事件冲击,我的情绪很低落,一直拖到2018年4月,完全没法生活,撑不住了才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当时,我对外界的反馈能力已经有一点点异常,对一些刺激不是很敏感,可能长时间持续的低落情绪已经在生理上产生了影响。与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交谈后,老师觉得可能是抑郁,直接办转院到北医六院精神科,做了各种测试和量表,结果显示是很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确诊为躁郁。然后就开始药物治疗(舍曲林和优菲),药物对我很有效,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大概8个月后抑郁已经好很多了。
经过8个月的治疗, 2018年12月,我又做了检测,虽然情绪还需要继续调节,但是对外界反馈已经完全正常了;最近发现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果情绪好还可以做事,对生活的期待和信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如果低落情绪持续过久,可能很难靠自己恢复,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寻求支持。
事实上当时学校的老师说我抑郁我还挺开心的,因为想着对症治疗,治好就行了。因为受到看了几年的《国土安全》的影响,我很喜欢里面那个有躁郁症的女主,因此我对吃药并不排斥。然而后来发现是躁郁,可能需要纠缠更长的时间,就慢慢打消了尽快好的想法,不紧不慢地生活着,一直到现在。2019年3月我到医院复查,医生说已经康复,可以停止服药了。
从开始使用药物到现在,对我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人性情和生活目标发生了比较大变化;之前还是有普通意义上的理想的,后来就只想当下开开心心的;因为长久以来,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吃好多药,这是一个很无奈的过程,会让人感到自己很弱,但是因为想着吃药也能开心,也就接受了。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和周围人的相处波动也比较大,刚开始和很多人靠近,然后疏远,最后基本不联系;因为慢慢发现自己本质上是想独处的,刚好外部环境允许,就自己藏起来玩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搞了很多破坏,惹了不少同学生气,现在只能把歉疚的心情先放一放,以后再慢慢改善人际关系。
学习方面,没开始吃药的时候整个人是崩溃的,从情绪到身体,理解能力完全丧失,我甚至不能完整看半小时电视,只能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暑假我一个人待在北京,几乎什么都没做,后来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再拖下去可能连毕业都有问题。
2018年9月,我强迫自己每天看纸质材料,每天写字;每天去宿舍楼下拿一份《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看,大概一个多月,我又可以慢慢看文字了。
再后来就慢慢强迫自己看电视,刚好《国土安全》第七季出来了,我在办公室刷了一个晚上看完。那天我意识到,我的注意力可能在恢复;再有就是去听本科生的课,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在教室坐一个上午;我记得躁郁后看的第一本书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因为只有这本书是思绪我可以跟上的;再后来我开始看专业书,一开始只能看有图表和数据的,现在慢慢能看大段文字了。
虽然目前我依旧不怎么特别开心,但是我努力不难过;学校的医生叮嘱我不要看很负面的电影或特别烧脑的小说,比如恐怖的或杀人放火的,所以我当时就把电脑里所有喜剧以外的电影都删了。
我用的是手表和戒指,出门就会戴上,中指的戒指提醒我一心考博,不要遇到好看的女孩子就去要电话,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每天生活的空间会影响情绪,对我来说主要是宿舍的书桌:因此我把桌子上的板子拆了,在墙上贴上我心仪的海报;放一些让自己安心的东西,比如我死皮赖脸请一位师妹给我选的台灯;另一位本科小师妹给我写的书签,这些都让我很安心;还有我导师写的书和给我的笔记本,都是放在桌子上镇场子的。
夏天时我天天和同学打牌,我觉得很棒;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钓鱼,我觉得对我的耐心品质养成很大;或者去咖啡厅靠窗的位置看杂志。
导师经常催我去锻炼,但是我的懒惰令人发指;最开始每周游泳两次,后来觉得太麻烦就没去;后来办了健身卡,却每周只去两次;现在好多了,因为我本科地理系,所以倾向于用剧烈运动耗费热情,现在每周跑20km——每次跑步回来之后我觉得自己是新的我了。
如果学习和工作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当然最好;最近我在学画画,貌似很多有躁郁的小伙伴都画画,《到灯塔去》里的女主角就一直在画画。我也开始看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史及一些文史的书。
我丢掉了几乎所有之前的衣服,当然除了前女友买的选的;我发现运动鞋比板鞋舒服,松散的裤子比牛仔裤舒服,穿得松散的确能改善心情。
我基本没有吃太辣或者刺激的东西,几乎没喝啤酒,也基本不吃方便面,每天喝豆浆,加糖;现在迷上奶茶,可乐也没少喝,苏打水也好喝。
我发现自己刷手机过多,就注销了微信微博知乎qq,这样每天多了很多时间;尽力看纸质书和材料,感谢导师给我报销图书和打印材料的钱,让我一心学习,不过这两个事情是最近才做好的。
因为我一直拖材料,我导师的内心是崩溃的,不过我每次都安慰他说,好的事情一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放松时候就完全玩,当然这样容易思路很分裂,我生活中的人也是分开的,这样事实上我很难有朋友,而且惹得同学们很崩溃。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活动室都有沙盘,很好玩。
之前去了海边,后面可能定期出门去想去的城市,这样可以有一个节点把生活分开和处理,容易重新开始。
最后,独处对我很重要,可能是我的性格,从小自己呆着比较舒服,我就藏起来了。
曾給我力量的那些书和电影,仅供参考:
丘吉尔也有抑郁症,抑郁像只黑狗;
讲的女主接受自己童年经历的故事,我觉得接受自己很重要,不管是童年经历还是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
实际上这个电影看了一点点就很难受,就是一部分关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故事,如果情绪比较低落不建议看,但是接受自己很重要。
校医院的李医生推荐的,教会我冥想;
我学教育学的本科小师妹推荐的,我发现作者比我还惨淡,但是保留了生活很好的可能性,作者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非常推荐;
弗吉尼亚·伍尔芙著:高中学过《墙上的斑点》,很喜欢。强烈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本,序言很棒。
责任编辑:方丹敏
我去了心理咨询中心
我目前研究生二年级在读,正准备申请攻读博士。2017年冬末,由于受到外部事件冲击,我的情绪很低落,一直拖到2018年4月,完全没法生活,撑不住了才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当时,我对外界的反馈能力已经有一点点异常,对一些刺激不是很敏感,可能长时间持续的低落情绪已经在生理上产生了影响。与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交谈后,老师觉得可能是抑郁,直接办转院到北医六院精神科,做了各种测试和量表,结果显示是很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确诊为躁郁。然后就开始药物治疗(舍曲林和优菲),药物对我很有效,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大概8个月后抑郁已经好很多了。
经过8个月的治疗, 2018年12月,我又做了检测,虽然情绪还需要继续调节,但是对外界反馈已经完全正常了;最近发现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果情绪好还可以做事,对生活的期待和信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如果低落情绪持续过久,可能很难靠自己恢复,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寻求支持。
事实上当时学校的老师说我抑郁我还挺开心的,因为想着对症治疗,治好就行了。因为受到看了几年的《国土安全》的影响,我很喜欢里面那个有躁郁症的女主,因此我对吃药并不排斥。然而后来发现是躁郁,可能需要纠缠更长的时间,就慢慢打消了尽快好的想法,不紧不慢地生活着,一直到现在。2019年3月我到医院复查,医生说已经康复,可以停止服药了。
生活的改变如何恢复?
从开始使用药物到现在,对我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人性情和生活目标发生了比较大变化;之前还是有普通意义上的理想的,后来就只想当下开开心心的;因为长久以来,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吃好多药,这是一个很无奈的过程,会让人感到自己很弱,但是因为想着吃药也能开心,也就接受了。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和周围人的相处波动也比较大,刚开始和很多人靠近,然后疏远,最后基本不联系;因为慢慢发现自己本质上是想独处的,刚好外部环境允许,就自己藏起来玩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搞了很多破坏,惹了不少同学生气,现在只能把歉疚的心情先放一放,以后再慢慢改善人际关系。
学习方面,没开始吃药的时候整个人是崩溃的,从情绪到身体,理解能力完全丧失,我甚至不能完整看半小时电视,只能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暑假我一个人待在北京,几乎什么都没做,后来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再拖下去可能连毕业都有问题。
2018年9月,我强迫自己每天看纸质材料,每天写字;每天去宿舍楼下拿一份《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看,大概一个多月,我又可以慢慢看文字了。
事实上当时学校的老师说我抑郁我还挺开心的,因为想着对症治疗,治好就行了。因为受到看了几年的《国土安全》的影响,我很喜欢里面那个有躁郁症的女主,因此我对吃药并不排斥。
再后来就慢慢强迫自己看电视,刚好《国土安全》第七季出来了,我在办公室刷了一个晚上看完。那天我意识到,我的注意力可能在恢复;再有就是去听本科生的课,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在教室坐一个上午;我记得躁郁后看的第一本书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因为只有这本书是思绪我可以跟上的;再后来我开始看专业书,一开始只能看有图表和数据的,现在慢慢能看大段文字了。
如何努力不难过?
虽然目前我依旧不怎么特别开心,但是我努力不难过;学校的医生叮嘱我不要看很负面的电影或特别烧脑的小说,比如恐怖的或杀人放火的,所以我当时就把电脑里所有喜剧以外的电影都删了。
我用的是手表和戒指,出门就会戴上,中指的戒指提醒我一心考博,不要遇到好看的女孩子就去要电话,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每天生活的空间会影响情绪,对我来说主要是宿舍的书桌:因此我把桌子上的板子拆了,在墙上贴上我心仪的海报;放一些让自己安心的东西,比如我死皮赖脸请一位师妹给我选的台灯;另一位本科小师妹给我写的书签,这些都让我很安心;还有我导师写的书和给我的笔记本,都是放在桌子上镇场子的。
夏天时我天天和同学打牌,我觉得很棒;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钓鱼,我觉得对我的耐心品质养成很大;或者去咖啡厅靠窗的位置看杂志。
导师经常催我去锻炼,但是我的懒惰令人发指;最开始每周游泳两次,后来觉得太麻烦就没去;后来办了健身卡,却每周只去两次;现在好多了,因为我本科地理系,所以倾向于用剧烈运动耗费热情,现在每周跑20km——每次跑步回来之后我觉得自己是新的我了。
如果学习和工作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当然最好;最近我在学画画,貌似很多有躁郁的小伙伴都画画,《到灯塔去》里的女主角就一直在画画。我也开始看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史及一些文史的书。
我丢掉了几乎所有之前的衣服,当然除了前女友买的选的;我发现运动鞋比板鞋舒服,松散的裤子比牛仔裤舒服,穿得松散的确能改善心情。
我基本没有吃太辣或者刺激的东西,几乎没喝啤酒,也基本不吃方便面,每天喝豆浆,加糖;现在迷上奶茶,可乐也没少喝,苏打水也好喝。
我发现自己刷手机过多,就注销了微信微博知乎qq,这样每天多了很多时间;尽力看纸质书和材料,感谢导师给我报销图书和打印材料的钱,让我一心学习,不过这两个事情是最近才做好的。
因为我一直拖材料,我导师的内心是崩溃的,不过我每次都安慰他说,好的事情一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放松时候就完全玩,当然这样容易思路很分裂,我生活中的人也是分开的,这样事实上我很难有朋友,而且惹得同学们很崩溃。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活动室都有沙盘,很好玩。
之前去了海边,后面可能定期出门去想去的城市,这样可以有一个节点把生活分开和处理,容易重新开始。
最后,独处对我很重要,可能是我的性格,从小自己呆着比较舒服,我就藏起来了。
曾給我力量的那些书和电影,仅供参考:
丘吉尔也有抑郁症,抑郁像只黑狗;
讲的女主接受自己童年经历的故事,我觉得接受自己很重要,不管是童年经历还是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
实际上这个电影看了一点点就很难受,就是一部分关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故事,如果情绪比较低落不建议看,但是接受自己很重要。
校医院的李医生推荐的,教会我冥想;
我学教育学的本科小师妹推荐的,我发现作者比我还惨淡,但是保留了生活很好的可能性,作者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非常推荐;
弗吉尼亚·伍尔芙著:高中学过《墙上的斑点》,很喜欢。强烈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本,序言很棒。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