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得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到发展。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及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教学充满魅力,从而爱上语文,久而久之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际生活;学习能力
G633.3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就为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做到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实际生活,现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陶冶学生性情
学生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语文又是一门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在沟通交流中进行情感的互动,并走进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的生活情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始终涌动着情感的生命源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动中陶冶自己的性情。
二、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以拓宽视野
社会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天地,因此,社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让生活成为一座桥梁,架设在学生与书本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学生与文化之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开拓视野、历练人格、锤炼思想、提升境界。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现实的精神,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开阔自身的视野。总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多姿多彩的语文,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结合实际多思考,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體验,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真正的英雄》这个内容时,笔者先找到了电影《英雄》,在教室全剧播放。看完片子,笔者便以“谁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个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吗?鲁滨逊呢?夸父和孔子呢?结合《真正的英雄》,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学习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或侃侃而谈、或大声辩论、或慷慨陈辞,有的说到革命时代的英雄,有的说到身边见义勇为的英雄……两三节课下来,学生们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又趁机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回答,允许学生有分享自己意见的机会,对于一个问题不去设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尤其对于那些提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新价值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进行给予鼓励,呵护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支持和鼓励学生不同凡响的想法和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地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能热情地、多角度地进行思维的创新。由此可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体验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创新的机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经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如在上《漫游语文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并不是在课堂上死板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来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语言,采用录音、笔记等多种方式,学会了活生生的街头语言,再把它们带回到课堂,大家分析讨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用语,能批评指正人们不规范的语言,也能对这些语言进行鉴赏品评,进而学以致用,不仅写出了很好的广告用语及标牌、对联,而且班级的板报出版得也越来越好,自身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书本外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使其作用充分合理地得以发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提取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发展创新思维,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语文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生活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激情飞扬”[J].中华少年,2016(13)
[2]江斌.浅谈如何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5期
[3]于红丽.浅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中华少年,2015(20)
[4]陈红.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加强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田桂贤.“小课堂”与“大社会”——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华少年,2015(20)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际生活;学习能力
G633.3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就为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做到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实际生活,现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陶冶学生性情
学生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语文又是一门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在沟通交流中进行情感的互动,并走进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的生活情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始终涌动着情感的生命源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动中陶冶自己的性情。
二、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以拓宽视野
社会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天地,因此,社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让生活成为一座桥梁,架设在学生与书本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学生与文化之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开拓视野、历练人格、锤炼思想、提升境界。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现实的精神,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开阔自身的视野。总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多姿多彩的语文,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结合实际多思考,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體验,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真正的英雄》这个内容时,笔者先找到了电影《英雄》,在教室全剧播放。看完片子,笔者便以“谁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个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吗?鲁滨逊呢?夸父和孔子呢?结合《真正的英雄》,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学习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或侃侃而谈、或大声辩论、或慷慨陈辞,有的说到革命时代的英雄,有的说到身边见义勇为的英雄……两三节课下来,学生们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又趁机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回答,允许学生有分享自己意见的机会,对于一个问题不去设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尤其对于那些提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新价值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进行给予鼓励,呵护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支持和鼓励学生不同凡响的想法和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地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能热情地、多角度地进行思维的创新。由此可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体验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创新的机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经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如在上《漫游语文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并不是在课堂上死板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来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语言,采用录音、笔记等多种方式,学会了活生生的街头语言,再把它们带回到课堂,大家分析讨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用语,能批评指正人们不规范的语言,也能对这些语言进行鉴赏品评,进而学以致用,不仅写出了很好的广告用语及标牌、对联,而且班级的板报出版得也越来越好,自身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书本外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使其作用充分合理地得以发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提取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发展创新思维,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语文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生活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激情飞扬”[J].中华少年,2016(13)
[2]江斌.浅谈如何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5期
[3]于红丽.浅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中华少年,2015(20)
[4]陈红.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加强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田桂贤.“小课堂”与“大社会”——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华少年,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