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但是,现实中语文科并不很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到了高三,语文复习课很难翻出新意,学生认为练来练去也很难拿到高分。这使高三学生对语文课的复习热情不高。同时,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让学生训练;接着批改、讲评,学生又继续练。这样永无休止的循环往复,教师疲惫,学生厌烦,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困惑呢?
—、认真钻研考纲,明确考点要求,了解学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语文知识浩瀚无边,复习犹如大海捞针,怎样才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复习高中课程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领会其内涵,明确各个考点的具体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例如,现代文阅读,考纲有五个方面要求,教师在编选练习时,就应该围绕这五个要求,逐项进行训练。第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出题的热点和盲点,把握命题的趋势,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例如,文言实词考纲要求学生掌握120个,近几年哪些词已经考了,哪些词还没有考,哪些词考得最多,都需要教师认真考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研究自己的学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尽管编写的练习很完美,但也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准确率,才能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学有所得。
二、建立整体复习体系,有效利用复习时间
一年时间,要复习6本书的基本篇目,要梳理26个考点的知识,要练好大作文的各种文体、小作文的十几种应用文体,最后进行综合训练。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局部有重点、阶段有计划、整体有序列。例如,把6本书的文言文归为一个整体,按照考点逐一分项复习。①实词: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四个方面,归纳复习120个重要的实词。②虚词:以18个虚词为主,结合教材,逐个梳理。通过教材中的例句来总结每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③句式: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等重要句式复习,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作例句,进行复习。以上复习方法,既回归了课本,掌握了知识,又复习了考点,节省了时间,使学生将高中阶段所学知识与高考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科学利用教材
许多教师认为,到了高三,只要多练,以练代讲,就能出成绩。这样的练,学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就产生厌练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复习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例如:现代文阅读课,可以用情感熏陶、启发、点拨等方法进行复习,也可以将教材变为训练或测试的材料进行复习。根据不同单元不同篇目、不同文体,从基础知识到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灵活设计一些适当的练习,用激疑析疑解疑、讨论讲评总结等方法组织教学。
四、进行难度恰当的测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科复习与不复习,差别不大,只要考前看看一些要记的知识即可。而每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学生却做得不尽如人意。表面上看,似乎是学生的基础差;其实究其原因,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题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的拦路虎。偏多的训练,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使学生消耗热情和信心;偏怪的训练,使学生失去耐心而措手不及。长此以往,削弱了学生向前的动力,增长失败的情绪,降低教学的质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降低训练的难度,进行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拥有成就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信心,也有助于对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更有助于展开新的复习。这样循序渐进,方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五、引进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
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题目太多,学生有一种见题就厌的情绪。这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要选那些社会关注的热点,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的文章,使他们在疲惫时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以便激起他们复习、做题的兴趣。
例如,科技说明文阅读题,大多选前沿科学文段来训练。诸如,生命科学、地质灾害、奥运场馆——鸟巢的构造及原理的文章备受学生的青睐。通过这些语段的阅读,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六、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只掌握课内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他们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进图书室、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都有可学之处。例如,应用文、作文素材、语言训练题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耐心积累。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汶川地震为材料出题的。试想,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学生能写好这篇作文吗?只有把课内、课外连成一体,才能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迅速提高。
总之,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疲惫不堪,兴味索然,应该走出误区,另辟蹊径,给复习课注入新鲜的血液,把课堂变成学生身心愉悦的乐园,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圆高三学生的大学梦!
(责任编辑 韦 雄)
—、认真钻研考纲,明确考点要求,了解学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语文知识浩瀚无边,复习犹如大海捞针,怎样才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复习高中课程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领会其内涵,明确各个考点的具体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例如,现代文阅读,考纲有五个方面要求,教师在编选练习时,就应该围绕这五个要求,逐项进行训练。第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出题的热点和盲点,把握命题的趋势,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例如,文言实词考纲要求学生掌握120个,近几年哪些词已经考了,哪些词还没有考,哪些词考得最多,都需要教师认真考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研究自己的学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尽管编写的练习很完美,但也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准确率,才能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学有所得。
二、建立整体复习体系,有效利用复习时间
一年时间,要复习6本书的基本篇目,要梳理26个考点的知识,要练好大作文的各种文体、小作文的十几种应用文体,最后进行综合训练。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局部有重点、阶段有计划、整体有序列。例如,把6本书的文言文归为一个整体,按照考点逐一分项复习。①实词: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四个方面,归纳复习120个重要的实词。②虚词:以18个虚词为主,结合教材,逐个梳理。通过教材中的例句来总结每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③句式: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等重要句式复习,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作例句,进行复习。以上复习方法,既回归了课本,掌握了知识,又复习了考点,节省了时间,使学生将高中阶段所学知识与高考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科学利用教材
许多教师认为,到了高三,只要多练,以练代讲,就能出成绩。这样的练,学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就产生厌练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复习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例如:现代文阅读课,可以用情感熏陶、启发、点拨等方法进行复习,也可以将教材变为训练或测试的材料进行复习。根据不同单元不同篇目、不同文体,从基础知识到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灵活设计一些适当的练习,用激疑析疑解疑、讨论讲评总结等方法组织教学。
四、进行难度恰当的测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科复习与不复习,差别不大,只要考前看看一些要记的知识即可。而每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学生却做得不尽如人意。表面上看,似乎是学生的基础差;其实究其原因,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题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的拦路虎。偏多的训练,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使学生消耗热情和信心;偏怪的训练,使学生失去耐心而措手不及。长此以往,削弱了学生向前的动力,增长失败的情绪,降低教学的质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降低训练的难度,进行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拥有成就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信心,也有助于对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更有助于展开新的复习。这样循序渐进,方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五、引进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
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题目太多,学生有一种见题就厌的情绪。这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要选那些社会关注的热点,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的文章,使他们在疲惫时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以便激起他们复习、做题的兴趣。
例如,科技说明文阅读题,大多选前沿科学文段来训练。诸如,生命科学、地质灾害、奥运场馆——鸟巢的构造及原理的文章备受学生的青睐。通过这些语段的阅读,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六、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只掌握课内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他们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进图书室、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都有可学之处。例如,应用文、作文素材、语言训练题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耐心积累。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汶川地震为材料出题的。试想,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学生能写好这篇作文吗?只有把课内、课外连成一体,才能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迅速提高。
总之,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疲惫不堪,兴味索然,应该走出误区,另辟蹊径,给复习课注入新鲜的血液,把课堂变成学生身心愉悦的乐园,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圆高三学生的大学梦!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