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毕业生个体、家庭、高校、社会、毕业生家庭等多向维度共同发力,这些多重因素涉及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个人特质、劳动力市场等等直接影响到就业质量提升。其中从微观角度关照需大力加强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提升应为主导,从宏观上要求高校和其他要体从供给侧的角度设计好相关政策和完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经济新常态,基于就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已从单纯的追求就业总量目标,逐渐转变到同时注重更高就业质量的提升和更加充分的就业。[1]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党和国家各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了努力推进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的要求,并把就业放在更高的高度来关注,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都相应采取了促进就业,助力就业等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习实践、协商协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开展全方位就业服务等措施。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学生个体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和社会需求基本吻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毕业生个人要从长远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就业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外延广泛的概念,涉及到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业时段中行动策略,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长时段的系统就业准备效度与就业质量成正相关。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管理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论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教育实践,都理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新时代,纵观国内外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生涯规划对于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和实现自我价值意义突出。通过理论课程中情景模拟、团队训练、案例分析等进行学生自我剖析,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课后通过第二课程社会实践、模拟大赛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生涯规划的案例和操作方法,要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具体特点,高校要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缺点适时改进。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要真正领会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走捷径来谋划自我的未来,不能只是从表面就职业包装、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技能型的训练,要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对分步走提升能力、良好习惯养成、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等为主要目标。
二、新时代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我提升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专业课程学习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学生注重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在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在本科教育阶段提升某一领域专业素养时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養。诸如对我校举办主体和服务面向来看,注入了民间资本,在培育学生要注重地方性、行业性的服务面向,在教育过程中有导向性的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全国的教育视野,如何在培育过程中贴近地方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发挥绍兴所在地缘优势,产业优势等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在创新创业场域驱使下,学生自我特质和个性的培育也至关重要,个人特色发展和专业特长有效培育对提升就业能力效果突出,这也要求高校注重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教育二者相结合。
三、顺应时代要求的行动策略的自我实践
如果高校过分强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取的,学生个体也要注重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自我培养,注重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所以高校要顺应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方式的转变。
实践教育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模式,高校在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自我自主学习的体验式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地位,强调的是沉浸式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的真正融入、亲身实践和知识运用反思,把知识与技能有效集合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式的接受教育,为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诚然,高校在知识能力和就业能力培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毕业后就业的动态监测,形成学生全过程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学生就业质量的状况,有效开展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以期对在校生的教育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就业工作方案。
四、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机制的建立
2017年5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优先”、“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11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GB/T33667-2017),涉及到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2]2020年4月,全国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研究实践成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标准化管理——基于ISO9001:2015》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对前述问题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样本和可行方案。[3]这些举措都旨在为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通过国家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得知,高校在推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时要注重中就业机制中的整体配合,整体搭建,根据学生在校时学习时就业准备情况的机制,就业时实践机制的运用,毕业后就业质量的跟踪,形成全过程就业的关注和线性的操作规范。
五、完善多元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高校在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时要注重就业服务网络的搭建,注重构建学生能力本位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家校合作引导、建立校企战略性互动合作、政府政策支持、第三方监督协调等多维度的服务网络体系。
注重供需双侧就业能力结构建构及构成异同分析,对于结构性矛盾要及时纠偏和导向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多部门共同配合下,注重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建立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全过程就业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抗私,王雪青.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6(01):36-45.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5/23/content_5196112.htm,2017-05-23.
[3]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出版[EB\OL],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4/t20200423_319885.html,2020-04-23.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经济新常态,基于就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已从单纯的追求就业总量目标,逐渐转变到同时注重更高就业质量的提升和更加充分的就业。[1]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党和国家各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了努力推进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的要求,并把就业放在更高的高度来关注,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都相应采取了促进就业,助力就业等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习实践、协商协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开展全方位就业服务等措施。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学生个体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和社会需求基本吻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毕业生个人要从长远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就业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外延广泛的概念,涉及到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业时段中行动策略,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长时段的系统就业准备效度与就业质量成正相关。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管理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论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教育实践,都理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新时代,纵观国内外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生涯规划对于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和实现自我价值意义突出。通过理论课程中情景模拟、团队训练、案例分析等进行学生自我剖析,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课后通过第二课程社会实践、模拟大赛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生涯规划的案例和操作方法,要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具体特点,高校要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缺点适时改进。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要真正领会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走捷径来谋划自我的未来,不能只是从表面就职业包装、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技能型的训练,要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对分步走提升能力、良好习惯养成、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等为主要目标。
二、新时代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我提升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专业课程学习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学生注重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在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在本科教育阶段提升某一领域专业素养时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養。诸如对我校举办主体和服务面向来看,注入了民间资本,在培育学生要注重地方性、行业性的服务面向,在教育过程中有导向性的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全国的教育视野,如何在培育过程中贴近地方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发挥绍兴所在地缘优势,产业优势等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在创新创业场域驱使下,学生自我特质和个性的培育也至关重要,个人特色发展和专业特长有效培育对提升就业能力效果突出,这也要求高校注重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教育二者相结合。
三、顺应时代要求的行动策略的自我实践
如果高校过分强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取的,学生个体也要注重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自我培养,注重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所以高校要顺应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方式的转变。
实践教育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模式,高校在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自我自主学习的体验式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地位,强调的是沉浸式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的真正融入、亲身实践和知识运用反思,把知识与技能有效集合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式的接受教育,为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诚然,高校在知识能力和就业能力培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毕业后就业的动态监测,形成学生全过程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学生就业质量的状况,有效开展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以期对在校生的教育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就业工作方案。
四、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机制的建立
2017年5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优先”、“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11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GB/T33667-2017),涉及到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2]2020年4月,全国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研究实践成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标准化管理——基于ISO9001:2015》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对前述问题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样本和可行方案。[3]这些举措都旨在为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通过国家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得知,高校在推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时要注重中就业机制中的整体配合,整体搭建,根据学生在校时学习时就业准备情况的机制,就业时实践机制的运用,毕业后就业质量的跟踪,形成全过程就业的关注和线性的操作规范。
五、完善多元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高校在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时要注重就业服务网络的搭建,注重构建学生能力本位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家校合作引导、建立校企战略性互动合作、政府政策支持、第三方监督协调等多维度的服务网络体系。
注重供需双侧就业能力结构建构及构成异同分析,对于结构性矛盾要及时纠偏和导向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多部门共同配合下,注重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建立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全过程就业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抗私,王雪青.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6(01):36-45.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5/23/content_5196112.htm,2017-05-23.
[3]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出版[EB\OL],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4/t20200423_319885.html,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