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经和大中城市的普通中学不分上下,基本上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要求,初步实现了校园信息化。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城市中学还存大很大的差距,本人在基层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多年,看到很多学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设备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目前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观念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当然也和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教育信息化”的异化,同时也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学软件资源匮乏以及教育观念的滞后等因素,造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状,影响了农村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出现了有效使用率偏低的现象。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实践;教育信息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69-03
2003年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我校投资近40多万元,开通了光纤百兆高速宽带网;新购50多台海信品牌机组建了高标准的微机教室;并实现了彩电终端加电脑的“班班通”工程;2007年我校有幸成为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项目学校,国家投资近20多万元开通KU波段的卫星接收教学信息系统,更换了海尔品牌服务器以及多台学生用机;2009年又自筹资金投资近20万元为各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机;目前我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经和大中城市的普通中学不分上下,基本上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要求,初步实现校园信息化。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城市中学存在很大的差距。本人在基层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多年,看到很多学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设备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目前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观念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当然也和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整合”的异化,现将笔者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大家交流。
一、本地区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专家英格尔斯说:“如果没有理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化制作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配备了信息化设备,但由于观念、技术人员等因素,有的学校把微机当成一种摆设,或者用来装点门面或应付检查,把微机室放到最显眼的位置,领导来检查就夸夸其谈,使其成为参观的“亮点”。检查结束,微机马上被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说到底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官僚化和不作为,不能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不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真实内涵,不能根据当地农村学校实际情况有序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课程整合成了一阵风——检查验收来了,讲课、听课、评课,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上总结,整合得热火朝天。可是,检查一过,整合也鸣金收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画上了终结符。
2. 学校信息化专业教师缺乏,课任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观念落后
学校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的电脑爱好者,很少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所以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肤浅,专业化程度不高,不知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应用计算机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就无能为力,其他课任教师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信息技术不能真正用于教学,不能为教学服务仍是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而用于教育教学方面仅是其很小一部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有的学校没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在工作量统计、评优等方面受到歧视,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有效应用保障跟不上。
3.受教师施教观念的制约,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
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近年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各课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热衷于“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他们大搞“题海战术”,宣传“汗水 时间”的学习榜样,抱有“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心态,根本无心顾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上课时几乎无人问津多媒体教学,最多偶尔用一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就是在教研组听课时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而已。
4.对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一些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一些课件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多媒体课件开发不是艺术作品,这是每一个课件设计者都需要注意的。
误区之二: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传统媒体的运用。一些课件,大多是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全程播放,学生45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教师成了放映员,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二、改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策略
1. 以人为本开展培训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邀请一些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通过听课给予点评,效果较好。比如,最近在一次培训中笔者有幸聆听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报告,启发很大。钟教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位、整合基本方法、资源建设与应用方法等,并用相应的课堂教学实例介绍了各种软件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的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需要这样的教学理念。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教育行政官员“一阵风”的督导检查。
(2)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一方面我们要指导教师如何做课件,另一方面学校还需对教师进行网络知识与操作的培训,特别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相关的知识,要使单一的课件制作工具培训和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相结合,而且要加强浏览器的使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源信息的上传下载、信息的发布与反馈、邮件的收发等方面的培训,并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再就是真正落实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地位和待遇,不要搞歧视,评优和进级时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技术支持和信息化设备有效应用维护的作用。
2. 建设符合需要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库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目前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量庞大而杂乱、与不同层面的学科教学目标分层不明、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学校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Internet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教材为框架,以专题学习网页和专题教学内容为单元,以资源分类与学科整合和二次开发为重点,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使得在此基础上建设的资源库能够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知识生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享意识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促进师生互动上起到作用;在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水平普及与提高、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得到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起到作用。
3. 科学评价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绩效才是考核评价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都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的生命力。
结束语
在当前大力提倡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形势下,农村中学借此东风要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出现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认识不足和技术低下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现实中“整合”的异化。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自身规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能有效推进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3]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情报杂志,2002(08).(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实践;教育信息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69-03
2003年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我校投资近40多万元,开通了光纤百兆高速宽带网;新购50多台海信品牌机组建了高标准的微机教室;并实现了彩电终端加电脑的“班班通”工程;2007年我校有幸成为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项目学校,国家投资近20多万元开通KU波段的卫星接收教学信息系统,更换了海尔品牌服务器以及多台学生用机;2009年又自筹资金投资近20万元为各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机;目前我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经和大中城市的普通中学不分上下,基本上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要求,初步实现校园信息化。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城市中学存在很大的差距。本人在基层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多年,看到很多学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设备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目前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观念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当然也和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整合”的异化,现将笔者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大家交流。
一、本地区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专家英格尔斯说:“如果没有理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化制作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配备了信息化设备,但由于观念、技术人员等因素,有的学校把微机当成一种摆设,或者用来装点门面或应付检查,把微机室放到最显眼的位置,领导来检查就夸夸其谈,使其成为参观的“亮点”。检查结束,微机马上被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说到底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官僚化和不作为,不能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不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真实内涵,不能根据当地农村学校实际情况有序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课程整合成了一阵风——检查验收来了,讲课、听课、评课,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上总结,整合得热火朝天。可是,检查一过,整合也鸣金收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画上了终结符。
2. 学校信息化专业教师缺乏,课任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观念落后
学校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的电脑爱好者,很少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所以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肤浅,专业化程度不高,不知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应用计算机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就无能为力,其他课任教师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信息技术不能真正用于教学,不能为教学服务仍是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而用于教育教学方面仅是其很小一部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有的学校没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在工作量统计、评优等方面受到歧视,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有效应用保障跟不上。
3.受教师施教观念的制约,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
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近年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各课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热衷于“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他们大搞“题海战术”,宣传“汗水 时间”的学习榜样,抱有“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心态,根本无心顾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上课时几乎无人问津多媒体教学,最多偶尔用一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就是在教研组听课时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而已。
4.对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一些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一些课件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多媒体课件开发不是艺术作品,这是每一个课件设计者都需要注意的。
误区之二: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传统媒体的运用。一些课件,大多是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全程播放,学生45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教师成了放映员,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二、改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策略
1. 以人为本开展培训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邀请一些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通过听课给予点评,效果较好。比如,最近在一次培训中笔者有幸聆听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报告,启发很大。钟教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位、整合基本方法、资源建设与应用方法等,并用相应的课堂教学实例介绍了各种软件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的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需要这样的教学理念。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教育行政官员“一阵风”的督导检查。
(2)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一方面我们要指导教师如何做课件,另一方面学校还需对教师进行网络知识与操作的培训,特别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相关的知识,要使单一的课件制作工具培训和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相结合,而且要加强浏览器的使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源信息的上传下载、信息的发布与反馈、邮件的收发等方面的培训,并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再就是真正落实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地位和待遇,不要搞歧视,评优和进级时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技术支持和信息化设备有效应用维护的作用。
2. 建设符合需要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库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目前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量庞大而杂乱、与不同层面的学科教学目标分层不明、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学校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Internet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教材为框架,以专题学习网页和专题教学内容为单元,以资源分类与学科整合和二次开发为重点,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使得在此基础上建设的资源库能够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知识生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享意识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促进师生互动上起到作用;在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水平普及与提高、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得到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起到作用。
3. 科学评价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绩效才是考核评价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都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的生命力。
结束语
在当前大力提倡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形势下,农村中学借此东风要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出现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认识不足和技术低下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现实中“整合”的异化。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自身规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能有效推进农村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3]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情报杂志,2002(08).(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