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松动病因的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病因。

方法:

选择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同时选择1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拆除内固定物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做组织学检查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选择10只成年兔,将20只模拟假体分别置入双侧股骨远端。分别于术后第6、8、10、12、14周向右侧膝关节腔注射聚乙烯微粒悬液,作为实验侧;左侧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第16周取股骨远端标本,做组织学检查。

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主要含大量的组织细胞和聚乙烯微粒,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无聚乙烯微粒。松动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P<0.01)。动物实验发现,实验侧模拟假体周围有一层充满组织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界膜,并有明显骨吸收和骨溶解现象,而对照侧无明显纤维结缔组织界膜,也无骨破坏现象。

结论:

人工关节磨损后,产生大量的磨损微粒,微粒刺激组织细胞分泌TNF等溶骨性因子,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从而引起假体周围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假体松动后又可加重磨损,产生更多的微粒,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作者介绍了在Dewar手术原方法基础上,附加锁骨外侧端切除0.5~1cm的改良型手术方法及其原理。经1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观察,从临床疗效、X线摄片和喙-锁间距(c-cdistance)以及三角肌与冈上肌肌电图检查等三方面结果,证实改良型Dewar手术可以预防术后肩峰与锁骨端的摩擦和撞击,避免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平均4年7个月随诊,临床疗效显示,12例为优,6例为良,肌电图检查发现手术侧
目的:建立L1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损伤后三维运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例新鲜成人T8~L6节段胸腰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正常标本T12~L1及L1~L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然后施以500J的能量撞击,撞击后拍摄X线正侧位片,并重复测试损伤后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7例标本的L1均产生爆裂型骨折。在T12~L1节段和L1~L2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骨折后不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了解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来源及产生机理。材料与方法:大鼠肋骨骨折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折修复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使核糖核酸。结果:骨折后2、5、10、15天分别在相应修复细胞中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阳性信号,即骨膜生发层细胞、膜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软骨形成区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内成骨区的成骨
期刊
期刊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例外翻足进行CT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观测正常足横弓的冠状面形态和外翻足的足横弓的畸形表现。结果发现:74.86%的正常实验对象第一跖骨短于第二跖骨;外翻足的籽骨不随内翻的第一跖骨内移,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