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质疑,要让师生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积极思维,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并且标新立异。例如:高年级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是這样教学的:预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提出要求,让学生动手拼摆,看能拼成几种已学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结果学生想出几种方法:第一,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據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第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三角形的高又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动手拼摆,学生还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结论。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尝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非常乏味的教学。
二、设疑置难,创设自主探索的情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认识发展是旧的观念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疑问难,让学生处于认识的矛盾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产生“愤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探索意愿。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时,首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然后出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当我指出此种方法错误时,学生一下子茫然了,陷入了困境,短暂的思考后,一学生提出:“如果除数变为整数就好了,我就能用前面的方法正确求商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于是我又抓住这个问题,“你能用什么办法使除数变为整数,能大胆地试一试吗?”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利用商不变性质使除数变为整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并没有就此罢休,再一次把学生置予认识冲突之中。“如果被除数的位数没有除数多时,又应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急于探索求知。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强操作实践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总趁势,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操作实践实际上是学生“创造”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游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组合图形纸板,自己动手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并让他们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结果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用分割法、有的用添补法、有的用割补法、有的用……同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自己发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当学生回顾探究实践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掌握新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把展示才能的机会交给学生。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问、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学习掌握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升华。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质疑,要让师生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积极思维,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并且标新立异。例如:高年级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是這样教学的:预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提出要求,让学生动手拼摆,看能拼成几种已学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结果学生想出几种方法:第一,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據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第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三角形的高又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动手拼摆,学生还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结论。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尝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非常乏味的教学。
二、设疑置难,创设自主探索的情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认识发展是旧的观念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疑问难,让学生处于认识的矛盾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产生“愤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探索意愿。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时,首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然后出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当我指出此种方法错误时,学生一下子茫然了,陷入了困境,短暂的思考后,一学生提出:“如果除数变为整数就好了,我就能用前面的方法正确求商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于是我又抓住这个问题,“你能用什么办法使除数变为整数,能大胆地试一试吗?”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利用商不变性质使除数变为整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并没有就此罢休,再一次把学生置予认识冲突之中。“如果被除数的位数没有除数多时,又应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急于探索求知。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强操作实践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总趁势,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操作实践实际上是学生“创造”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游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组合图形纸板,自己动手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并让他们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结果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用分割法、有的用添补法、有的用割补法、有的用……同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自己发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当学生回顾探究实践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掌握新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把展示才能的机会交给学生。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问、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学习掌握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