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的陈幼坚真年轻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教父”陈幼坚,20岁入行广告界,30岁拥有自己的公司,36岁开拓国际市场,40岁奠定了在设计界的江湖地位,与诸多国际大品牌合作,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有过“光辉岁月”的他,在50岁的时候说:“我已经把人生很多东西都实现了。”
  即便如此,这个香港半老头一点不老,还想玩新的名堂。人至知天命的时候,竟然回归到零,告别昔日在设计界占得的山头,开始朝着一个陌生的山峰攀登。所以,眼下的他年过花甲,却是个“年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连续两年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览上露面呢。
  “半老头”艺术家展出了怎样新锐的作品呢?据说,作品非常年轻态、时尚化,与年龄无关,与观念有关。他去年做了一个关于iPhone照片的video作品,非常潮;今年玩了装置:将摄影、油画、多媒材、平面设计混搭起来,四只淘自西方的旧画框似乎分别在讲述不同年份的故事,整体上,它们融合成一个有关时间与生命的意象。画框是他在巴黎旅游时买的,看起来个个近一百岁了,画框本身透着沧桑和韵味,而放置其中的作品又能唤起人们另一个回忆或梦境。陈幼坚将iPhone随意拍摄的生活镜头打印在油画布上,然后在上面涂抹了几个圆点,他想表达什么?没有唯一答案,每一幅照片唤起的是观者自己的感受。而四个画框拼合成整体,命名为《Paris Connection》的作品,传递了他自己的经历和心绪。
  有人提出,陈幼坚的艺术作品仍旧只是“设计”,或者是设计的延伸。而陈幼坚对这样的议论一笑置之,他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玩艺术,没有什么条条框框,遵从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认为,他在寻找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式,前所未有。他有这个自信!
  前不久,陈幼坚趁着在欧洲旅行,一下子又买了大大小小几十只画框,带回它们颇费周折,但他又非带不可,因为这些貌似寻常的旧物,对他的创作而言是绝佳的载体,将与他使用iPhone拍摄的照片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以多媒介混合的创作方式,表达出他的想法、记忆和情感。这种创作无疑是独特的,他对艺术的理解也是独特的,艺术远远不止是技艺,艺术更多应该是观念。作为观念的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观念的艺术,不受传统绘画技艺的局限,所有创作元素可以取材自生活本身。譬如,旧的画框,随手拍的影像,这些元素寄寓了陈幼坚过往生命里积淀的感悟和感受。除了摄影、画框,陈幼坚的装置艺术还善于利用自己多年从事设计所养成的视觉趣味,营造能折射急速变化世界的艺术空间。正因这些东西都出自他内心的真切感受,他的作品与“他一代”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迁有着紧密联系,所以,陈幼坚的作品不晦涩,不虚伪,一露面便赢得很多共鸣。
  我最钦佩陈幼坚的一点,是他的敢梦敢为。他年轻时做过歌手,后来玩过家具设计,也想过拍电影当演员。生活中,许多人也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大多只是停留在白日梦或夜晚梦,梦一过,一切就结束了。而陈幼坚呢,年过半百仍旧将艺术创作付诸人生实践,毫无患得患失之心,一个劲地往前冲冲冲,难得!艺术创作不同于产品制造,艺术创作纯粹是心灵的舞蹈,只有抱着毫无功利的心态去玩,艺术才会变得有味道。
  回顾过往,陈幼坚无论玩设计还是玩创作,都体现了一点:艺术是他的生活态度。他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事物,大到公共建筑和自己的房屋,小到家居用品、时装、珠宝以及架上摆件等等,都竭力赋予它们以美的灵魂。寻常事物经由他手之后,往往就变得韵味十足,这是一个爱艺术如爱生命、爱艺术如爱每一天的人,才会千锤百炼成的教养和本领。
  陈幼坚说过:“六十岁之后,很多事我就想得更通透了。人生是短暂的,如果还不用心去享受的话,岂不是浪费了我前几十年所做的一切努力吗?”
  斯言诚哉!
其他文献
在上海从我学习书画篆刻的学生中,戚谷华是有才能有个性的一位。谈起我与她的交往,还要追溯到七十年代,那时属于“文革”后期,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政治上属于“靠边”一类,但身心还算自由,在家里半公开地作画、写字、刻印,很为充实,每天到单位,除了看报、学习没有多少事情要做。这些日子每次我到食堂午膳,总看到一个女孩——其实已经二十岁,比我早到,默默地排队买饭用餐,随后又匆匆地赶回办公室去。后来别人告诉我
期刊
中国当代生活方式曾一度照搬西方。是时候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审美体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自信的国人正在创造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作品。他们在旧传统中有新建立,让古典文化在当代重生,成为一股新势力。这些原创设计,传递着中国式的儒雅与热情、风度与品质,将人引入绚烂而平淡的生活意境。  在2016“设计上海”,发现一些极富中国韵味的原创设计,比如著名歌手朱哲琴创立的「看见造物」,品牌倡导“上乘非奢侈”的精神。后来
期刊
据统计,全国去年旅游总收入4万多亿元,我国主题公园行业的总产值2300亿元。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国际主题公园领域巨头正式迈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标志。“这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品牌和世界最大的市场之间的博弈!”《主题公园的创意与产业链》的作者赵抗卫博士对我如是说。  “上海迪士尼的特点就是充分合作。通过中美双方的全过程合作,相互支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全球标准和本地最佳实践相结合,已成为上海迪士
期刊
在中国女性艺术家这个群体中,刘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这不仅因为她的作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脉络,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形式语汇,而且艺术家从多个角度如身体、性别、身份、欲望等切入女性艺术所涉猎的范围。  刘虹早期的代表作是19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冥想曲》系列。这是一组女人体,画面没有明确的意义指涉,在场的仅仅是女性的身体;语言是写实的,多少还保留了学院化的痕迹。那个时期正是“新潮美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
期刊
艺术市场的冷暖阴晴  3月,值“TEFA欧洲艺术博览会”之际发布的《全球艺术市场报告》(TEFA Art Market Report)称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自2011年起第一次降温,全年艺术品成交额比2014年减少了7%。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股市低迷等因素,中国艺术市场2015年的交易额骤降23%,引发一系列的地震效应;不过美国国内的艺术交易倒是增长了4个百分点,另外全球的网上艺术品交易也增加了百
期刊
戚谷华学书以颜真卿《大麻姑仙坛记》入手,遍临传统碑帖,汲取各家所长。她的楷书凝整、沉着;行书圆润、潇洒;草书飞动、俊逸;狂草豪放不羁,听任情感喷涌;更擅榜书大字,笔力遒劲、大气磅礴。她在深入研习中国书法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古今,将雄健的颜楷同清逸的行草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书法的独特理解,笔锋独到、布局大胆、清劲洒脱、墨色淋漓。戚谷华的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国内外重大书法展,作品获国内各省博物馆、香港大专
期刊
2016年3月初,笔者再一次去到尤伦斯艺术中心的UCCA论坛。上次是担任主持人,这次是发言嘉宾,谈的都是艺术与互联网。4年过去了,想法也在不断修正中,借此论坛,本人第一次梳理出10点对互联网思维的零碎看法,希望对关心艺术行业互联网化的人们有所启发。也顺便从互联网上摘取了10张图片以配合观点,而这些基本可以代表笔者目前对于互联网的态度。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写于30年前,我是
期刊
继2014年10月北京支行开业后,新设立的上海分行成为瑞银在亚太地区的第二个首层营业厅,并将支持瑞银在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  "上海分行的设立是我们在中国拓展国内业务布局上迈出的最新一步。相比全球其他可与之相比的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中国财富的快速增长为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尽管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我们仍然相信支撑中国增长的基本面依然强健,"瑞银集团财富管理
期刊
一半时间在上海,还有一半时间在芬兰,这就是潘剑锋——“芬兰革新设计周”创意总监、字研所SHTYPE创始人。在潘剑锋又一次前往芬兰办展之前,我来到他位于静安寺某高层商务楼的办公室。  一下午的聊天,本想聊些有关当代艺术的话题,毕竟他的作品不久前刚和丁乙、胡介鸣、刘建华、鸟头等共同参加了上海当代艺术馆开馆十年“依然上海”特展。然而,在与这位从国际著名广告公司智威汤逊设计的总监转身自由艺术家聊天时,仍能
期刊
2016春拍开锣了,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令人喜忧参半:一则香港春拍第一轮因嘉德香港春拍改期而阵容大减;同时,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大公司的内地春拍日程有变,佳士得上海已决定停拍,苏富比也将停止北京春拍。就像这天气,猴年艺术市场似乎面临倒春寒!  不过看拍卖公司尤其苏富比拿出来的拍品,其瓷器古玩、中国书画与现当代艺术这三大主流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私人收藏专场,也都有高价精品推出,还是体现了其一贯坚持的精品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