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方法,思维、判断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这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培养,有助于今后中学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也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也会更加有重点进行学习。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自主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而且进入中学后能尽快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一直也是教师大力推广的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把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出最大能量。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令人缺憾的几种现象
1、凝固化:把倡导的学习方式当作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
无论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只要能起到优质学习,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把学习方式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从学习合作过程,又把学习分为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反应看,又可以划分为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等等。教育大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从单一学习方式转化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适合的学习方式也会推广。很多教师在思想上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对立的,仍然被 “二元对立”思维束缚。从思想上认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其余学习方式都是错误的,落后的。这种思想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突出的问题不敢讲,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提出问题,对于一些问题也不再示范。“教师讲,学生听”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筛选、储存、再生信息,与教师产生互动,将”教”变成”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2、简单化:从绝对的控制到绝对的放开
新课程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这种理论是教育的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流于表面。课堂上老师用尽各种方式,将简单的教学复杂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会将回答问题、提问题的内容增加,使得整节课进程偏慢,以至于前边讲得慢,后面为了追进度而对课程进行压缩处理,同学会造成学不扎实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质上,这种走向极端民主的教学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行为,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应有的职责,这也是采取课堂低效无效的根本原因。
3、模式化:机械的模仿带来课堂的低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只具“其形”,而缺乏“实质意义”。这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中尤其突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简单;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繁难,结果全班同学谁也不懂;有的老师组织学习合作学习时,不能保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在老师的强制下结束,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趕,这是一种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合作。 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二、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学好的开端
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生让培养学生复习、预习的习惯。在每节课后都要学会总结老师这节课讲了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每天都给学生们布置预习要求,将自己学到的记录下来,把不会的重点标记。每周培养学生复习一周所学内容的良好习惯,然后再将更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这样就能把学习串起来,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活学学用,在趣味中学习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数学,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们提问题,可以以奖励形式,每节课对于提的问题有意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也会激励同学们将复习、预习的习惯保持下去。 多提问才会使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有了好奇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对生活实际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连贯、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应用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对题的理解,这与语文的理解紧密相联。如果语文学不好,可能也会造成数学理解的偏差,影响数学学习。在学生过程中,要学会多角度思考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必能过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我们应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优质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十堰市人民路小学 湖北】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令人缺憾的几种现象
1、凝固化:把倡导的学习方式当作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
无论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只要能起到优质学习,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把学习方式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从学习合作过程,又把学习分为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反应看,又可以划分为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等等。教育大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从单一学习方式转化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适合的学习方式也会推广。很多教师在思想上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对立的,仍然被 “二元对立”思维束缚。从思想上认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其余学习方式都是错误的,落后的。这种思想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突出的问题不敢讲,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提出问题,对于一些问题也不再示范。“教师讲,学生听”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筛选、储存、再生信息,与教师产生互动,将”教”变成”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2、简单化:从绝对的控制到绝对的放开
新课程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这种理论是教育的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流于表面。课堂上老师用尽各种方式,将简单的教学复杂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会将回答问题、提问题的内容增加,使得整节课进程偏慢,以至于前边讲得慢,后面为了追进度而对课程进行压缩处理,同学会造成学不扎实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质上,这种走向极端民主的教学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行为,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应有的职责,这也是采取课堂低效无效的根本原因。
3、模式化:机械的模仿带来课堂的低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只具“其形”,而缺乏“实质意义”。这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中尤其突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简单;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繁难,结果全班同学谁也不懂;有的老师组织学习合作学习时,不能保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在老师的强制下结束,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趕,这是一种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合作。 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二、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学好的开端
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生让培养学生复习、预习的习惯。在每节课后都要学会总结老师这节课讲了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每天都给学生们布置预习要求,将自己学到的记录下来,把不会的重点标记。每周培养学生复习一周所学内容的良好习惯,然后再将更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这样就能把学习串起来,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活学学用,在趣味中学习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数学,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们提问题,可以以奖励形式,每节课对于提的问题有意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也会激励同学们将复习、预习的习惯保持下去。 多提问才会使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有了好奇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对生活实际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连贯、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应用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对题的理解,这与语文的理解紧密相联。如果语文学不好,可能也会造成数学理解的偏差,影响数学学习。在学生过程中,要学会多角度思考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必能过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我们应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优质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十堰市人民路小学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