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技术迅猛发展,逐渐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对影视美学的发展也构成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数字技术运用对于影视美学商业价值和影视角色的影响,探讨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发展的重构,提出修补创作中的失误,改变原有资料运用方式,刷新传统影视视听语言的措施。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影视画面;角色塑造;虚拟场景
前言
回首上一世纪,影视文化由电影和电视共同组成,为人类带来了深远的情感文化影响,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人类传播文明的重要途径,已经可以同人类历史上的文字、印刷技术相媲美。电视和电影是影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并将继续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发展下去。
一、数字技术的运用对影视美学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商业价值的影响
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调节影视画面,甚至重生影视画面,虚拟构建许多丰富完整的影视场景,使得大的影视场景得以呈现,带来叹为观止的影视体验。因此数字技术对于影视美学的商业价值构成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在影视场景方面极大改善了画面的效果,为观看者带来震撼愉悦的视觉体验,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提升了影视美学的商业价值。然而数字技术从画面效果上提高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却让影视作品忽略了心灵艺术审美,影视作品要具有真诚的心灵感受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才是完整的。所以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也要注重衡量数字技术的使用是否能够保证作品体现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的完美统一。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角色的影响
影视美学要通过塑造完整生动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来体现人文精神,影视作品情节的发展离不开人物角色的塑造,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是情感表现推动剧情的发展。但是目前运用的数字技术与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是有冲突的,过多的运用数字技术会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停留在数码特效上,而忽略了影视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1]。炫酷的影视画面和神奇的特技效果极大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过多的运用数字技术对角色塑造来说产生的是不利的影响。人物感情的注入是细腻的,需要细细品味,观众只注意数字技术带来的愉悦震撼体验。忽略枯燥的人物情感刻画就会成为必然,观众对于角色的印象也不会深刻,使角色淹没在影视作品中。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发展的重构
(一)修补创作中的失误
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十分的复杂,尤其是长篇巨制,更是繁琐非常,工作量庞大,影视作品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为作品的创作过程增加难度,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处理范围。因此在处理影视素材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修补错误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另外还包括需要添加内容的情况。数字技术在处理这一方面显示了功能的强大,例如在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角色因故无法参加集体演出的情况,这时就可以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角色塑造代替,依赖数字技术实现将角色添加在画面中,弥补缺失的情节数字技术的使用为影视创作节省了制作成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片瑕疵的修补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影视作品修补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
(二)改变原有资料运用方式
数字技术是信息传播、声音传播、电视技术的融合,系统传输传送模拟文本、声音、动画视频,转化为一套数字信息。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原有资料的运用方式。传统的影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使用物理媒介存储影视资源,然后进行剪辑,由于使用的物理媒介,处理过程中会出现审美硬伤,例如胶片或磁带受潮、磨损,导致画面跳跃、闪烁、色彩不一。而运用的数字技术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素材的存储运用数字技术,不会出现受潮损坏的现象,存储较稳定,在处理影视素材时,数字技术可以做到画质无损,画面色彩保证统一和谐。例如使用數字技术中的色彩调节技术,可以实现将两种影视素材的色彩有机融合调节,保证画面色彩和谐统一,丰富完整不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效果。
(三)刷新传统影视视听语言
数字技术利用三维动画、模拟现实技术、特效合成技术刷新了影视视听语言。降低了制作成本,生成的虚拟画面完整、生动、逼真。为了在一些动作片、科幻片、大型史诗巨作中呈现雄伟、震撼的画面效果,导演往往需要组织拍摄高难度的拍摄活动,这些拍摄活动成本较高,较危险,容易造成人员受伤。数字技术的运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象,解决了这些拍摄难题,生成的画面和谐逼真,视觉效果震撼[2]。例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乔治·卢卡斯的作品《星球大战》就采用了数字技术完成了太空世界银河系的构建,战火纷飞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的震撼的视觉盛宴。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为影视美学带来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影视作品创作模式,实现了艺术性与娱乐性的高度和谐统一。改变了以往影视素材的应用方式,数字技术对于影视美学的重建是成功的,只需在影视角色情感的塑造方面多加注意,便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完美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袁雪.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发展的重构[J].西部广播电视,2014(06):77.
[2]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3):14-17.
作者简介
辛文瑾(1987),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关键词:影视画面;角色塑造;虚拟场景
前言
回首上一世纪,影视文化由电影和电视共同组成,为人类带来了深远的情感文化影响,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人类传播文明的重要途径,已经可以同人类历史上的文字、印刷技术相媲美。电视和电影是影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并将继续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发展下去。
一、数字技术的运用对影视美学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商业价值的影响
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调节影视画面,甚至重生影视画面,虚拟构建许多丰富完整的影视场景,使得大的影视场景得以呈现,带来叹为观止的影视体验。因此数字技术对于影视美学的商业价值构成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在影视场景方面极大改善了画面的效果,为观看者带来震撼愉悦的视觉体验,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提升了影视美学的商业价值。然而数字技术从画面效果上提高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却让影视作品忽略了心灵艺术审美,影视作品要具有真诚的心灵感受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才是完整的。所以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也要注重衡量数字技术的使用是否能够保证作品体现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的完美统一。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角色的影响
影视美学要通过塑造完整生动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来体现人文精神,影视作品情节的发展离不开人物角色的塑造,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是情感表现推动剧情的发展。但是目前运用的数字技术与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是有冲突的,过多的运用数字技术会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停留在数码特效上,而忽略了影视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1]。炫酷的影视画面和神奇的特技效果极大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过多的运用数字技术对角色塑造来说产生的是不利的影响。人物感情的注入是细腻的,需要细细品味,观众只注意数字技术带来的愉悦震撼体验。忽略枯燥的人物情感刻画就会成为必然,观众对于角色的印象也不会深刻,使角色淹没在影视作品中。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发展的重构
(一)修补创作中的失误
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十分的复杂,尤其是长篇巨制,更是繁琐非常,工作量庞大,影视作品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为作品的创作过程增加难度,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处理范围。因此在处理影视素材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修补错误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另外还包括需要添加内容的情况。数字技术在处理这一方面显示了功能的强大,例如在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角色因故无法参加集体演出的情况,这时就可以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角色塑造代替,依赖数字技术实现将角色添加在画面中,弥补缺失的情节数字技术的使用为影视创作节省了制作成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片瑕疵的修补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影视作品修补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
(二)改变原有资料运用方式
数字技术是信息传播、声音传播、电视技术的融合,系统传输传送模拟文本、声音、动画视频,转化为一套数字信息。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原有资料的运用方式。传统的影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使用物理媒介存储影视资源,然后进行剪辑,由于使用的物理媒介,处理过程中会出现审美硬伤,例如胶片或磁带受潮、磨损,导致画面跳跃、闪烁、色彩不一。而运用的数字技术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素材的存储运用数字技术,不会出现受潮损坏的现象,存储较稳定,在处理影视素材时,数字技术可以做到画质无损,画面色彩保证统一和谐。例如使用數字技术中的色彩调节技术,可以实现将两种影视素材的色彩有机融合调节,保证画面色彩和谐统一,丰富完整不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效果。
(三)刷新传统影视视听语言
数字技术利用三维动画、模拟现实技术、特效合成技术刷新了影视视听语言。降低了制作成本,生成的虚拟画面完整、生动、逼真。为了在一些动作片、科幻片、大型史诗巨作中呈现雄伟、震撼的画面效果,导演往往需要组织拍摄高难度的拍摄活动,这些拍摄活动成本较高,较危险,容易造成人员受伤。数字技术的运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象,解决了这些拍摄难题,生成的画面和谐逼真,视觉效果震撼[2]。例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乔治·卢卡斯的作品《星球大战》就采用了数字技术完成了太空世界银河系的构建,战火纷飞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的震撼的视觉盛宴。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为影视美学带来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影视作品创作模式,实现了艺术性与娱乐性的高度和谐统一。改变了以往影视素材的应用方式,数字技术对于影视美学的重建是成功的,只需在影视角色情感的塑造方面多加注意,便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完美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袁雪.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发展的重构[J].西部广播电视,2014(06):77.
[2]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3):14-17.
作者简介
辛文瑾(1987),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