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应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爱国主义、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教育。这对于提升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历史 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何建华(1963- ),男,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145-02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的招生,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以下简称“党史”)课程。本课程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起到了基础性的教育作用。因此,探讨研究生“党史”课程教学的重点问题,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可谓意义深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改变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已经走过了近九十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就是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作为研究生课程的设计,“党史”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的教育,既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实际,也显得格外重要。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党史”课程中蕴涵有丰富的内容。我们要从培养“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所必须具备的思想理论素质着眼。在“党史”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通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推进近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总结历史经验。在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上,一方面,重点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了解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在一个深处半封建半殖民地困境中,是如何根据历史的必然,通过艰苦奋斗,浴血牺牲,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帮助学生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的真理。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验,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研究生“党史”教学中的重点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研究,这些内容蕴涵在整部中共党史之中。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有重点地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讲授。如讲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围绕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开展“从中国实际出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只有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走向胜利的真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研究生“党史”教学,特别是理论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第一,要提倡预习,先入为主。作为专业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教育,不能简单地沿用本科生教育模式,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所以,开展课前预习便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应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布置学习书目、设计相关问题,提供给学生参考。第二,教学过程以研究讨论式为主。研究生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一般采取专题讨论式教学为主,师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大家在相互讨论交流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第三,课后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巩固成果。“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许多互为联系的话题,如“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起到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作用。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浪潮的历史史诗。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党史”教育中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教育青年学生以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重,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党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丰富素材,重点突出以下方面:首先,研究爱国主义的新内涵,从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本价值导向为话题,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之一,就是爱国即爱人,爱国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服务人和满足人。爱国主义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人民性、民族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报国之行就应该坚持人本价值的标准,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要突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其次,加强历史人物楷模性教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英烈史。在党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我们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开展课堂教学,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效果便会十分明显。最后,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的落脚点与归宿点就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为突出“党史”教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教师在讲授方法上必须注意:(1)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史人物、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2)分章渗透,“党史”各章节均有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与比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诸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新面貌的开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振兴”等等。还有各个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与宣传,设计讲授方案,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利用红色资源和形势与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点,必须紧扣时政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会起到突出的效果。如2008年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的教育,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抗震救灾精神体现出了全国人民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形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体现出了一种以创造奥运佳绩、成功申办和竭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主体的团结拼搏的爱国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并发挥“红色资源”和重大时势教育,对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意识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任务,就是领导人民推翻几千年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在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研究生“党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地走出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新道路,是如何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复兴大业,投身到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党史”教育教学要紧扣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教育学生知晓:进入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仍然定位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也是历史赋予青年学生的光荣任务。
当前,“党史”教育教学要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强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从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下工夫,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在教育的重点上,可在以下三方面着力: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学习是前提和基础,通过自学、辅导、讲授、撰写文章、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方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次,要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核心就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从事各项工作都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而且这一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的经验法宝,更是我们青年学生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校研究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再次,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人民办事。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将来参与、领导和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要教育青年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努力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综上,“党史”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素材,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加强“党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意识教育,是有效提高“党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仅能推动研究生“党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且能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历史 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何建华(1963- ),男,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145-02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的招生,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以下简称“党史”)课程。本课程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起到了基础性的教育作用。因此,探讨研究生“党史”课程教学的重点问题,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可谓意义深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改变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已经走过了近九十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就是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作为研究生课程的设计,“党史”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的教育,既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实际,也显得格外重要。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党史”课程中蕴涵有丰富的内容。我们要从培养“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所必须具备的思想理论素质着眼。在“党史”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通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推进近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总结历史经验。在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上,一方面,重点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了解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在一个深处半封建半殖民地困境中,是如何根据历史的必然,通过艰苦奋斗,浴血牺牲,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帮助学生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的真理。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验,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研究生“党史”教学中的重点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研究,这些内容蕴涵在整部中共党史之中。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有重点地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讲授。如讲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围绕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开展“从中国实际出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只有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走向胜利的真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研究生“党史”教学,特别是理论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第一,要提倡预习,先入为主。作为专业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教育,不能简单地沿用本科生教育模式,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所以,开展课前预习便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应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布置学习书目、设计相关问题,提供给学生参考。第二,教学过程以研究讨论式为主。研究生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一般采取专题讨论式教学为主,师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大家在相互讨论交流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第三,课后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巩固成果。“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许多互为联系的话题,如“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起到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作用。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浪潮的历史史诗。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党史”教育中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教育青年学生以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重,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党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丰富素材,重点突出以下方面:首先,研究爱国主义的新内涵,从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本价值导向为话题,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之一,就是爱国即爱人,爱国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服务人和满足人。爱国主义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人民性、民族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报国之行就应该坚持人本价值的标准,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要突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其次,加强历史人物楷模性教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英烈史。在党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我们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开展课堂教学,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效果便会十分明显。最后,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的落脚点与归宿点就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为突出“党史”教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教师在讲授方法上必须注意:(1)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史人物、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2)分章渗透,“党史”各章节均有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与比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诸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新面貌的开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振兴”等等。还有各个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与宣传,设计讲授方案,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利用红色资源和形势与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点,必须紧扣时政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会起到突出的效果。如2008年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的教育,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抗震救灾精神体现出了全国人民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形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体现出了一种以创造奥运佳绩、成功申办和竭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主体的团结拼搏的爱国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并发挥“红色资源”和重大时势教育,对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意识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任务,就是领导人民推翻几千年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在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研究生“党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地走出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新道路,是如何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复兴大业,投身到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党史”教育教学要紧扣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教育学生知晓:进入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仍然定位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也是历史赋予青年学生的光荣任务。
当前,“党史”教育教学要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强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从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下工夫,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在教育的重点上,可在以下三方面着力: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学习是前提和基础,通过自学、辅导、讲授、撰写文章、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方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次,要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核心就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从事各项工作都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而且这一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的经验法宝,更是我们青年学生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校研究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再次,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人民办事。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将来参与、领导和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要教育青年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努力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综上,“党史”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素材,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加强“党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意识教育,是有效提高“党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仅能推动研究生“党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且能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