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在领导的极力推动下从2011年逐步展开,近几年高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是几年时间下来,老师们普遍反映,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人只说不听,有人只听不说,结果是该会的人早会了,不会的人讨论完了仍然不会,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没有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尤其是提高中差生的语文成绩呢?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备阶段
(一)学生的准备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好、中、差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好,还要考虑到性格、爱好等,每组6人,按U形排列,其中1、2号为优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差生,并且1对3、5,2对4、6形成帮扶关系。这个优中差的分等只是相对的,只是便于老师抽查、跟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给自己小组命名
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并在科代表那里登记注册,比如锐进组、腾飞组、兄弟姐妹组等。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组内成员角色两周换一次,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4.精心培养小组长
选好了小组长,老师的工作要轻松很多,平时的收发检查作业,对组员学习的督促、学习情况的了解,都需要小组长的细心工作。教师要精心培养小组长,每周都要开碰头会,除了总结交流班上学习外,有意识的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
5.课堂常规培训
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我们都不会上新课,主要以激发兴趣和明确要求为主要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课堂各环节的纪律要求,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纪律保障。学生明确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什么要求”等等,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的准备
1.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要避免“为小组学习而小组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说来,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学生感兴趣;②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③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2.认真编写导学案
(1)目标设计要明确简单,少而精,可操作性强。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确定了如下目标:①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②能讲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2)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条理性。问题要针对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来设置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条理性,按由浅入深、由知识性问题向探究性问题过渡,不宜太多,以2-4个为宜。如《烛之武退秦师》我们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①秦晋为何围郑?②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③探究:晋文公不攻秦的原因是什么?④你眼中的烛之武形象。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二、实施阶段
(一)学生方面
1.明确要求,积极备战
老师要分配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时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小组学习时,先由5、6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相对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5、6号质疑,3、4号解疑,1、2号补充总结,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人人参与,学会倾听
此阶段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注意按序交流,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5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1号要是跑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积极展示,消除疑问
讨论结束后,往往发现举手的仍然是少数代表,这时候,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争先展示讨论结果,只要说出一个问题的都要进行表扬,特别是每个组的5、6号同学。小组交流完毕后,组长要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
4.总结归纳,巩固深化
小组总结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作补充点评。
(二)教师方面要加强指导,密切监督
部分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后,要么站在讲台上等待观望;要么来到学生中漫无目的地走几圈。我认为这样做是极不可取的。因为在刚开始组织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分工不明,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或思维受阻,讨论肤浅、表面化等现象。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后,应迅速来到学生中间巡视监督,关注每小组的学习情况,对需要帮扶、点拨的小组进行指导,这样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激励评价阶段
(一)当堂评价,多多激励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十长。”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方法真好”“你的声音真好听”等,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特别是对5、6号同学,老师的肯定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后评价,及时到位,民主公正
1.评价内容
①早读(科代表评);②课堂(小组长互评加任课教师评价);③作业(科代表加科任教师评);④语文晚自习(值日班长加课代表评);⑤各类表演、竞赛(科代表);⑥考试(教师)。具体分值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一一裁定落实,评分应做到每课一记录,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
2.奖励机制
班上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语文老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操作,主要起一个激励促进作用。
一、准备阶段
(一)学生的准备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好、中、差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好,还要考虑到性格、爱好等,每组6人,按U形排列,其中1、2号为优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差生,并且1对3、5,2对4、6形成帮扶关系。这个优中差的分等只是相对的,只是便于老师抽查、跟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给自己小组命名
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并在科代表那里登记注册,比如锐进组、腾飞组、兄弟姐妹组等。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组内成员角色两周换一次,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4.精心培养小组长
选好了小组长,老师的工作要轻松很多,平时的收发检查作业,对组员学习的督促、学习情况的了解,都需要小组长的细心工作。教师要精心培养小组长,每周都要开碰头会,除了总结交流班上学习外,有意识的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
5.课堂常规培训
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我们都不会上新课,主要以激发兴趣和明确要求为主要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课堂各环节的纪律要求,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纪律保障。学生明确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什么要求”等等,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的准备
1.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要避免“为小组学习而小组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说来,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学生感兴趣;②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③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2.认真编写导学案
(1)目标设计要明确简单,少而精,可操作性强。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确定了如下目标:①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②能讲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2)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条理性。问题要针对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来设置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条理性,按由浅入深、由知识性问题向探究性问题过渡,不宜太多,以2-4个为宜。如《烛之武退秦师》我们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①秦晋为何围郑?②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③探究:晋文公不攻秦的原因是什么?④你眼中的烛之武形象。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二、实施阶段
(一)学生方面
1.明确要求,积极备战
老师要分配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时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小组学习时,先由5、6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相对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5、6号质疑,3、4号解疑,1、2号补充总结,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人人参与,学会倾听
此阶段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注意按序交流,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5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1号要是跑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积极展示,消除疑问
讨论结束后,往往发现举手的仍然是少数代表,这时候,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争先展示讨论结果,只要说出一个问题的都要进行表扬,特别是每个组的5、6号同学。小组交流完毕后,组长要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
4.总结归纳,巩固深化
小组总结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作补充点评。
(二)教师方面要加强指导,密切监督
部分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后,要么站在讲台上等待观望;要么来到学生中漫无目的地走几圈。我认为这样做是极不可取的。因为在刚开始组织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分工不明,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或思维受阻,讨论肤浅、表面化等现象。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后,应迅速来到学生中间巡视监督,关注每小组的学习情况,对需要帮扶、点拨的小组进行指导,这样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激励评价阶段
(一)当堂评价,多多激励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十长。”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方法真好”“你的声音真好听”等,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特别是对5、6号同学,老师的肯定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后评价,及时到位,民主公正
1.评价内容
①早读(科代表评);②课堂(小组长互评加任课教师评价);③作业(科代表加科任教师评);④语文晚自习(值日班长加课代表评);⑤各类表演、竞赛(科代表);⑥考试(教师)。具体分值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一一裁定落实,评分应做到每课一记录,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
2.奖励机制
班上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语文老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操作,主要起一个激励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