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运用介入输卵管再通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对61例考虑为输卵管梗阻导致不孕症的患者运用介入输卵管再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1例手术复通率80.61%,受孕率42.59%。结论: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运用介入输卵管再通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安全、效果满意、患者易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关键词高原基层介入再通术阻塞性不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07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2月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的不孕患者61例,年龄19~38岁,其中原发性不孕24例,继发性不孕37例,继发性不孕症中有人工流产史27例,自然流产史9例,放置节育器后取出者17例,8例曾因宫外孕或卵巢囊肿切除一侧输卵管,并排除了其他类型的不孕症。不孕时间l~8年;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确诊。
影像资料: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完全性梗阻32例,输卵管数64条。梗阻部位在间质部29条,峡部17条(末端呈杵状改变10条),壶腹部12条,伞部6条。
输卵管不全性梗阻28例,输卵管数56条。其中输卵管轻或中度通而不畅30条,重度通而不畅26条。
治疗前准备:①患者住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胸腹部X线片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②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初步诊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判断是否有FTR适应症。③介入手术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前3天禁同房。④治疗前月经期给予抗感染治疗。⑤术前行碘过敏试验,并在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或654-2 10mg)和非那根25mg(或地西泮10mg)镇静及防止输卵管痉挛。
操作方法:手术者常规洗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病人取膀胱截石位、会阴区常规消毒铺巾,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将在X线电视监视下向宫腔内送入9.0F、5.5F导管,9.0F导管尖端置于宫腔的下1/3处,以便固定同轴导管系统,将5.5F导管在J型导丝引导下经9.0F导管插入宫腔送至子宫角部,轻轻探及输卵管内口,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输卵管开口部造影显示阻塞部位后,可经5.5F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1~3ml以防输卵管痉挛,然后将3.0F导管和0.038导丝沿5.5F导管插入,并不断将3.0F导管沿导丝向输卵管远端送入,输卵管扩通后再造影观察其形态、通畅度和造影剂在盆腔弥散情况,最后经导管向输卵管推注药液(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
术后处理:术后留院观察1~2小时无不适方可离院,常规运用抗生素,术后3天及下次月经净后3~7天行输卵管通液巩固疗效,防止再粘连。导管术后第3个月经周期可开始择期同房,争取怀孕。
评价标准:凡造影剂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并且弥散良好,为再通成功的依据;凡导管导丝不能插入输卵管或插入后注入造影剂,不能进入腹腔以及造影剂积聚在伞部不能散开者为再通失败。
结果
输卵管复通情况:输卵管阻塞92条,其中间质部阻塞29条,复通24条,复通率82.76%;中远段阻塞39条,复通36条,复通率92.31%;伞端阻塞24条,复通14条,复通率58.33%;本组共92条,复通74,总复通率80.61%。
受孕率及再闭塞率:本组61例治疗后6个月以上并跟踪随访54例,其中23例受孕,受孕率为42.59%,均为正常妊娠,其中8例已正常分娩。余下病例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闭塞,再闭塞率25.5%。
并发症:本组行SSG及FTR时,术中大多出现相应侧下腹部胀痛,7例发生静脉内造影剂反流,11例出现恶心,呕吐。以上情况均未经处理,症状于1小时消失,部分患者术后有少许阴道出血,小腹不适,72小时基本自行消失。
讨论
地处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的群众由于卫生观念落后及早婚等原因,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较内地高发,炎症导致输卵管周围粘连扭曲,输卵管内炎症碎片,浓缩稠厚的黏液,细小的纤维丝均可引起输卵管阻塞。以往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法有输卵管通液、剖腹探查术、腹腔镜手术,但疗效多不显著,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殖医学的试管婴儿技术、显微外科吻合术、宫腔镜加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也难以做到。但采用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介入导管输卵管再通治疗,适应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输卵管阻塞,阻塞部位不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对中远段阻塞效果最好、间质部次之、伞端阻塞效果欠佳。经分析笔者认为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要注重以下几点:①加强妇女感染性疾病普查及健康卫生宣教,早检查,早治疗(本组病例约75%的具有盆腔炎,产后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病史);②积极治疗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原发疾病(本组多为非特异性输卵管炎和淋球菌、结核菌等感染所致的输卵管阻塞);③注重手术后定期通液治疗,稳定手术疗效,防治输卵管再阻塞;④要注意术前传染病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及手术中无菌操作,特别是对自制导管及导丝等的消毒灭菌和术后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防止交叉感染。⑤由于存在一定的手术中后不适及并发症,应让病人住院治疗较为稳妥。
参考文献
1黄求理,宋侃侃,吴安乐,等.DSA下双腔气囊导管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37例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9:35-37.
2刘素云,朱雪连,李高文,等.经改良导管注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442-444.
3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主编.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
4刘萍,陈春林,梁立治,等.妇科疾病介入治疗安全性的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10-612.
关键词高原基层介入再通术阻塞性不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07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2月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的不孕患者61例,年龄19~38岁,其中原发性不孕24例,继发性不孕37例,继发性不孕症中有人工流产史27例,自然流产史9例,放置节育器后取出者17例,8例曾因宫外孕或卵巢囊肿切除一侧输卵管,并排除了其他类型的不孕症。不孕时间l~8年;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确诊。
影像资料: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完全性梗阻32例,输卵管数64条。梗阻部位在间质部29条,峡部17条(末端呈杵状改变10条),壶腹部12条,伞部6条。
输卵管不全性梗阻28例,输卵管数56条。其中输卵管轻或中度通而不畅30条,重度通而不畅26条。
治疗前准备:①患者住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胸腹部X线片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②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初步诊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判断是否有FTR适应症。③介入手术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前3天禁同房。④治疗前月经期给予抗感染治疗。⑤术前行碘过敏试验,并在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或654-2 10mg)和非那根25mg(或地西泮10mg)镇静及防止输卵管痉挛。
操作方法:手术者常规洗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病人取膀胱截石位、会阴区常规消毒铺巾,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将在X线电视监视下向宫腔内送入9.0F、5.5F导管,9.0F导管尖端置于宫腔的下1/3处,以便固定同轴导管系统,将5.5F导管在J型导丝引导下经9.0F导管插入宫腔送至子宫角部,轻轻探及输卵管内口,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输卵管开口部造影显示阻塞部位后,可经5.5F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1~3ml以防输卵管痉挛,然后将3.0F导管和0.038导丝沿5.5F导管插入,并不断将3.0F导管沿导丝向输卵管远端送入,输卵管扩通后再造影观察其形态、通畅度和造影剂在盆腔弥散情况,最后经导管向输卵管推注药液(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
术后处理:术后留院观察1~2小时无不适方可离院,常规运用抗生素,术后3天及下次月经净后3~7天行输卵管通液巩固疗效,防止再粘连。导管术后第3个月经周期可开始择期同房,争取怀孕。
评价标准:凡造影剂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并且弥散良好,为再通成功的依据;凡导管导丝不能插入输卵管或插入后注入造影剂,不能进入腹腔以及造影剂积聚在伞部不能散开者为再通失败。
结果
输卵管复通情况:输卵管阻塞92条,其中间质部阻塞29条,复通24条,复通率82.76%;中远段阻塞39条,复通36条,复通率92.31%;伞端阻塞24条,复通14条,复通率58.33%;本组共92条,复通74,总复通率80.61%。
受孕率及再闭塞率:本组61例治疗后6个月以上并跟踪随访54例,其中23例受孕,受孕率为42.59%,均为正常妊娠,其中8例已正常分娩。余下病例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闭塞,再闭塞率25.5%。
并发症:本组行SSG及FTR时,术中大多出现相应侧下腹部胀痛,7例发生静脉内造影剂反流,11例出现恶心,呕吐。以上情况均未经处理,症状于1小时消失,部分患者术后有少许阴道出血,小腹不适,72小时基本自行消失。
讨论
地处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的群众由于卫生观念落后及早婚等原因,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较内地高发,炎症导致输卵管周围粘连扭曲,输卵管内炎症碎片,浓缩稠厚的黏液,细小的纤维丝均可引起输卵管阻塞。以往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法有输卵管通液、剖腹探查术、腹腔镜手术,但疗效多不显著,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殖医学的试管婴儿技术、显微外科吻合术、宫腔镜加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也难以做到。但采用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介入导管输卵管再通治疗,适应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输卵管阻塞,阻塞部位不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对中远段阻塞效果最好、间质部次之、伞端阻塞效果欠佳。经分析笔者认为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要注重以下几点:①加强妇女感染性疾病普查及健康卫生宣教,早检查,早治疗(本组病例约75%的具有盆腔炎,产后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病史);②积极治疗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原发疾病(本组多为非特异性输卵管炎和淋球菌、结核菌等感染所致的输卵管阻塞);③注重手术后定期通液治疗,稳定手术疗效,防治输卵管再阻塞;④要注意术前传染病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及手术中无菌操作,特别是对自制导管及导丝等的消毒灭菌和术后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防止交叉感染。⑤由于存在一定的手术中后不适及并发症,应让病人住院治疗较为稳妥。
参考文献
1黄求理,宋侃侃,吴安乐,等.DSA下双腔气囊导管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37例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9:35-37.
2刘素云,朱雪连,李高文,等.经改良导管注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442-444.
3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主编.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
4刘萍,陈春林,梁立治,等.妇科疾病介入治疗安全性的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