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空的天宫]美苏空间站军事潜力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人空间站的容量大、寿命长、载人多以及可综合利用等特点,使其拥有了巨大的军事应用潜力。
  对地观测与侦察
  空间站地处数百千米的太空,居高临下、俯瞰全球,宇航员可在空间站上利用各种观察和探测仪器,可动的对地球上的任何特定目标进行有选择的侦察与探测,从而克服单纯靠仪器侦测手段不便机动的缺点。苏联和美国宇航员经常发现:用肉眼能观察到的目标却不能在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中找到。同时,从空间站上获取的情报又可通过通信卫星系统及时传回地面,这就大大加强了情报的时效性,有效地提高了对地面部队的支援和保障能力。
  苏联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曾多次根据地面指令用MKF-6M相机拍摄指定目标地区。除MKF-6M多光谱相机外,“礼炮”7号上的航天员还使用KT-140立体照相机及其它观测设备进行侦察活动。这些高分辨率侦察设备焦距长达10米,多镜头摄像系统焦距达到30-300毫米,此外还装备有多光谱相机、红外线及微波传感器等设备,其拍摄地面目标获取了大量地面照片,为军事目标的识别、定位和测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除了借助仪器观察外,航天员还同时对地面和海洋进行肉眼观察。航天员在观察陆地时,可以看到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站、国防与工业设施、森林火灾等。苏联还安排过利用航天员观察地球海洋中浮游生物的生物发光现象的科研项目。浮游海洋生物因遇到潜艇运动使海水温度迅速变化而产生发光现象,使海洋表面出现发光带,以此可判断下潜潜艇的存在和航迹。
  军事判读专家在空间站实施侦察,可以根据战略战术意图进行情报预处理,可以根据侦察地带的气候条件及信息是否有用,决定摄像机的开关,使侦察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益。例如,美国“天空实验室”证明人在太空中对地面进行军事和科学观察有很多优越性,可以对目标区进行选择,尽可能避开云层,随时调整仪器,大大减少传送到地面的观察数据。类似的海洋监视卫星在天上工作1秒,传送到地面的数据需要计算机处理1小时。而由人来观测,经过对目标区域的预先选择,记录和传送的数据少而精,使数据处理大为简化。
  此外,由于空间站轨道特殊,其可以在较近的时间重访同一地点,这为连续侦察监视热点地区创造了条件。例如,“礼炮”7号飞行轨道的地面轨迹是每隔两天重复一次,所以每隔两天就可重复拍摄同一地区。通过同一地区的新旧照片比较,可及时发现目标的新变化。毋庸置疑,苏联空间站在对地观测活动中军事部分占有很大比重。
  战略预警与监视
  随着战略核武器的进一步完善,现代战争特别是现代核战争的突然性已经大大增加,为此各国都在大力提高战略预警能力。目前所常见的预警设施包括地面远程雷达、机载和舰载预警雷达等多种,而空间站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上持续地对地面进行监视与观察一些有军事价值的活动现象。例如,能够发现对方发射火箭的情况,警戒其发射的导弹,对发射出的火箭进行持续跟踪,并把发现和跟踪的结果迅速传送到地面站,以便及时做出反应。1965年,美国在“双子星”7号飞行时曾进行过一次非常成功的军事侦察试验。两名航天员在飞行中使用一种红外遥感仪,对从下潜的“富兰克林”号潜艇上发射的一枚“北极星”A-3导弹进行跟踪观察,长达3分钟,在跟踪过程中,一名航天员用手操纵飞船姿态,使遥感仪对准目标,另一名航天员用摄影机对导弹进行摄影。他们观察得非常清楚,并及时向地面报告了导弹助推器分离的情况。苏联在“礼炮1”号试验中就进行过导弹发射观察试验。1985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执行第15次飞行任务时,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从发射“发现者”号的39号A发射台头顶上飞过,观测了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同样道理,在空间站上还可以观测反弹道导弹的试验全程,从反弹道导弹的发射到对再入大气层的敌方弹头的拦截,进行全过程观测,以评估拦截效果。可见,空间站与地面、航空、卫星等预警系统配合工作,可构成严密的战略预警网,大大提高战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未来的战争预警有希望阻止敌人发动突然袭击,空间系统与即将开发的技术相结合将能观察地球表面上任何敌方,以至没有任何国家能发动战略奇袭。
  天基军事部署与作战
  空间站既可用作部署各种空间武器的作战平台,也可用来作为航天飞机的停靠与起降基地,因此被人称为“不落的航天母舰”。各种空间武器和航天飞机可以以空间站为基地用导弹、火箭和定向能武器打击对方的种种空间兵器和航天飞机,进行航天兵器之间的太空大战。空间站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天军”的出击基地,直接对敌方的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以空间站为基地的各种空间兵器和航天飞机还可对敌方的各种工作卫星进行拦截、捕获和破坏。例如,1982年5月17日,苏联从“联盟”号飞船进入“礼炮”7号空间站的飞行员,在站上发射了“火花”2号和“火花”3号2颗小型实验卫星,这些载荷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
  此外,动能武器和激光、粒子束等高能武器,若从地面发射,由于受大气层的吸收,能量衰减较大。如果将这些武器部署在空间站上,对敌方飞行器实施攻击时基本上是在大气层外传输,能量衰减很小,又利于对攻击目标的跟踪和瞄准。尽管将这些武器部署在空间,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但能充分发挥武器系统的最佳效能。苏联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曾利用特殊的传感器来观察苏联地基激光武器的活动情况,苏联“礼炮”7号和美国航天飞机都进行过轨道激光跟踪目标的试验。
  实际上,空间站发展起来的太空交会与对接技术在军事上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太空中利用该技术可以接近敌方卫星、空天飞机等设施,实施摧毁,甚至俘获行动。这是美国近年利用卫星进行的太空演示技术的一部分。
  天基作战通信与指挥
  指挥机构历来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因此也是敌方打击和破坏的首要目标。在核条件下,各国都十分重视指挥机构的生存性,不少国家已先后建立了空中预备指挥所、地下预备指挥所和海上预备指挥所。随着空间站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空间站上建立太空预备指挥所已成可能。由于空间站地处数百千米的太空,又有完善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并且能在太空中较长时期的运行,因此美苏各国从开始研制空间站的第一天起便十分重视这种功能的发挥。早在60年代,美国就曾利用载人航天活动探索过人在天上的指挥与控制能力。1978年由美国空军发起的一项专门研究指出,国防部除了要利用航天飞机做人们经常提到的那些事情外,还可以利用航天飞机在紧急情况下作天上指挥所。苏联的“礼炮7”号空间站也曾多次参与陆海空军的军事演习,进行侦察、指挥与控制。苏联“礼炮”空间站曾观察苏军在演习过程中为隐蔽行动而释放烟雾的效果,其中包括利用燃料在空中爆炸所产生的气体和油雾的效果。训练中由航天员进行监视与评估,以协助指挥与控制。在海军演习训练中,获取海面舰艇活动情报并指挥训练。   军事设施的组装部署
  与其它航天器相比,空间站具有很强的轨道组装能力,包括对大型卫星天线、太阳能电池阵和大型长焦距相机、大型望远镜的组装等。建造大型空间结构,并在上面安装复杂的仪器设备,这是提高空间侦察、通信、预警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天上设置一个天线直径为180米的相控阵雷达,不仅能探测、跟踪空中飞行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而且可以跟踪海上的船只、地上的装甲车辆。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部署直径为67米的大型天线,可以为方圆1 850千米范围的1千万个用户连续提供10方条话路的抗干扰通信,这使地面接终端的体积和功率可以大幅度降低。但这种大型空间结构必须分批地由航天飞机运到轨道上,然后在天上组装起来,并运到更高的轨道上去。这些工序,没有人的直接参加并出舱活动是完不成的,而空间站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不可替代。例如,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为了增加供电能力,航天员曾为其补充安装了面积为18,4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帆板,1986年还在“礼炮”7号空间站上进行了组装与展开受力式桁架结构的试验,验证了大型卫星平台建造技术。另外,还进行了“礼炮”7号空间站与“宇宙”1443号飞船在轨道上对接的试验。因为“宇宙”1443号飞船是一艘完全自给的飞船,既能运输货物,又能按地面指令改变空间站的轨道。因而这类对接试验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
  空间军事行动保障
  设在太空的空间站不仅可以对己方在轨卫星和其它航天器进行组装、回收、检修,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还可以储存燃料并对其它航天器加注燃料,恢复其工作能力。1988年3月,美国国防部向参众两院武装部队委员会递交一份题为《国防部使用永久载人空间站的可能性》的报告,提出初步利用空间站的可能性有三个方面:一是加注燃料;二是维修航天器;三是装配大型军事卫星。美国空军的报告也称,空间站可以作为军用卫星、运输飞行器的加油站和“星战”的作战基地,可用其极端低温环境,补充储存难以管理的超低温推进剂,“在今后20年里,将需要数千至数万磅的液体燃料,用于推进、能源、生命保障、激光、粒子束武器及其它类似的系统”,“利用空间站再补充燃料可以显著地降低开发太空的成本”。目前的长寿命军用卫星,由于需要不断修正轨道和调整姿态,因此要消耗大量燃料,这种情况在战时将会更加突出。以军用通信卫星为例,由于燃料的限制,一般最长寿命为10年左右,而这时卫星的其它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今后卫星的燃料用完时,机动到空间站进行补给,可使卫星跳出一次性使用的限制,寿命延长到30年。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发射费用,而且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空间战场需要。
  空间设施的战时修复
  几乎所有的卫星都无一例外地需要经常维修、更换故障单元或增加新的有效载荷,这一问题在战时尤为突出。在空间系统愈发重要的战时,其战损率也会越发高,因此其需要不断的紧急抢修。在空间站上,对卫星的维护包括清洗光学仪器的表面、修复失效部件、光学部件的重新组合、测试仪器的重新校准,以及机械结构的调整等,还有在轨道上航天器与微流星体、轨道碎片撞击而损伤结构的修补和焊接,对轨道置换单元内部的元部件更换和修理以及轨道紧急抢修等,各种元件、子系统的寿命期望值远远大干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这说明系统的应用潜力可以通过维修来充分发挥。美苏两国几乎都进行过在轨修复的实践。例如,1973年美国“天空实验室”在发射过程中由于高速气流吹袭微陨石防护罩和一块太阳能电池帆板,而另一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又被防护罩的碎片卡住,不能展开,这样就使“天空实验室”入轨后出现严重的电力不足,而且舱内温度在太阳直射下升高到60℃,后来航天员展开了4小时的舱外检修:他们首先用工具切割掉防护罩的碎片,使被卡住的那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伸展开,解决了电力不足问题,然后又在天空实验室上撑起一把太阳伞遮住阳光的直接照射,使舱内温度下降到27度,从而恢复了价值25亿美元的“天空实验室”的工作。
  可见,空间站在军事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这一潜力还在继续被开发着。
其他文献
我是在大理客栈遇到的大可。三十多岁的人,精力充沛得像十八岁的少年,笑容如大理的阳光般灿烂。  那天清晨,我到客栈有点早,又没有提前跟老板娘交代,不好意思打扰她睡觉,就只好拉着行李箱傻坐在门口。  一辆自行车突然停在我面前,抬起头是刚骑车去海边看完日出回来的大可。他开门领我进了客栈,老板娘还没醒来,没有钥匙进房间。大可问我要不要去他房间休息一下,我摆摆手说:“没关系,我就在大厅沙发上坐着等她好了。”
没能轰击马奇诺防线  尽管有诸多超级大炮助阵,势穷力竭的德国还是在1918年11月向协约国投降,并在《凡尔赛和约》上作出史无前例的赔偿,在高傲的德意志民族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正是在强烈的复仇情绪中,193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执掌德国大权,着力恢复军备,并叫嚣要废除《凡尔赛和约》。感到巨大威胁的法国为抵御德国的再次入侵,沿法德边界构筑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全长351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