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则明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骆宾王赠宋之问的诗中有句为“故人漳水滨”,清代学者陈熙晋以注骆诗而出名,他援引有关文献所载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说那是说宋之问的家乡所在。当代著名学者傅璇琮也曾据此证宋之问为汾州人。不但数有名家之见,而且有确实的漳水在,所以这似乎是毫无疑问了。谁想后来读古人诗篇多了,却发现这里面有问题:白居易在河南洛阳作的诗,却说“卧在漳滨满十旬”;许浑在陕西杜陵作的诗,说“寥落在漳滨”;李商隐在四川梓州作的诗,也说“漳滨卧病”。经查, 原来这“ 漳水滨”并非真的指漳水之滨,而是用典,典出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余婴沉痼疾,窜身漳水滨。”是因了刘桢之句,后世诗人以“漳滨”代称偃蹇、卧病的异乡。
  还有“青溪”一词,也属这种情况。以前读唐诗,数见“青溪”之称,一些注家对此各有所解,或說是因溪水深碧而称的,或说是“清溪”之误,或考证何处之水有此名,所注似都颇认真,但总觉牵强。后来读诗多了,综合有关各诗之意,才弄清楚,这“青溪”,原来也属用典,典出《南史·刘传》,指读书、授徒或隐逸之处。以此义来读那些诗句,这才觉着顺当。
其他文献
常言道实事求是,可何谓“实事”,无疑是首要难题。尤其在刑事治罪领域,特别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唯有弄清事实,才能准确适用法律。犯罪行为多数发生在过去,现场真相究竟是什么,需要一个还原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又非常容易出错。回溯性地重构一个案发现场,非常不同于认识并澄清“这是一座桥还是一朵花”。  当然,能抓到现行犯是很幸运的,而所谓现行犯,不过是恰好有目击证人而已。没有目击证人的案件才是多数,
期刊
汉译西学经典的学人们常将严复提出的译事“信达雅”三难奉为圭臬。在这项付诸笔端的实践活动中,翻译者往往独自打磨译稿,努力让译文呈现出这三重境界。翻译上的诸多原则和理论固然能为译者或多或少照亮前行的路,但译者在反复进出两种语言、不同文化过程中产生的纠结与困惑,往往并不为他人所知。同样也是翻译家的博尔赫斯(JorgeLuis Borges,1899-1986),在其一九四七年创作的小说《阿威罗伊的探索》
期刊
一  作为一门时常要面对身份认同危机的专业学科,历史学总是要在两个层面上证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其一是历史认知的过程,其二是历史知识的功能。后现代主义和知识社会学在前一个层面上对历史学造成过巨大冲击,公众史学则在后一个层面上要求历史学自我革新。观察世纪之交以来的趋势,学科内外的讨论越来越从“历史知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理”转向“历史知识如何才能有益于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来自德国美因茨大学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