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境界是人一生的追求。一个人,因其所处的境界不同,举止态度会自然流露。所谓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的胸襟。境界高尚的人们,不光有历练之后的豁然,从容之时的典雅,更多的是接近自然的朴实无华、与世无争。达到理想境界有信念的人,则姿态万千,情趣横生,享受人生的同时展现给世人一种完美状态。下面让我们走进各种人生境界,来一同分享快乐人生。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表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也就是对物质表面现象的认识。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有些事情,有的问题不是泾渭分明,黑白分明的。甲套着乙连着丙,常人说“话里有话”,“言不由衷”。有的时候甚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明明是好心,却办了坏事。甚至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复杂的。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大口。弟子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弟子皱着眉头答道:“成得发苦。”随后,老和尚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什么味道?”“纯净甜美。”弟子答道。“尝到成味了吗?”老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老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好比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这则小故事,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它的寓意很深邃。由此我们得出一个有关人生的道理,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烦恼与痛苦,只要善于扩展心胸,把以前认为特别严重的事情看淡,把过去无法放下的困扰解脱,我们的心境便会出现奇妙的改变。
通过心量的扩展,人们可以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因此,容颜变老时,我们不痛苦;财富损失后,我们不难过。人间不能永恒存在的事物给人带来的欢乐,永远少于我们为得到那些而付出的艰辛。活着时总争得不可开交,当仁不让,可末了谁能得到并带走什么?
一个人内心的幸福和快乐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你能否在人生中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如能,你生命的质量就比较高。(文/王文婷 选自2009年4月10日《九江日报》)
赏读:这是一篇充满哲理色彩的好散文。读了这则散文之后,我们不禁觉得愁云从我们身上渐渐散去,快乐从我们身后不断袭来。快乐其实简单,快乐在你心态,快乐是自己的影子,无须刻意追随,他一直与你形影不离。跟你其后。心情好做什么都快乐。调整好心态面对问题,做什么都是快乐。快乐与追求完全是两回事。那就顺其自然吧,在顺其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不放弃努力去收获沿途的风景,何尝不是一种快乐。用快乐的心态去对待人生途中所有事,现实起来,活在当下,不计较,不抱怨,足够使我们快乐一生。
人生境界
提起人生境界,我会常常想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豁达的境界,也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琐碎、棘手、不快的事情,如何去处理,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同的方式方法自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每天面带微笑,而有的人总是愁眉不展,其实遭遇对每个人来说差不了太多,差的只是境界。
我还只是个年轻人,谈人生境界还有些不够资格,我只是用心去感悟,去揣摩,慢慢提高自己。我认为人生境界之一首先是要多想事情,少想结果。事情想多想周全了,站的高度可能会更高,方法可能会更完善,出现错误的概率也会小很多;结果思考多了,行动就会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有时甚至会超越事情本身。
多看积极面,少想不公平。不公平、难以理解、有时甚至不可理喻的事情随时会光顾我们,一味盯着已经发生的结果,我们可能感觉比窦娥还冤。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思考原因才能力争改变结果,尽可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积极面,只是有时藏得比较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剖析,所以才会有感谢失败、感谢敌人之说。
风格高一些,姿态低一些。我们待人接物的姿态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定位,这种定位是否准确,需要他人来评判。摆高姿态,他人并不一定高看你;放低姿态,他人不一定敢小看你。姿态放低一些,随和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他人的认可也会更多一些。有的事情不一定当下就要争个你高我低,让对方慢慢去体会,有时以退为进效果更好。
让人一条路。留己一扇门。工作、生活中的冲突不可避免要经常发生,有时会有故意,但更多的是误会,是沟通的缺乏。我们可能会在某一个时点感觉满腹委屈,感觉不可忍受,必须要痛快地发泄,把对手或者敌人一语将住,一棍打死,当下收不了场,最好一辈子翻不了身,方解心头之恨。其实,很少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的一边倒,静下心来,事情可能会有更好、更体面、更留有余地的解决办法。不是常说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吗,前提就是不要得理不饶人,因为让人一条路,才能留己一扇门。
记得有一段著名的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我想看风景的心情就是人生境界,人生一路走来,风景各不相同,有时流连忘返,有时大失所望,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好看风景的心情,人间何处不美景呢?(文/谢思者 选自2009年8月18日《太行日报》晚报版)
赏读:良好的人生境界是人人追求的,如何来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呢?这又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了。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谈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看法,不失对我们有一点有益的启示。哲学上有一种说法,人有四大境界:自然 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们非圣贤,不能完全知性、知天,更不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所以天地境界颇有理想主义的成分。然而,有一部分仁人志士的确突破普通意义上的率性,真正超越了世俗功利,对世间百态、人性已经有所觉悟,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我们称之为“心境”。这种境界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所谓“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宁静从容,以静养心,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
我曾经读过陆游的《一壶歌》,总忘不了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作为智者,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这大概就是陆放翁的淡泊情怀吧!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任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的游刃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元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一种福分。
愿我们与淡泊相拥!(文/辛海京选自2009—01—11《烟台晚报》)
赏读:这篇文章虽不长,但却开人心智、肩人深思。人生像一条湍流不息的河,真实的感觉都沉沉地积淀在心底。所有的浮华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丝丝微风轻轻掠过水而,淡淡涟漪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淡泊是“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会保持淡然安然泰然的心境,拥有释然坦然欣然的态度,去从容面对身边的事情;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会减去疲惫,减少烦恼,减轻沉重,像乘一叶轻舟,荡漾着温馨,充满着幸福。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淡泊不是安贫乐道,不是自甘平庸,而是阅世之后的从容平和。淡泊是一种饱经人生沧桑和坎坷的成熟和自信,是一种战胜人生挫折和失败的刚毅和坚强。淡泊对于那些走过风雨历程后接受阳光沐浴的人来说才更具有意义。一个曾经获得成功、拥有名利的人,才有资格、有权利去谈淡泊。淡泊是一种温馨,淡泊是一种幸福,淡泊是一种追求。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表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也就是对物质表面现象的认识。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有些事情,有的问题不是泾渭分明,黑白分明的。甲套着乙连着丙,常人说“话里有话”,“言不由衷”。有的时候甚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明明是好心,却办了坏事。甚至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复杂的。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大口。弟子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弟子皱着眉头答道:“成得发苦。”随后,老和尚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什么味道?”“纯净甜美。”弟子答道。“尝到成味了吗?”老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老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好比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这则小故事,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它的寓意很深邃。由此我们得出一个有关人生的道理,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烦恼与痛苦,只要善于扩展心胸,把以前认为特别严重的事情看淡,把过去无法放下的困扰解脱,我们的心境便会出现奇妙的改变。
通过心量的扩展,人们可以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因此,容颜变老时,我们不痛苦;财富损失后,我们不难过。人间不能永恒存在的事物给人带来的欢乐,永远少于我们为得到那些而付出的艰辛。活着时总争得不可开交,当仁不让,可末了谁能得到并带走什么?
一个人内心的幸福和快乐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你能否在人生中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如能,你生命的质量就比较高。(文/王文婷 选自2009年4月10日《九江日报》)
赏读:这是一篇充满哲理色彩的好散文。读了这则散文之后,我们不禁觉得愁云从我们身上渐渐散去,快乐从我们身后不断袭来。快乐其实简单,快乐在你心态,快乐是自己的影子,无须刻意追随,他一直与你形影不离。跟你其后。心情好做什么都快乐。调整好心态面对问题,做什么都是快乐。快乐与追求完全是两回事。那就顺其自然吧,在顺其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不放弃努力去收获沿途的风景,何尝不是一种快乐。用快乐的心态去对待人生途中所有事,现实起来,活在当下,不计较,不抱怨,足够使我们快乐一生。
人生境界
提起人生境界,我会常常想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豁达的境界,也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琐碎、棘手、不快的事情,如何去处理,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同的方式方法自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每天面带微笑,而有的人总是愁眉不展,其实遭遇对每个人来说差不了太多,差的只是境界。
我还只是个年轻人,谈人生境界还有些不够资格,我只是用心去感悟,去揣摩,慢慢提高自己。我认为人生境界之一首先是要多想事情,少想结果。事情想多想周全了,站的高度可能会更高,方法可能会更完善,出现错误的概率也会小很多;结果思考多了,行动就会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有时甚至会超越事情本身。
多看积极面,少想不公平。不公平、难以理解、有时甚至不可理喻的事情随时会光顾我们,一味盯着已经发生的结果,我们可能感觉比窦娥还冤。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思考原因才能力争改变结果,尽可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积极面,只是有时藏得比较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剖析,所以才会有感谢失败、感谢敌人之说。
风格高一些,姿态低一些。我们待人接物的姿态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定位,这种定位是否准确,需要他人来评判。摆高姿态,他人并不一定高看你;放低姿态,他人不一定敢小看你。姿态放低一些,随和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他人的认可也会更多一些。有的事情不一定当下就要争个你高我低,让对方慢慢去体会,有时以退为进效果更好。
让人一条路。留己一扇门。工作、生活中的冲突不可避免要经常发生,有时会有故意,但更多的是误会,是沟通的缺乏。我们可能会在某一个时点感觉满腹委屈,感觉不可忍受,必须要痛快地发泄,把对手或者敌人一语将住,一棍打死,当下收不了场,最好一辈子翻不了身,方解心头之恨。其实,很少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的一边倒,静下心来,事情可能会有更好、更体面、更留有余地的解决办法。不是常说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吗,前提就是不要得理不饶人,因为让人一条路,才能留己一扇门。
记得有一段著名的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我想看风景的心情就是人生境界,人生一路走来,风景各不相同,有时流连忘返,有时大失所望,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好看风景的心情,人间何处不美景呢?(文/谢思者 选自2009年8月18日《太行日报》晚报版)
赏读:良好的人生境界是人人追求的,如何来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呢?这又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了。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谈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看法,不失对我们有一点有益的启示。哲学上有一种说法,人有四大境界:自然 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们非圣贤,不能完全知性、知天,更不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所以天地境界颇有理想主义的成分。然而,有一部分仁人志士的确突破普通意义上的率性,真正超越了世俗功利,对世间百态、人性已经有所觉悟,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我们称之为“心境”。这种境界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所谓“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宁静从容,以静养心,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
我曾经读过陆游的《一壶歌》,总忘不了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作为智者,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这大概就是陆放翁的淡泊情怀吧!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任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的游刃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元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一种福分。
愿我们与淡泊相拥!(文/辛海京选自2009—01—11《烟台晚报》)
赏读:这篇文章虽不长,但却开人心智、肩人深思。人生像一条湍流不息的河,真实的感觉都沉沉地积淀在心底。所有的浮华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丝丝微风轻轻掠过水而,淡淡涟漪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淡泊是“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会保持淡然安然泰然的心境,拥有释然坦然欣然的态度,去从容面对身边的事情;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会减去疲惫,减少烦恼,减轻沉重,像乘一叶轻舟,荡漾着温馨,充满着幸福。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淡泊不是安贫乐道,不是自甘平庸,而是阅世之后的从容平和。淡泊是一种饱经人生沧桑和坎坷的成熟和自信,是一种战胜人生挫折和失败的刚毅和坚强。淡泊对于那些走过风雨历程后接受阳光沐浴的人来说才更具有意义。一个曾经获得成功、拥有名利的人,才有资格、有权利去谈淡泊。淡泊是一种温馨,淡泊是一种幸福,淡泊是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