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68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先行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择期行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方法应用于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梗阻症状,为择期行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低位肠梗阻;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疗效观察
大肠癌导致低位肠梗阻在外科临床上属急腹症,其是因盲瓣关闭所致,临床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话,又导致肠穿孔与腹膜炎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最为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因大肠癌所致低位肠梗阻患者多合并感染性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并且部分老年患者还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若此时行Ⅰ期手术治疗,不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而且还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2]。为了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34例,采用先行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择期行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为62.7±8.6岁。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均>0.05),其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肠管膨胀严重患者,术中采用灭滴灵与庆大霉素行结肠灌洗;对于肠道膨胀不严重患者,术中给予结肠减压;对于梗阻合并穿孔患者,使用抗菌素药物、5-FU溶于生理盐水中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后,再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肠管一期吻合,于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抗感染、促进胃肠蠕动、扩肛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对患者先进行肠镜检查,以便了解梗阻位置及严重程度等,对于未完全梗阻的患者行减压导管置入方法治疗:在X线引导下,经肠镜活检钳道向内注入碘海醇适量,以确定梗阻长度与走向。沿活检钳道置入导丝,并插入套管对肠管进行扩张,沿导丝置入减压装置,经X线确认导管气囊部已经通过梗阻段后,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使水囊嵌于梗阻近端,连接负压吸引袋。置管成功后,向肠道内注入生理盐水250ml行冲洗与负压引流,间隔2小时冲洗1次,根据患者出入量,对生理盐水注入量随时进行调整,当引流通畅后可逐渐减少冲洗的次数。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进行Ⅰ期手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梗阻症状消失;可正常大便,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肠胀气与气液平面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梗阻症状缓解;有虚恭出现,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肠胀气与气液平面减少。无效:患者肠梗阻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死亡:患者死亡。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率表示。当两组数据间差异<0.05时,确定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死亡 有效率
观察组 34 13 17 3 1 88.2
对照组 34 10 16 3 5 76.5
X2 8.62
P P<0.05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
3 讨 论
近些年来,外科临床上大肠癌所致肠梗阻发病率超过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已跃居首位。但临床对于大肠癌所致的低位梗阻手术方法有较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4]:由于低位肠梗阻肠道内有大量液体与粪便潴留,其可引发肠管高度扩张、水肿、充血,加之大肠癌所致低位肠梗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常伴有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若此时行Ⅰ期手术治疗,会导致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其对治疗效果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其目的为暂时性解除肠梗阻状态,为患者争取术前充分准备时间,在其肠管局部水肿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肿瘤切除几率及肠管Ⅰ期吻合,而且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达到有效减压效果,笔者认为,对于低位大肠梗阻患者,要及早行减压治疗,以缩短梗阻时间,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目前,临床医生对行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方法仍存疑虑,其担心减压治疗是否会增加肿瘤播散几率,许剑民等人经过大量研究结果证实[5]:放置支架引流及手术切除,大肠癌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出:术前减压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与李全荣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6],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对于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在进行Ⅰ期手术治疗前采用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疗效较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建国,邓冬兰.老年大肠癌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13-113.
[2]许长起,张建雷,刘全达等.老年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06):511-513.
[3]邢喆,赵莹,朱佳等.经肛肠梗阻导管与经结肠镜放置金属支架在低位大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3,12(03):200-202.
[4]齐文海,申连东.高龄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8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8):3101-3103.
[5]唐良玉.老年大肠癌患者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06):497-499.
[6]李全榮,李焕朗,吴志辉等.大肠癌合并肠梗阻42例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1):52-53,56.
关键词:大肠癌;低位肠梗阻;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疗效观察
大肠癌导致低位肠梗阻在外科临床上属急腹症,其是因盲瓣关闭所致,临床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话,又导致肠穿孔与腹膜炎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最为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因大肠癌所致低位肠梗阻患者多合并感染性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并且部分老年患者还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若此时行Ⅰ期手术治疗,不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而且还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2]。为了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34例,采用先行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择期行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为62.7±8.6岁。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均>0.05),其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Ⅰ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肠管膨胀严重患者,术中采用灭滴灵与庆大霉素行结肠灌洗;对于肠道膨胀不严重患者,术中给予结肠减压;对于梗阻合并穿孔患者,使用抗菌素药物、5-FU溶于生理盐水中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后,再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肠管一期吻合,于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抗感染、促进胃肠蠕动、扩肛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对患者先进行肠镜检查,以便了解梗阻位置及严重程度等,对于未完全梗阻的患者行减压导管置入方法治疗:在X线引导下,经肠镜活检钳道向内注入碘海醇适量,以确定梗阻长度与走向。沿活检钳道置入导丝,并插入套管对肠管进行扩张,沿导丝置入减压装置,经X线确认导管气囊部已经通过梗阻段后,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使水囊嵌于梗阻近端,连接负压吸引袋。置管成功后,向肠道内注入生理盐水250ml行冲洗与负压引流,间隔2小时冲洗1次,根据患者出入量,对生理盐水注入量随时进行调整,当引流通畅后可逐渐减少冲洗的次数。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进行Ⅰ期手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梗阻症状消失;可正常大便,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肠胀气与气液平面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梗阻症状缓解;有虚恭出现,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肠胀气与气液平面减少。无效:患者肠梗阻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死亡:患者死亡。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率表示。当两组数据间差异<0.05时,确定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死亡 有效率
观察组 34 13 17 3 1 88.2
对照组 34 10 16 3 5 76.5
X2 8.62
P P<0.05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
3 讨 论
近些年来,外科临床上大肠癌所致肠梗阻发病率超过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已跃居首位。但临床对于大肠癌所致的低位梗阻手术方法有较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4]:由于低位肠梗阻肠道内有大量液体与粪便潴留,其可引发肠管高度扩张、水肿、充血,加之大肠癌所致低位肠梗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常伴有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若此时行Ⅰ期手术治疗,会导致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其对治疗效果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其目的为暂时性解除肠梗阻状态,为患者争取术前充分准备时间,在其肠管局部水肿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肿瘤切除几率及肠管Ⅰ期吻合,而且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达到有效减压效果,笔者认为,对于低位大肠梗阻患者,要及早行减压治疗,以缩短梗阻时间,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目前,临床医生对行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方法仍存疑虑,其担心减压治疗是否会增加肿瘤播散几率,许剑民等人经过大量研究结果证实[5]:放置支架引流及手术切除,大肠癌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出:术前减压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与李全荣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6],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对于大肠癌致低位肠梗阻患者,在进行Ⅰ期手术治疗前采用内镜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治疗,疗效较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建国,邓冬兰.老年大肠癌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13-113.
[2]许长起,张建雷,刘全达等.老年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06):511-513.
[3]邢喆,赵莹,朱佳等.经肛肠梗阻导管与经结肠镜放置金属支架在低位大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3,12(03):200-202.
[4]齐文海,申连东.高龄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8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8):3101-3103.
[5]唐良玉.老年大肠癌患者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06):497-499.
[6]李全榮,李焕朗,吴志辉等.大肠癌合并肠梗阻42例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1):5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