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学原理》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果。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
要上好第一次课,告诫学生,这门课程概念虽然比较多,计算繁琐,但与以前的基础并无多大联系,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认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都可以学得很好,从而消除学生怕难的心理。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看一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 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出问题。
例1某厂生产零件5000件,根据过去的资料,生产该零件的标准差为10毫米,问置信概率为95%,允许误差不超过1.5毫米时,应抽查多少个零件?
这个例子出来后,就引导学生思考,抽样推断实施前,就得确定样本单位数,如果样本单位数目过多,固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抽样单位数目过少,会使抽样误差增大,提供的信息会失去价值。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确定一个恰当的样本单位数的重要性,即本节课的重要性。教师力争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白,统计的问题并不抽象,它具有实用性,学好它,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议一议、想一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样本单位数确定多少最为合适,它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注意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概念和知识。如提问学生,在《抽样推断》这一章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进一步引导学生,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也不难。
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下Ux==不重复抽样下Ux=
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最大允许范围。
△x=tUx△P=tUp
启发学生,计算公式中就有样本单位数,我们只要将以上公式变形,用概率度、标准差、平均数的极限误差来表示样本单位数,这样就可以推导出样本单位数的计算公式,这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3.做一做
带领学生一起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并动手完成这道题目。
分析: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抽查多少个零件,即确定样本单位数;其次,要把题目中出现的指标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将公式中出现的指标用具体数值代入即可。
已知:N=5000件,δ=10毫米,F(t)=95%,△x=1.5毫米
求:n=?
解:∵F(t)=95%,∴t=1.96(查附录2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
①重复抽样n===171(件)
②不重复抽样n===166(件)
计算结果表明,按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71件,按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66件。
4.提一提
提一提就是课堂总结。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好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笔者常用的一种总结方法就是,让学生用最精炼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它往往就是最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把丰富复杂的内容浓缩为一两句话,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
要上好第一次课,告诫学生,这门课程概念虽然比较多,计算繁琐,但与以前的基础并无多大联系,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认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都可以学得很好,从而消除学生怕难的心理。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看一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 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出问题。
例1某厂生产零件5000件,根据过去的资料,生产该零件的标准差为10毫米,问置信概率为95%,允许误差不超过1.5毫米时,应抽查多少个零件?
这个例子出来后,就引导学生思考,抽样推断实施前,就得确定样本单位数,如果样本单位数目过多,固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抽样单位数目过少,会使抽样误差增大,提供的信息会失去价值。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确定一个恰当的样本单位数的重要性,即本节课的重要性。教师力争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白,统计的问题并不抽象,它具有实用性,学好它,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议一议、想一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样本单位数确定多少最为合适,它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注意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概念和知识。如提问学生,在《抽样推断》这一章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进一步引导学生,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也不难。
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下Ux==不重复抽样下Ux=
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最大允许范围。
△x=tUx△P=tUp
启发学生,计算公式中就有样本单位数,我们只要将以上公式变形,用概率度、标准差、平均数的极限误差来表示样本单位数,这样就可以推导出样本单位数的计算公式,这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3.做一做
带领学生一起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并动手完成这道题目。
分析: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抽查多少个零件,即确定样本单位数;其次,要把题目中出现的指标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将公式中出现的指标用具体数值代入即可。
已知:N=5000件,δ=10毫米,F(t)=95%,△x=1.5毫米
求:n=?
解:∵F(t)=95%,∴t=1.96(查附录2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
①重复抽样n===171(件)
②不重复抽样n===166(件)
计算结果表明,按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71件,按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66件。
4.提一提
提一提就是课堂总结。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好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笔者常用的一种总结方法就是,让学生用最精炼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它往往就是最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把丰富复杂的内容浓缩为一两句话,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