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其他文献
甘肃简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甘肃考古的重大挖掘,在甘肃境内相继出土了六万多枚简牍,出土数量为全国之最,无论在出土数量上、还是在历史价值上以及时间跨度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局势的变化促使美国亟须建立现代情报共同体并大力招募专家学者,同时不少社会科学知识分子出于个人理想抱负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也主动选择从事情报工作,于是“官智合流”的现象在战略情报局尤其是研究分析处这一部门集中体现出来。研究分析处采用团队合作、多学科协同及运用客观推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模式开展工作,学者们在工作中克服了诸多困难,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战期间美国
日本学界早在1994年就对第1855部队编成时间有可信结论,但国内学界1997年以来至今还在“争论”此问题。权威的日方战时档案文献表明,第1855部队编成时间为1938年2月9日至1939年5月10日。考察第1855部队编成问题应置其于整体的日军防疫给水和细菌战背景下进行宏观认知。尽管第731部队派遣“太田部队”援建该部时就预设了细菌战目标,但该部最初是为满足日军全面侵华后各部队防疫给水的需要而组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一部极具悲剧性的作品。长安的形象深入人心。本文拟从女性心理、言语虐待及社会性等角度分析长安从沉默走向灭亡的悲剧命运,从而探索作者塑造长安这一形象的深长意味。
张爱玲的《金锁记》讲述了麻油西施曹七巧被当作联姻工具,被迫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爷,等级森严的旧式封建家庭让没有身份地位的她常年精神压抑,她暗恋的三少爷季泽也只不过把她当成是调情工具。追爱失败的曹七巧把失去爱情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把女儿长安当作复仇对象,这种做法其实是曹七巧在封建思想和传统女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近乎变态的挣扎与反叛。在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与封建主义金钱观的双重作用下,曹七巧的青春也随
浓度梯度反应是生物医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化分子与相关细胞反应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生命机制。然而目前在宏观尺度下生成浓度梯度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①无法在反应体系小于微升级时仍保持浓度梯度的准确性;②难以形成特殊或复杂的浓度梯度。微流控技术主要用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它反应体系小,检测速度快,可以将多种化学与生物反应功能集成在一张芯片上。本文基于微流控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体振荡
曹七巧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刻画的一个个性强烈而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以曹七巧的嘴作为切入点,从情欲、自我意识、现代意识三个角度逐层分析她作为一个封建末期女性形成独特个性的原因,借以剖析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自华为受到美国不正当打击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力量支持鼓励华为公司,在2019年发布了免征芯片研发企业所得税的公告。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国家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华为的绩效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仅采用单一化的传统体系,难以全面地展示绩效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不利于吸引人才,增加企业的收益;管理层过度注重企业的财务绩效,容易造成无重点、盲目的考核管理。因此,在学习国内外多位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是由奉日本天皇敕命在中国长春设立的临时机构发展而来。第100部队不仅在长春设立司令部、总务部、教育部以及第一、二、三、四部,强化细菌战研究能力,还设立大连出张所、牡丹江支厂和第11、20军军马防疫厂,准备实施细菌战实战。通过机构改组,第100部队不断扩大人员规模,从最初30余人增至949人,这些人员并非“局限于东北一隅”,更多服务于日本本土和中国其他战场,也使第100部队成为日
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电影音乐既彰显个人专业魅力,又雅俗共赏。本文以《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归来》的电影音乐为文本,从传统民歌的新创编、配器中的民族音乐韵味、民族调式与现代技法的糅合等三个方面探讨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独特的音乐语汇,并就此展开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