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八月,被邀请去江南的一户人家做客,这户人家擅长做酒,像我那么爱喝一点小酒的人是欣然前往的。女主人叫邵春来,祖代制米酒,她因为爱喝,偷偷学了,但因为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她的哥哥继承家族酒业生意,而她只是做给来家的客人喝。每当有人前来,春来便下厨变出一道道美食,配她酿的米酒,风味俱佳。
我的一个朋友是春来多年的朋友,有一天我随着朋友去春来家做客,她买来当季食材,山笋、荸荠、鳙鱼、河鳝、野芹菜、白萝卜……林林总总,端上桌的时候,热气腾腾。不过是家常菜肴,但经由她的手,各自滋味以合理的方式调和,互为渗透,口感清爽。
她端出自酿的酒,是一个青花瓷瓶盛放的,外面贴着一张隽永的行楷,上面写的“春来酒”。春来就是她的名字,所以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她看见我正看着“春来酒”那几个字,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这酒叫春来酒,其实是从我爹送我的“女儿红”得到的想法。
我知道,在江南人家,古时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的说法。早在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女酒、女儿红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的记载。自古浙江绍兴一带,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
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
几杯酒下肚后,春来听说我要写一篇关于做酒的文章,她便一一道出自己做酒的流程,当然,她说抱歉,等到配方这些是不方便透露的,因为要考虑到兄长的生意,但又觉得做酒这个事情也是可以谈一谈的。
她说道自己没什么条理,想到哪就说到哪。
她忽然看见不远处的瓮,她指了指,你看,但从瓮上,就有学问。做酒的瓦翁,凡是用来酿造时的容器,不管大小都要涂过整治过。凡是买瓮,七月做的瓮胚烧成的最好,其次是八月胚,其余各月的胚都不好。
至于怎么整治新买的瓮,她说刚买的新瓮,不要立刻盛水,而是要用油脂涂抹,至于怎么涂抹呢,应该将容器口向下倒覆着,将热油脂放入瓮中,回转浊流。而油脂,牛羊脂最好。使脂膏在瓮里缓缓各处都流遍,务必要周到。然后再用几斗热水放进涂好的瓮里,洗着,荡动着,倒掉,盛满冷水,过几日便可以用了。临用前,再洗净,在太阳底下晒。
做酒的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酒的储藏和保持,就算酒做得再好,瓮不好,也是功亏一篑。
她又说起酒曲来,又说道,在她五六岁的时候,春来记着哥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长辈去山林田野中寻找蕖草,马鞭草、腊柳子、芝麻花、金银花等野草,都是做酒曲的原料。蕖草采回来以后,晒干、磨碎,并与老曲混合发酵,最后做成汤圆大小,在酿酒时加入。
她看见祖父做酒曲,是在七月,拣第二个寅日,祖父让她哥哥穿上青色衣服,在太阳未出来之前,要“杀地”。听祖父说,酒曲是非常挑剔的,房屋要用草顶的,不能用瓦房,地面要扫净,不能脏,也不能弄潮湿了,不能用有污秽的小孩,曲室也不能让人靠近,否则酒曲就做不好。
酒曲酒曲,是一酒之驱。
然后还有一个仪式,是在排完曲饼后,哥哥要向“曲王”致送仪式——把曲王手里的曲弄湿,当做碗,向这“碗”里搁些酒、干肉和面条汤。哥哥读祝酒文,每次都拜两次。
春来见我惊讶的表情,笑着说那是祖父做酒时代了,等到了她这里,都没有这些仪式,但那份对酒的敬重藏在心里。
她说道作曲,蒸熟的、炒熟的和生的各一斛。炒的,只要黄,不要焦。生的,挑选洗净,务必要极细极干净。然后,分别磨,要磨得很细。磨好,再合拢来,混合均匀。再就是等待曲饼发酵的过程了,不能让风进去,一般发酵三个“七天”,第一个七天后,将地上的曲饼翻一遍,第二个七日,再把曲饼堆聚起来,第三个七日,盛在瓮里,用泥将瓮口涂满。到了第四个七日,取出来在太阳底下曝晒,要干后,再收起来。
那么正式的做酒要开始了,曲浸三天,发生像鱼眼睛大小的气泡时,就下米。米呢,先要整治得极为精细,最少要淘二十遍。釀酒的饭,要煮到很软。煮好,摊开到冷透,然后再下酿酒的瓮中去。等到桑树快要落叶时,可以留一年了。
当酒味够浓了,不再翻气泡,酒就已经成熟。如果酒气酒味尽管都很好,但还在冒泡,还应该再下,不下的话,酒味就淡了。
不同的粮食下不同的酒曲,同样的粮食下不同的酒曲,酿好的酒口感也不同。这里就是各自的秘方和绝活了,至于这一块,是不方便透露的,因为这是她哥哥生意的命脉。
她带着我们去她的院子外走走,是一个江南的大院子,白墙黑瓦,花园中有一颗巨大的山茶树,春天的时候一树的山茶,分外夺目。石墙上长了翠绿野草,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池子,有几尾红色的鲫鱼。
对于她来说,虽然不是继承家族的酒生意,但她仍然每年都做一些酒,招待朋友,朋友喜欢常常也央求带走一些。她欣然送予。
酒,也有自然的生命。当人终结它,让它的生命达到最后的完美,也是一件功德的事情。
想起春来酒,我就想到那年与她的见面,想起她的祖父祭酒神的仪式,想起她父亲做她出嫁时做的一坛女儿红。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
她也在女儿出生的那天,做了一坛女儿红,埋在月桂之下。
那女儿红,分明是爱的浓缩,什么话也不消说,一点一滴都在酒里。
我的一个朋友是春来多年的朋友,有一天我随着朋友去春来家做客,她买来当季食材,山笋、荸荠、鳙鱼、河鳝、野芹菜、白萝卜……林林总总,端上桌的时候,热气腾腾。不过是家常菜肴,但经由她的手,各自滋味以合理的方式调和,互为渗透,口感清爽。
她端出自酿的酒,是一个青花瓷瓶盛放的,外面贴着一张隽永的行楷,上面写的“春来酒”。春来就是她的名字,所以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她看见我正看着“春来酒”那几个字,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这酒叫春来酒,其实是从我爹送我的“女儿红”得到的想法。
我知道,在江南人家,古时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的说法。早在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女酒、女儿红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的记载。自古浙江绍兴一带,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
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
几杯酒下肚后,春来听说我要写一篇关于做酒的文章,她便一一道出自己做酒的流程,当然,她说抱歉,等到配方这些是不方便透露的,因为要考虑到兄长的生意,但又觉得做酒这个事情也是可以谈一谈的。
她说道自己没什么条理,想到哪就说到哪。
她忽然看见不远处的瓮,她指了指,你看,但从瓮上,就有学问。做酒的瓦翁,凡是用来酿造时的容器,不管大小都要涂过整治过。凡是买瓮,七月做的瓮胚烧成的最好,其次是八月胚,其余各月的胚都不好。
至于怎么整治新买的瓮,她说刚买的新瓮,不要立刻盛水,而是要用油脂涂抹,至于怎么涂抹呢,应该将容器口向下倒覆着,将热油脂放入瓮中,回转浊流。而油脂,牛羊脂最好。使脂膏在瓮里缓缓各处都流遍,务必要周到。然后再用几斗热水放进涂好的瓮里,洗着,荡动着,倒掉,盛满冷水,过几日便可以用了。临用前,再洗净,在太阳底下晒。
做酒的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酒的储藏和保持,就算酒做得再好,瓮不好,也是功亏一篑。
她又说起酒曲来,又说道,在她五六岁的时候,春来记着哥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长辈去山林田野中寻找蕖草,马鞭草、腊柳子、芝麻花、金银花等野草,都是做酒曲的原料。蕖草采回来以后,晒干、磨碎,并与老曲混合发酵,最后做成汤圆大小,在酿酒时加入。
她看见祖父做酒曲,是在七月,拣第二个寅日,祖父让她哥哥穿上青色衣服,在太阳未出来之前,要“杀地”。听祖父说,酒曲是非常挑剔的,房屋要用草顶的,不能用瓦房,地面要扫净,不能脏,也不能弄潮湿了,不能用有污秽的小孩,曲室也不能让人靠近,否则酒曲就做不好。
酒曲酒曲,是一酒之驱。
然后还有一个仪式,是在排完曲饼后,哥哥要向“曲王”致送仪式——把曲王手里的曲弄湿,当做碗,向这“碗”里搁些酒、干肉和面条汤。哥哥读祝酒文,每次都拜两次。
春来见我惊讶的表情,笑着说那是祖父做酒时代了,等到了她这里,都没有这些仪式,但那份对酒的敬重藏在心里。
她说道作曲,蒸熟的、炒熟的和生的各一斛。炒的,只要黄,不要焦。生的,挑选洗净,务必要极细极干净。然后,分别磨,要磨得很细。磨好,再合拢来,混合均匀。再就是等待曲饼发酵的过程了,不能让风进去,一般发酵三个“七天”,第一个七天后,将地上的曲饼翻一遍,第二个七日,再把曲饼堆聚起来,第三个七日,盛在瓮里,用泥将瓮口涂满。到了第四个七日,取出来在太阳底下曝晒,要干后,再收起来。
那么正式的做酒要开始了,曲浸三天,发生像鱼眼睛大小的气泡时,就下米。米呢,先要整治得极为精细,最少要淘二十遍。釀酒的饭,要煮到很软。煮好,摊开到冷透,然后再下酿酒的瓮中去。等到桑树快要落叶时,可以留一年了。
当酒味够浓了,不再翻气泡,酒就已经成熟。如果酒气酒味尽管都很好,但还在冒泡,还应该再下,不下的话,酒味就淡了。
不同的粮食下不同的酒曲,同样的粮食下不同的酒曲,酿好的酒口感也不同。这里就是各自的秘方和绝活了,至于这一块,是不方便透露的,因为这是她哥哥生意的命脉。
她带着我们去她的院子外走走,是一个江南的大院子,白墙黑瓦,花园中有一颗巨大的山茶树,春天的时候一树的山茶,分外夺目。石墙上长了翠绿野草,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池子,有几尾红色的鲫鱼。
对于她来说,虽然不是继承家族的酒生意,但她仍然每年都做一些酒,招待朋友,朋友喜欢常常也央求带走一些。她欣然送予。
酒,也有自然的生命。当人终结它,让它的生命达到最后的完美,也是一件功德的事情。
想起春来酒,我就想到那年与她的见面,想起她的祖父祭酒神的仪式,想起她父亲做她出嫁时做的一坛女儿红。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
她也在女儿出生的那天,做了一坛女儿红,埋在月桂之下。
那女儿红,分明是爱的浓缩,什么话也不消说,一点一滴都在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