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对建设循环型城市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城市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同年份的评价水平波动性显著,评价水平最大年份值较最小年份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由于波动性显著,其变化趋势显著性较低,总的趋势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年份“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珠三角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型城市; 循环经济; 绩效评价; 珠三角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090-06
  
  循环经济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中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面的广泛接受和认可[1~5]。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空间演变和发展方式上具有典型特点,如人口的高密度性、工业的集聚性、物质能量的高消耗性和资源不可再生性等。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在对城区外物质能量高度转移性消耗基础之上,其本身不具备生产用以满足基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原材料。因此从生态足迹角度来说,城市经济发展本身是不可持续或弱可持续的[6]。而城市发展引起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7],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城市理念以及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循环型城市即在特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内,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主要是“3R”原则),并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逐渐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回路经济转变,物质和能量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发展评价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等研究较多,但对于建设循环型城市及其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等研究较少。本文拟在分析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基本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即DSR模型)的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可持续管理理念,引入 “城市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8]等两个特征向量,根据层次熵权重计算方法,把循环型城市建设综合绩效定义为建设循环度与发展协调度的二维空间分布,来反映其时空分布状况,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政策性建议。
  
  1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基本思路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和物质能量代谢中减少资源投入量和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加大对废弃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生产系统的产出率,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并最大限度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居效用水平,是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对于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可以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以及对外界的影响等方面来考察,据此可建立DSR概念模型,即“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从系统论的角
  ① 珠江三角洲行政辖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本文所指的城市群即为上述城市构成的城市连绵带。度研究,城市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量以及系统内的消耗量。系统内任何一个量的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压力,从而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经济高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人均GDP,与此同时也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进而通过食物链作用影响人类健康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负效应对整个系统的冲击,人们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系统的循环总量,比如城市工业排污许可权的颁布、废弃物资源化以及各种工业技术措施等等,均可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减少对系统的投入。因此本文拟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及对外界的影响出发,考虑系统的输入端、状态、输出端来进行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
  1.1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技术路线
  本文拟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评价研究:在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经济系统进行综合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反映区域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据此进行循环型城市建设的障碍因素诊断,依据可持续管理理念,选择发展协调度、城市建设循环度等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制约区域循环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区域循环型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见图1)。
  
  1.2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依据如下原则进行选取[9~10]
  (1)循环经济“3R”原则。即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准则;
  (2)相关性原则。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价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及其它核心技术指标,所选指标能尽可能反映出其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相关性;
  (3)全面性原则。其评价指标选取必须是在客观基础上较全面地选择其影响因子;
  (4)动态性原则。循环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选取在静态基础上,考虑其动态性规律。
  笔者根据DSR概念模型,对众多因子进行分析,筛选了33个参评因子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由5个方面指标组成(见表1):一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循环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及系统输出终端的效果。二是资源减量利用指标,该类指标用来揭示城市经济系统投入端的现状;三是污染物减量排放评价指标,该类指标体现城市经济系统输出端的压力状况;四是资源的再利用评价指标,用来表明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五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反映城市经济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
  1.3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指标的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关系。因此,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各指标权重对评价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改进的0~2的评定标度层次熵法[11] (entropy technology and AHP)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见表1)。
  1.4 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绩效诊断
  为了实现循环型城市建设,必须对现行的城市建设模式进行病理诊断,寻求循环型城市建设的障碍因素,进一步调整响应的城市发展策略和生产消费行为。为此,笔者参照可持续管理理念,引入 “城市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8]等两个特征特征向量。城市建设循环度即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和功能状态的综合指标,发展协调度是指城市建设的五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关系在评价中表现为样本的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数互相均衡。
  根据层次熵的权重计算方法,城市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特征向量计算结果均在(0,1)间变化,其值越接近1,说明特征向量水平越高。把循环型城市建设综合绩效定义为建设循环度与发展协调度的二维空间分布,并以中心(0.5,0.5)平移后的X、Y轴将面域(0,0)至(1,1)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分值定义第一象限为强循环型区,第二、第四象限为弱循环型区,第三象限为低循环型区,来反映样本的时空分布状况(见图2)。各象限值域见表2。
  
  2 实证研究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城市群连绵带的雏形。2004年,珠江三角洲以不足全国0.4%的国土,聚集了全国近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0%的GDP值,主要城市的人均收入及城市化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呈现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大幅下降,整体环境状况继续恶化,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2.1 指标取值及量化
  根据上文建立的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流程及指标体系,并根据1990-2004年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环境监测及土地利用方面的数据,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作用指标:X′ij=Xij/Xi,对于负作用指标: 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为样本年份循环型城市建设第i项指标的正向最大或者负向最小值。具体计算结果取值及排序见表1。
  2.2 绩效评价结果
  由城市经济建设系统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均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反映循环型城市建设状况。因此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及其标准化的值采用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
  
  从图3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循环型经济建设的绩效水平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绩效水平年份最高值较最低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波动性非常明显,绩效评价值在时间序列上划分为2个倒“U”型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绩效水平先缓慢降低,然后快速上升。1990年珠三角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水平为2.313,略高于历年平均值,然后缓慢下降到1993年的2.010,1994-1995年绩效水平持续增长,达到第一阶段峰值2.605;第二倒“U”型阶段是1996-2004年,绩效水平快速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后,缓慢增长并达到历年最高值。该下降阶段包括1998年,绩效水平均低于历年平均水平,由1995年的2.605下降到1998年的1.827,年降幅达7.46%。自1999年开始,绩效水平开始缓慢提升,至2004年达到历年最高水2.614,略高于1995年峰值水平。为了更好地跟踪珠三角城市群循环型城市建设情况,根据历年的绩效评价值,对其作二阶数的多项式预测,得到的二项式为y=0.006x2-0.076 4x + 2.416 2,R2 = 0.285 1,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也从侧面说明珠三角城市群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水平波动性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经济总量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城市建设循环性逐渐加强。
  2.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及速度,又要考察城市建设的循环度和协调度。这里以循环型城市建设不同年份的循环度系数为Y轴,样本的协调度系数为X轴,将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构成一个二维空间。根据各个年份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协调度指数在综合评价图上的位置,可以简明地确定样本的循环度及协调度,得出对样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论,据此分析应采取的循环型城市建设策略和建议。
  将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15年间的循环度和协调度特征向量组成集合 并在如上所述坐标轴上标注,得到综合评价图,可以清晰反映出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发展时空分布状况(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以发展协调度为X轴和以建设循环度为Y轴的二维空间分布中,15个样本中占80%的样本落在第四象限,即处于弱循环型状态;还有3个样本点处于第三象限,呈现出低循环状态。将样本二维分布点距离(1,1)空间距离表示样本的综合水平的高低,则距离越短,评价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15个样本中,评价水平最好为1995年,最低为1991年。从建设循环度指标来看,历年评价结果均低于0.50,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发展协调度大部分在0.50~0.70之间,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开始注重经济、环境和效益的综合发展,而且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循环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者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循环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及工艺改进的研究。图4 1990-2004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基本认识
  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对循环型城市概念的理解,并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层次熵法计算了各指标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因子,并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建立空间二维坐标,将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的案例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使得珠三角呈现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大幅下降,整体环境污染继续恶化。虽然经济的发展带来环保费用和技术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环境状况,但城市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难以有效遏制。而且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比较淡薄,直接导致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粗放和浪费。对1990-2004年15年间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价表明,绝大部分年份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均处于弱循环状态,加快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政策研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3.2 加快循环型城市建设进程的政策建议
  3.2.1 更新经济发展观念
  循环型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城市居民等共同努力。政府部门等城市发展决策者具有循环经济意识最为关键[12]。建议从根本上解决环保和经济发展矛盾、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预防在先、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循环经济理念,将其贯穿到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以提前预防污染、资源循环利用,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多方效益。城市决策层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靠其自身认识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还需要对GDP指标进行调整,增加环境要素,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减轻城市决策层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的压力。企事业单位及城市居民是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建议各企事业单位加强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观念,并有意识地培养循环型城市建设人才,城市居民加强循环发展意识,树立环保观念,从自身出发为循环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3.2.2 加快循环经济法制建设
  结合我国实际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建议尽快制定《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综合性法律,以推进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尽快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配套的其它单项法律,如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废旧汽车、包装物品等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应将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税,以便从法律上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企业和政府管理者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编辑:王兴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Lee C H, Chang C T, Tsai S 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Recycling System[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8,24:121~135.
  [2] Akisawa A, Kang Y T, Shimazaki Y et 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 System Models Using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Energy Cascade-The Optimization Work[J]. Energy,1999,24:561~578.
  [3] 崔和瑞.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2):94~97.[Cui Herui. On Pattern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Cycle Economic Theory[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04,25(2):94~97.]
  [4] 黄贤金.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Huang Xianjin.Recycling Economy:Pattern for Industry and Policy System[M].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5]任建兰, 张淑敏,周鹏. 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24(6):648~653.[Ren Jianlan, Zhang ShuMin,Zhou Peng. An Ecological Appraisa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 Thoughtfulness of Designing Models of Circle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J]. Scie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24(6):648~653.]
  [6] Rees William, Wackernagel Mathis. 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 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1996,16(4):223~248.
  [7] 刘华, 钟炜, 张建民等. 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初探[J]. 经济地理, 2006,26(1):92~95.[Liu Hua, Zhong Wei, Zhang Jianmin,et al. A Study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logical Problems[J]. Economic Geography, 2006,26(1):92~95.]
  [8] 张妍,杨志峰,李巍.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互动关系的测度与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7):1 734~1 740.[Zhang Yan, Yang Zhifeng, Li Wei.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in Urban Complex Ecosystem[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25(7):1734~1740.]
  [9] 李秉成.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6.[ Li Bingcheng. Problems of Municip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20(2):1~6.]
  [10] 王发曾. 开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开放空间系统优化[J]. 地理研究, 2004,23(3):281~291.[Wang Fazeng. On the Optimization of Open Spac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aifeng Ecological Cit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4,23(3):281~291.]
  [11] 徐菲菲,杨达源,黄震方等. 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5):707~711.[Xu Feifei, Yang Dayuan, Huang Zhenfang,et al. Evaluating Ecotourism in Wetland Areas Based On Entropy Technology and AHP—a case study on red crowed cran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Yancheng,Jiangsu[J]. Economic Geography, 2005,25(5):707~711.]
  [12] 汪晓红. 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5,3:53~55.[Wang Xiaohong.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city[J].South China Economy, 2005,3:53~55.]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rcularCity Construction
  [JZ]A Case Stud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alt
  
  WANG Shenmin YI Liqiang ZHOU Yinkang
  (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Tourism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
  Resently, following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many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 be come worse. There are more resource consumed. By consulting the theories and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city and recycling economy, the author brings up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city and constructs the indexes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cycling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DSR model. The paper adopts entropy technology and AHP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ratio of five aspects and the general aim of recyclingcity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also extracts two characteristic vectors of
  construction recycling degree and development harmony coefficient, and allocates the two characteristic vectors in a twodimension spatial which employs development harmony coefficient as X axes and
  recycling degree as Y axes. Stud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alt from 1990 to 2004 showed that valu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peak value was of 0.786 to the minimum value, which amounted to 34.2% of the average.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 the tendency of the values are not so visible, 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values tends to increase gradually. Similarly, distribution of two characteristic vectors indicates tha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mainly in weakrecycling. The characteristic vectors of development harmony coefficient, most of which are among 0.50 to 0.70, are relatively higher, whereas the characteristic vectors of construction recycling degree are generally bellowed 0.50.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recyclingcity construction reveals that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must be converted urgently. At last some advices are put forward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city in a sustainable way.
  Key words recyclingcity; circular econom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alt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其子女大部分都留守在农村,不能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这对于发育期的孩子而言,容易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偏差,缺乏法制教育,甚至道德意识淡漠,行为失范,产生心理疾病,走上犯罪道路,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既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治本要求,又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举措。本文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留守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已经有了明晰的思路,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提出,我国社会各界也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却仍然不被重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科学内涵,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升学生
期刊
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是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综合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将原来说话、造句、作文三步一体的分段式作文教学训练,转向加强学生“说”和“写”的素质训练,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按照小语《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说”的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课程标准》为现代义务教育明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不断实践,用“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等理念为指导,探索常规教学新模式。  一.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迅猛。人的发展依靠学校所学知识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存和事业成功必将终身学习。由此,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
期刊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可以助人成功,而坏习惯则可能毁掉人生,正因为如此,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象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人生的成败。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收到较好
期刊
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
期刊
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要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
期刊
在我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转化差生一定要做到严中有爱。爱是转化差生的情感基础,是打开差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作他们的保护神,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班集体的温暖,并且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生有了成绩,要立即加以肯定,哪怕一点点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热情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