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奇姿高论”精品联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B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
  梁同书此“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论河决生清风”行书七言联,乳白色粉底手绘龙凤云纹蜡笺,为宫廷御用专笺,非常珍贵。尺寸133cm×32cm×2,约8平尺。上款人系清代乾嘉时期江苏著名文献家严蔚(号豹人)。
  上款人:
  严蔚(清乾嘉时期,生卒年不详),江苏吴江人,居平望乡,又居城内县桥巷。字豹人、豹文。与清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卢文弨(字召弓)、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黄丕烈(字绍武)等为友。辑《春秋内传古注辑存》不分卷,校《左传正义》、刻《左氏贾服义》,卢氏见之服其精。“自其少也,即以书为性命,友朋知其然也,往往以秘本假之传抄。故自寻常所得外,往往有前人录目中所未具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吴江严豹人二酉斋记(戊申)》。)“于所居之右得爽垲洁静可以为精舍者三楹,乃迁二十年已来之所著录庋阁其中,以昔人相传藏书之处有大酉小酉也,遂颜之日二酉斋。”(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吴江严豹人二酉斋记(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卢文弨为之撰二酉斋记,欲就严氏借一二秘籍而钞之。所藏宋刊明正德修本《附释音周礼注疏》四十二卷,后归王大隆蛾术轩所藏。(王氏《箧存录》卷二十六。)藏书印有:“严蔚私印”、“东吴严蔚所藏”、“严蔚豹人”、“二酉斋藏书”、“严蔚”等。(参见《吴江著名文献家》等。)
  作者介绍:
  梁同书(1723—1815),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元颖,号山舟等。梁诗正之子。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藏书家。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年四十乞归,忧归不复出。嘉庆十二年(1807),重宴鹿鳴,加翰林院侍讲学士衔。博学多文,善鉴别前人手迹,过眼辄判其真伪。工书法,从董、赵起步的,并且博涉颜、柳、米、苏等唐宋诸家。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平和自然、从容洒脱,温文而雅。与梁巘、梁同治并称“三梁”;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日本国王曾派人求书,朝鲜、琉球等地亦以其书为贵。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富藏书,藏宋、元、明三朝珍善之本数种,唐人画轴、明人山水、人物则不下数十幅。著有《频罗菴集》十六卷、《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频罗庵书画跋》《日贯斋涂说》《笔史》等。卒,入祀“乡贤祠”。
  轶事:
  梁同书生前淡泊名利,性情耿介不合于流俗。父母死后,他就借口足疾不再做官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孝圣宪皇太后八十大寿,梁同书进京庆贺。在大臣们集体晋见皇帝的时候,乾隆帝看到他说:“汝来乎?”梁同书回答:“臣足疾未痊,祝圣母万寿后即回藉。”当时太仆陈句山先生和他站在一起,感到很奇怪,回去就问他:“顷上方向用,何自退若是?”他说:“实有足疾,何敢欺也。”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十大寿,梁同书晋京贺寿,有人就劝他拜谒首辅以得高位,他毅然不顾,第二天就离京了。他做了《家居赋答友二首》诗以明志。
  其一
  卅年蒲柳早衰芜, 壮不如人况老乎。
  苦笋硬差良有愿, 葫芦依相已维摹。
  休言报国文章在, 只合投闲草木俱。
  物不答失天地大, 始终渐负是顽躯。
  其二
  北望君门首重回, 一门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 天意须怜臃肿材。
  絮已沾泥飞不起, 豆和灰冷爆难开。
  他生愿作衔环雀, 再上觚棱高处来。
  同书治家,以身作则,家法亦严,因此杭人都称道梁氏家法。
  梁同书平时生活艰苦朴素,钱泳在《履园丛话》里说他“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简朴到一个官帽好几十年也没有换过,他不喜钱财,也不喜欢参加饮宴。在自己过七十寿辰的时候,把凶具摆在门前以谢客。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长一岁,比他早两年去世。老伴儿死后,他做了一幅挽联: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写得感情真挚,可见平日里夫妇之间多么恩爱。梁同书于嘉庆二十年七月十五日(1815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夫妇都能如此高寿,真是难得。死前的数日,他亲手写好了讣告,遗命不让子女治丧,不刻行状。谈泊之心可谓自始至终。
  评价:
  梁同书笃信佛教,经常用小楷书抄写佛经。佛教中称木瓜为“频罗”。因他家院子里有一株,所以号频罗庵主。又因嘉庆十六年(1811)冬天,他病重得几乎死掉,痊愈后于是自号新吾长翁。
  虽然读梁同书的书法不能给我们学习书法带来更大的帮助,但他耿介拨俗的性格,不慕名利的价值观念,朴素的生活方式还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些和当代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们身上的东西相比,大大不同。
其他文献
摘 要:绘画日记,是孩子们将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训练孩子高品质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图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在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表达完整的画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存在着诸多构图问题。教师根据现状,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特点的改善策略,通过
期刊
摘 要:艺术,是一种很美的载体,可以由内而外地改变孩子的一生。从小欣赏、学习大师名画,直接由大师经典之作引路,是接触艺术最近的方式。故我们带领幼儿探究大师作品,学习大师精髓,发散大师精神,并和自己的创意融会贯通,得到了一幅幅和大师之作相媲美的作品。通过经典名画认识艺术,通过艺术改变自己,让孩子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種幸福感。  关键词:经典引路 创意无限  世界经典名画展示的美是多角度的,画面的美
期刊
摘 要: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绘事“六法”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全方面概括了造型、用笔、用色多个方面,由其发展出多个绘画理论。本文以六法论为主线,试探讨创作过程中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六法论 谢赫 笔墨 线性 象形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的象形文字的发展,到之后发展在器皿用具上做画,直至纸上、绢上绘画的出现,历经千年
期刊
周子涵 《横行》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指导老師:郑林英
期刊
何尹钦  小名小柚子,两岁握笔涂鸦,六年不辍;喜欢游历玩学,现读小学二年级!三岁时在《杭州日报》发表涂鸦作品《唐代杜牧山行诗意》,六岁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報刊、杂志发表涂鸦作品多幅!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实现美术课程深化改革的基石,能够促使美术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并提出“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本文立足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本土课程资源,浅谈将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与实
期刊
一、非遗之恋——背景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和《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的通知》将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为一线美术教师大胆尝试优秀艺术文化进课堂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加强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对农村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与应试教育出现的矛盾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得到进一步改善落实。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书法教育 现状 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近几年还负责部分班级的书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汉字书写能力较差,更甚者对此现象并不在乎,对上好书法课和写好汉字的态度也极为消极。作为
期刊
摘 要:儿童美术创作非常复杂,但对孩子的的终身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椅子的构成》为入口,深入观察、研究课堂,探寻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完成知识重构,并用合适的形式将之表现于自己的作品中,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由此总结出提高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方法:用教师的热情点燃课堂,少讲精炼,深入研究课堂,大局入手,细节处见精微。  关键词:研究课堂 教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多样化的今天,学生的创作资源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美的资源,将美术创作与生活资源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并服务于生活。本文通过多方面来提倡美术教学中“生活资源”的运用,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阐述。  关键词:生活资源 美术课堂 生活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日益更新,我们的美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