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探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毕业论文在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關键举措。以安徽科技学院农科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改革应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毕业论文开题时间应提前至大二学期,根据学生发展动向和创新特点而设计不同的毕业论文课题,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育“四型人才”。注重过程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逐步构建和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相适应的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最大功效的发挥毕业论文对农科人才的培养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农学;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0-027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77
  Abstract Graduation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local applied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Graduatio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nd literacy,and also a key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This paper took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reform of graduation thesi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choose topics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start the graduation thesis in advance to the second grade,design different graduation thesis topics according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and cultivate “fourtype talents” with graduation thesis as the carrier.Colleg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s to the process and examination of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gradually build a graduation thesis reform path suitable for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aduation thesis in cultivating and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ies;Agricultural sciences;Undergraduate thesis;Reform path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学类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农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与当今社会需求高度匹配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新时代农业高校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2]。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校高度重视农学类专业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样,农学类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试验操作和论文撰写等工作,论文进展的每一步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毕业论文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准,是增强应用型高校农学类本科生培养水平和能力的关键。
  1 毕业论文在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1.1 毕业论文是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引擎”,具有恒久作用力。同样,培养专业兴趣也是学好一个专业最有效的途径,而专业素养的形成也是个人发展潜能的重要支撑[3]。学生只有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本科生要想取得专业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早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参与创新性研究,这样在实验室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的同时,会有更多机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探讨,从而逐步加深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调整方向,找到自己的精准“兴趣点”。高水平科学研究是一所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国家级创新平台、省校重点实验室在每个高校都被打造成“亮点”,这就为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恰好是创新活力最旺盛的阶段,部分同学可能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对农业科研产生强烈的兴趣,更加坚定了考研深造的志向,也有部分同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加深了对农科相关企业的熟悉度,为毕业以后从事农学类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毕业论文实习的有力推进和实施,都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2 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内容。一般来说,农科专业本科生所选择的学科分支开展毕业论文实习,大多也就决定了该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业路径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农学类本科专业学习科目较多,包括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蔬菜学、果树学、茶学、花卉学以及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等分支方向,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但是,学生在增加了选择性的同时,也增添了盲目性。笔者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虽然学生主修的科目比较广泛,但掌握得都比较肤浅,对以后的就业深造、参加工作等的支撑作用较小。当今许多农科生从未系统了解过“土地”“农作物”“果树”“蔬菜”“肥料”“病虫”等概念。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掌握,对农业概况一知半解的学生较多。因此,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毕业论文实习阶段成为本科生加大专业学习力度、“近距离”感知专业、明确用功方向和增强实践的“黄金期”。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2 毕业論文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 毕业论文改革顺应了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态势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其人才的需求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当今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生产革新和专业分支的政策理论的前沿信息,使其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创造力等方面均得到提高,培养既懂理论又接地气的“一懂两爱”人才成为迫切需求[4]。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借机“弯道发展”,顺应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态势,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诉求,更加重视毕业论文在“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国家对农业的发展要求[5]。
  2.2 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快毕业论文改革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性愈加明显,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实行分类培养和因材施教,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朝向订单式、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更是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根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7]。因此,毕业论文的改革也要紧扣学生分类培养的总体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所需。
  2.3 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快改革
  以往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课题,然后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开展试验,不因学生的创新特质不同而设置变化的研究课题,这就导致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毕业论文考核方式也是千篇一律,对学生缺乏过程考核。由于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题,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试验态度不端正、投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试验方法不能掌握完全,不明缘由;有的学生只会盲目操作试验,不会处理数据。这些弊端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下滑[8]。因此,毕业论文设计也应“因材施教”,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毕业论文选题,根据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意向有区别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工作。
  3 毕业论文改革的举措
  近年来,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安徽科技学院农学类相关专业开展了毕业论文的改革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可行的毕业论文改革实施方案,最终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改革获益。
  3.1 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选题
  3.1.1 加大动员宣传,让学生充分认知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
  学生管理部门要利用大一入学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开展有声有色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帮助新生理清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将毕业论文实习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充分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写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要让学生系统了解并熟悉农学学科门类所有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让学生早日充分理解各个学科的涵盖范围,尤其是各个二级学科的特点和全国的优势学科,明确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开展范围,拓展学生的成才领域,让学生早日确立奋斗目标。
  3.1.2 帮助学生端正毕业论文实习态度,早日确立“兴趣点”。
  学校要时刻注重激发学生“学农爱农、学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意识,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和学好专业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在实习正式开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总开关”的问题,让实习学生彻底搞清楚“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学什么”“大学毕业之后能干什么”以及“我为什么需要做毕业论文”“做论文是为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只有思想“开化”了,才能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也为因材施教、因材设计毕业论文做好基础性工作。
  3.1.3 建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单位指导教师科研方向的宣传工作,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在双向选择方法上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理解选择好毕业论文导师的重要作用。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早做盘算和设计,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充分做到选题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展开,同时指导教师也要认真研判学生的发展动向,对部分学生出现的“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学生的大学四年主次分明,过得紧张而又充实。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自主选择指导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坚持让学生自己抉择,一旦确立好指导教师,就要以“蹄急步稳”的精神状态开展毕业论文实习工作。   3.2 重新确立毕业论文实习最佳开始时间
  目前,一般地方农业高校的毕业论文实习开始时间大致为大三下学期,由于农学类学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作物,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如果按照老套路,学生来不及沉下心来做试验,就要准备考研或找工作等,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非常不利。笔者通过连续8年指导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地方应用型高校大二阶段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要超过大三、大四年级的同学,实习态度也更加端正,完成试验任务的执行力更强,在大二阶段养成的良好科学研究习惯也可以有效延伸至大三和大四阶段。因此,将毕业论文开始的时间适当提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钱兵[9]认为引入科研导师制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出从大一年级就开始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专业书籍等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大二阶段开始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要想把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就要尽早谋划。结合农学类专业实际,学生可以从大二上学期末进入“导师和学生双选阶段”,某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选择毕业论文导师,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毕业论文准备时间来查阅文献,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试验方法,制订好毕业论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出详细的试验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与实验室高年级的同学 “结对子”,互帮互学,最终实现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良性循环。
  3.3 根据学生发展动向和创新特点,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育“四型人才”
  根据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和创新特质,可以将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拔尖型”“创新型”“复合专业型”和“专业技术型”,称为“四型人才”[10]。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分类,不同发展意向和创新特质的学生参与到不同毕业论文实习任务中,以充分调动不同类型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1 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发现拔尖人才。
  要善于发现和选拔对农学类专业领域有非常大的兴趣和专业技能突出、志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学生,支持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探索,自己选定研究方向和制定个性化试验方案,让学生自己设计毕业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审核,支持学生大胆试验,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敢试精神。在此基础上,支持学生本人独自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完成课题任务,从而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
  3.3.2 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对有继续深造意向的学生,从大二阶段开始,引导其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强化科研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实习过程中,引导其尽早选定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强化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为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3.3 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知识多元、能力复合,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可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创新基地的作用,与校外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创新基地等单位的共同管理下完成毕业论文。
  3.3.4 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养专业型人才。这一部分学生对农学类专业具有浓厚兴趣,愿意在农科所面向的行业领域直接就业,可以着力强化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在未来相应行业中担当技术骨干的应用型人才。这一部分学生在大三学年就可以不定时到企业内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实习工作。
  3.4 改革毕业论文考核方式
  3.4.1 传统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毕业论文流程缺乏有效监督,致使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存在侥幸心理,实习态度不认真,不踏实肯干,最终导致毕业论文实习目的没有达到,学生也没有学到真本领。针对以上问题,毕业论文改革要打破陈规,注重过程考核,严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查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
  3.4.2 注重过程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
  通过强化过程考核,使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刚性约束加大。开题要做好文献综述,综述没有得到指导教师的批准,不准开题,如期开展期中检查;要求学生做试验严格记录,不论是正面结果还是负面结果都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之心。对于创新特质较强的同学,要及时与其讨论论文进展情况,鼓励其进行自由探索;对于计划继续考研深造具有一般创新意识的学生,要尽早帮助其确立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帮助其进行分析,以确保毕业论文试验的顺利进行;对于以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与产学研共建单位衔接,形成人才共育共管、多管齐下的局面,最终培养出知识结构优、实践和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农科人才。毕业论文最终的答辩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但要常做常新,以锻炼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和答辩胆识为首要任务。答辩时重点审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所做课题的把握程度、答辩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所提问题的反应,最终给出答辩成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考核,使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都有所提高。
  4 结语
  毕业论文工作是地方应用型农科高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导向作用。因此,要改革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方式,因材施教,落实“四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针对性,确立毕业论文实习的最佳时间,落实毕业论文开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毕业论文过程和答辩考核,构建出适合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毕业论文改革的路径,从而有力提高毕业论文对农科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此项改革对于学生下一步的就业和考研深造均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使培养出的农科人才实践水平更高,更受社会和学生本身欢迎。
  参考文献
  [1]胡永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迅,2017(24):27-30.
  [2] 刘春桃,柳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8(6):16-21.
  [3] 刘霄,蒋承.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可以培养吗:基于本科四年发展数据的动态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7(19):33-39,70.
  [4]段海明,余利,黄伟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需求方向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3-5,169.
  [5] 杨玉富,王冬冬.高等农业教育“一懂两爱”理念的实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570-574.
  [6] 赵桂龙,缪培仁,丁为民.本科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40-42.
  [7] 陈晓阳.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2):3-6.
  [8] 陈金湘,官春云,罗丽华,等.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解决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S1):123-126.
  [9] 钱兵.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江苏高教,2017(10):60-63.
  [10] 朱莉.构建“双创四驱”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6(6):5-10.
其他文献
摘要 种质资源是蝴蝶兰育种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解决传统蝴蝶兰种质资源管理存在的检索困难、数据丢失、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并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共享,构建了蝴蝶兰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采用MySQL、HTML5、控件动态表单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展示层、接口层、控制层、业务层、模型层和数据层前后端分离的体系架构,实现了蝴蝶兰种质资源数据科学存储、高效管理、开放共享,为区内外科研机构在蝴蝶兰品种引进、
期刊
摘要 介绍茯苓及其药用价值,研究其农业知识产权资源,总结生态适宜种植茯苓的贫困地区,分析其中药材GAP认证与农业三品认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下,中药材茯苓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兴旺策略,提出完善茯苓标示类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争取海内外创造类自主知识产权、传承茯苓的传统知识、建设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九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 茯苓;中药材;农业知识产权;中医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中
期刊
摘要 细胞工程实验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实验技术方法。在细胞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细胞工程实验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实验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
期刊
摘要 运用DEA模型对贵阳烟叶家庭农场的效率最优规模进行测算,用意愿规模和效率最优规模的比值衡量家庭农场主的非理性程度,并以此为因变量,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意愿规模大于效率最优规模的家庭农场,家庭贷款能力、当前面积、烟叶均价、单位利润、成为家庭农场可能对收益的影响、单位雇工成本、烟草部门对基建的帮助程度、是否有财务管理记录这8个变量在不同统计水平上显著,能够较好地解
期刊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0-2018年我国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的分布特征、热点主题以及结论观点等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的理论视角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文献数量稳定增长;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的热点问题集中体现在身份认同现状、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社会后果及身份重构等,研究范围从公共政策到农民工个人的心理和行动特征
期刊
摘要 《林木遗传改良》是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建设双语课程是实现《林木遗传改良》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在对近年来《林木遗传改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林木遗传改良》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关键词 林木遗传改良;双语教学;研究生;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0-0249-0
期刊
摘要 以2016—2018年粮食领域论文合著数据为例,采用SNA研究我国粮食行业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果表明,粮食行业形成了大型的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网络集中度较低,分派明显。科研主体以高校居多,网络形态为“核心—边缘”结构。学研单位占据核心地位,影响其他科研主体的合作。各子群规模差异较大,大规模子群包含的主体实力较强,子群内部和子群之间均有合作。占据结构洞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未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对企业创
期刊
摘要 根据宝鸡现有农技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媒体运用于农技推广的可行性,提出了“互联网+新媒体”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该模式分为互联网平台推广、微信平台推广、视频推广3种方式。从运行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政策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新媒体”农技推广模式的保障措施,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新技术扩散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农技推广;新模式  中图
期刊
摘要 动物生产学是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畜牧场设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知识体系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基于此,以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动物生产学课程
期刊
摘要 利用贵阳L波段探空雷达建站以来2003—2017年探测资料,对贵阳大气边界层上空高度大于1 500 m逆温和强逆温的温差、频率、厚度、强度和底高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空逆温层温差集中在1.0~5.0 ℃,占比高达90%以上。在大约16 500 m 以下的高空大气层内,逆温频率呈现“两峰一谷”的特点。平均厚度07:00、19:00分别为263、282 m, 且具有一致的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