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要把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的互动合作、积极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 方式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主角往往比配角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一、合作的方式
1、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⑴“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⑵“优、差”合作或称交叉合作,实践证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的带动作用;⑶“差、差”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的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种小组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⑴根据学生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⑵教师根据学生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小组,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⑶还有一种不常用的,但较受学生欢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实践表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合作的过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它融和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了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
2、灵活而有机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到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从而在小组内达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导组内成员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学习其他成员的闪光点。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⑴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象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
三、在合作学习中重视课内外互补
因为受传统教育地影响,少部分教师习惯性地认同课堂教学是绝对重点,加上素质教育地“减负”要求,使得更多的教师误以为所有的教与学,都必须在课堂完成,所以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启发指导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而忽视了课外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事实上,课内合作学习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更多的是课外的“大语文课堂”的熏陶和教育,学生只有重视课内外学习的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一句话,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互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内外结合的合作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认识课内外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教师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学生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任务,既不能过高、过多,也不能过低、过浅,也就是说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又要有探究的价值。再次,教师还要把课内外合作学习的活动区分开来,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体现体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这些课外探究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大语文观念,切实地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看待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时机,组织引导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小组合作学习由形式化转型为实质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 方式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主角往往比配角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一、合作的方式
1、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⑴“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⑵“优、差”合作或称交叉合作,实践证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的带动作用;⑶“差、差”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的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种小组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⑴根据学生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⑵教师根据学生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小组,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⑶还有一种不常用的,但较受学生欢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实践表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合作的过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它融和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了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
2、灵活而有机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到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从而在小组内达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导组内成员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学习其他成员的闪光点。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⑴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象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
三、在合作学习中重视课内外互补
因为受传统教育地影响,少部分教师习惯性地认同课堂教学是绝对重点,加上素质教育地“减负”要求,使得更多的教师误以为所有的教与学,都必须在课堂完成,所以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启发指导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而忽视了课外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事实上,课内合作学习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更多的是课外的“大语文课堂”的熏陶和教育,学生只有重视课内外学习的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一句话,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互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内外结合的合作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认识课内外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教师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学生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任务,既不能过高、过多,也不能过低、过浅,也就是说课内外合作学习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又要有探究的价值。再次,教师还要把课内外合作学习的活动区分开来,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体现体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这些课外探究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大语文观念,切实地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看待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时机,组织引导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小组合作学习由形式化转型为实质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