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实干 率先崛起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九江市委从实践中体会到,领导发展是执政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善谋发展。
  
  发挥优势谋发展,培植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形成核心竞争力、强大支撑力和全面带动力的重要因素。我们按照“发挥优势、特色取胜”的思路,重点培植基础较好、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产业,努力把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使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首先是打好“沿江牌”,兴建临江工业带。九江是江西唯一的沿江开放城市,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我们抓住“长珠闽”地区传统制造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重化、纺织、汽车、船舶制造、建材等五大临江工业,沿江兴建了一条支撑全市经济的工业带。这两年新上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50个;发展骨干企业40多家,并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其中九江石化年上交稅收达8亿元,亚东水泥年生产规模达400万吨);沿江区域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的71%、72%。
  其次是打好“庐山牌”,做强环山旅游圈。九江境内的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我们依托庐山品牌,整合旅游资源,构建了以庐山为龙头、各景区景点相辉映的大旅游经济圈;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拿出优质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加快了景区景点的开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优化了旅游环境;发展特色旅游,推出精品线路,创新促销手段,开拓了客源市场。这几年庐山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位居全省第一,九江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
  其三是打好“商埠牌”,搞活城区物流业。历史上九江是江南商业名城,曾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五口通商之一。近年来,我们按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货场”的发展思路,加快了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已建成华东建材、南方稻米、京九批发、鄱阳湖水产等四大年成交额2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同时,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理顺港口管理体制,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建设大型物流中转储备中心和临港物流区,做大做强现代化物流企业集团,逐步把九江建设成为辐射湘、鄂、赣、皖四省的现代区域性物流中心。
  
  统筹城乡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九江是一个传统农业区,78%的人口在农村,而且县域经济相对薄弱。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县(市、区)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保持了20%、10%以上的增幅,2004年县县财政过亿元,4个县财政超2亿元。
  一是培植支柱产业。九江有水面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9%,自然资源丰富。我们根据湖区、郊区、山区的特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培植支柱产业:山区重点发展药材、竹子、蚕桑,湖区重点发展特种水产,郊区重点发展蔬菜、花卉、药材。目前,全市建成了55万亩环鄱阳湖特种水产基地、20万亩毛竹基地、11万亩蚕桑基地、40万亩精品蔬菜基地、60万亩优质棉基地等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推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坚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不断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10个县城和20个小城镇,形成城市和中心集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一是采取鼓励措施扩充城镇人口:对户籍、用工和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取消外来人口和农民进城的各种限制,鼓励边远山区、湖区、库区的群众移民进城。二是建好工业园区,拓展城镇规模。现有的13个县级工业园区绝大多数在县城规划范围之内,既是经济的增长点,又是县城的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着眼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开发,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三是搞好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走“专家规划、社会建设、政府管理”的路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城镇,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社会化建设和商品化使用。
  三是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群众增收创造条件。这两年,我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其中的大部分用在群众身上,尤其是用在扩大就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帮助群众致富方面。具体地说,我们重点抓了“一解二帮三改四建五助”。“一解”,就是破解农民致富的难题。针对农民在增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资金、科技、市场四大难题,倡导全市各级干部联系农户解决问题。全市有1.1万名机关干部主动用工资为1.2万个农户担保贷款近5000万元,被担保农户人均增收20%。“二帮”,就是帮助农民解决大病治疗难、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农村大病救助制度,财政安排专项救助金,并随财政增长每年相应增加,逐步使困难农民得了大病有钱治;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的助学体系,使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得了学、读得起书。“三改”,就是农村改水、改厕、改陋习。“四建”,就是建设再就业商城、再就业农业园、再就业工业园、再就业一条街,为入城、入园、入街的下岗职工提供贴息贷款,减免房租、税费。“五助”,就是在全市广泛开展万名干部“一帮一”扶助、再就业援助、特困热线救助、困难学生资助和社会互助。所有这些举措,都取得了较大成效。
  
  利用民力谋发展,扶持民营经济
  
  九江过去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所忽视。现在,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新增民营企业1620家,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不足20%提高到3/1强,2004年民营经济上交税收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
  一是创优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好的环境对资本有着强大的吸附、激活作用。环境搞好了,群众创业有条件,投资有回报,扩张有空间,就会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市通过建立备案审核、超时默认等审批制度,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开展行风评议,把评议权交给企业主,对行风无记名投票,每季度评一次,评议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直接挂钩,改善了部门服务质量;对干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优化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委直接督办、严肃查处侵害企业利益的典型案件,使投资者更加坚定了在九江投资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由于环境的改善,我市民间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外地投资者也纷纷看好九江,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二是拓宽平台。我们大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参股、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同时引进了美国卡博特公司、新加坡金鹰集团、中国化建巨石工厂、台湾远东集团等知名企业,裂变重生了赛得利化纤、亚东水泥、九江玻纤等一大批骨干民营企业。
  三是扶强大户。我们采取领导挂点帮扶、银行授信支持、专家科技联姻的方式,扶持民营企业大户的发展。全市重点培植十户税利过亿元的大户,每个县(市、区)新上一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对纳税大户、投资大户、创汇大户、安排就业大户在科技三项经费、技改项目贴息、农业产业化基金、高新技术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作者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及社会各界愈加认识到市场信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行政管理及市场交易活动中不断强化对其的重视。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据这一要求,地方各省市都紧锣密鼓地着手开展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针对自身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了一定数量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地方政府规章。这些规章分别规范了哪些内容、对何种行为进行了调整、彼此之间是否
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我深感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已经成为日常业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政策层面上,为了妥善解决转移接续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现行政策,有关部门提出了新政策建议,还有些省市开展了专题研究,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新的思路。但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关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新政策新规定。看起来问题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制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新政策到底难在那里呢?  第一.在转移的
“南门”事发    有市民在既非“逢年过节”,家里又无红白喜事的情况下燃放鞭炮。该市辖内的临武县,如果不是被有关部门察觉并制止,还有人甚至准备打着横幅,到市里“庆祝一番”。  2006年9月19日,这一幕发生在被誉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市。  市民们“庆祝”的缘由是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当日被湖南省纪委“控制”,事实上,曾的倒台只是郴州腐败官场多米诺牌中不大不小的一张,这也验证了之前落马的前副市长雷渊利
施仲衡,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下铁道专家。1955年,作为我国第一位派往前苏联学习地铁专业的研究生,施仲衡在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度过了
如果说奥运经济已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那么,从金融角度看,奥运经济庞大的资金流动,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对于金融活动的庞大需求。从1984年以后的历届奥运会,经营的理念日益渗透其中,一方面,举办奥运会能获得庞大的收入,另一方面,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举办城市需支出少则十多亿美元,多则近百亿美元的花费。从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收入来源将举办奥运会的模式分为:政府投资为主的模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国家电网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在认真分析我国电力工业和电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的国家电网,对于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
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地区的用电量大幅增长,尤其在冬季和夏季出现了两个用电高峰,而且夏季用力负荷的增长尤为突出。近5年来,夏季最大负荷年均增长达8.8%。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北京电力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步伐,但是仍难以满足度夏负荷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夏季高峰负荷,从2004年年底北京电力公司就着手进行负荷预测分析,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