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生新兴文化业态机制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082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是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主要动力,科技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机制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原料、丰富文化产业资源、降低文化生产成本、创新文化产品工艺、搭建文化创作平台、方便文化产品保管、改变文化传播方式、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行业融合、改造传统文化活动、改变文化发展时空和提高人文科技素养,科技不断促生着新兴文化业态的形成,带动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业态;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67-03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产生于20世纪初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的大众文化理论[1]。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伴随20世纪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文化业态的大量涌现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化知识密集型朝阳产业[2],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3]。
  新兴文化业态(new business culture)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内容、科学技术和资本相互融合衍生的新兴文化行业,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直接动因,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2007年4月,新兴文化业态刚刚在中国学术文献标题中出现[4],同年10月就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5],可见其意义很不一般。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每一种新兴文化业态的诞生和发展都会带动一批新兴文化产品的出现,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主要源泉,但是,科学技术究竟怎样促生新兴文化业态,其理论机制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理论。本文研究提出科学技术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十二种理论机制,供参考。
  一、提供产品原料,助生新兴文化业态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两院院士师昌绪研究员说“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6]。一种新材料可能就是一种文化产品的切入点,可能会成为新兴文化业态的支撑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就越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就越高[7]。例如中国画传统的文化工具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用来作画的材料和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用麻绳、布头、棕毛、树筋、鸟毛作画的,还有用滚筒喷枪喷洒或黏贴拓印作画的。有的画家在创作中还运用了盐、矾、胶、挥发油等辅助材料[8]。再如活性炭是廣泛用于电厂、石化、炼油厂、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等行业的水质和气体净化剂,其主成分是碳、氧、氢等元素,具有吸附净化空气等作用,近年来被用来制作活性炭雕工艺美术作品,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成为一种很好的文化艺术馈赠礼品,产生了很好的文化艺术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在城市建设、营造城市文化,提高公众生活和城市品位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9]。纳米材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新型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各种文化艺术产品相结合,也会形成新兴文化业态,产生大量的纳米材料文化艺术新产品,使文化艺术产品大放异彩,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丰富文化资源,促生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影响着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化资源存在和利用的形式,而且极大和拓展了文化资源的形式、内容和数量。今天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就是因为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手机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把遥远地方的文化资源送到了世界各地广大消费者的眼前[10]。例如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文化资源的内容和数量得到倍增,不仅扩大了人们可利用文化资源的范围,而且极大地缩短了时间与空间,方便了文化资源的利用。例如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建设,极大地拓展和方便了人们对包含文化资源在内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为文化艺术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不仅促生了大量科技新成果,而且加快了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很高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三、降低生产成本,增生新兴文化业态
  科技对产品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就是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科技不断发展、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电话、第一本数字图书、第一台手提电脑、第一台液晶电视、第一次空间站旅行的生产成本或价格往往都很高,最初基本上是都是作为奢侈品供给极少数“大款”消费和享受的。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诞生出大量的相似或相关的系列产品,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最后成为大众消费品。文化艺术产品也是这样,科技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文化艺术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引发更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增生出更多的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艺术产品,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创新制作工艺,产生新兴文化业态
  科技运用于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必然会带来文化艺术产品制作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提高文化艺术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一批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文化业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如现代数字技术融入传统电视的生产制作,促进了电视生产工艺的创新,涌现出液晶、等离子等高清数字电视产品,与数字化网络技术一起,把传统电视带入到高清数字电视时代,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促进了数字电视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数字技术在印刷业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书刊铅字排版印刷工艺,促进了纸本书刊的印刷出版,促生了新型电子书刊的问世和流行,大有取代传统纸本书刊之势,预示着手机图书和移动图书馆的到来。   五、搭建创作平台,伴生新兴文化业态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文化创作、艺术媒介和文化资源等逐个文化产业要素整合到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中,极大地方便了文化艺术创作,为文学艺术家进行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创作平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艺术创作、影视生产等文化产品的制作方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数字创意时代,使艺术家可以据此创造出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效果独特的数字文化艺术产品;伴生出数字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媒体、数字艺术、数字影视和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和新产品。目前,数字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传统文化产业的产值,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有竞争力的要素。这与各类文化艺术创作平台的搭建和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六、方便产品保管,滋生新兴文化业态
  产品保存是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管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制约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例如驰名中外的莱阳梨,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很好。但是由于不耐储存,过去一到莱阳梨收获季节,大量的莱阳梨下树,种梨者必须尽快地卖出去,否则很快就会腐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代科技较好地解决了莱阳梨的储存问题,延长了莱阳梨的市场消费时段,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莱阳梨的消费需求,莱阳梨也卖出了更好的价钱,获得了更好的效益。
  科技发展,电脑、光盘、服务器与图书等文化产品的组合,产生了可以容纳成百上千种图书全文的数字图书光盘,滋生出数字图书馆等新兴文化业态,这些新业态和科技文化产品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图书等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问题,而且利用方便,较好地解决了利用时间、利用空间和多人同时利用等问题,使相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同时阅读利用同一种书刊。更加符合现代人对文化产品“不求拥有,但求利用”的消费观念,使数字图书或数字图书馆这种新兴文化业态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数字图书已经超过了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人们的一种重要精神食粮。
  七、改变传播方式,衍生新兴文化业态
  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衍生出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网络广告等新兴文化业态。原来只能坐在一张桌子上玩的棋牌游戏,通过网络联通世界各地,人们坐在各自电脑前就可以与相约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玩游戏。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品的传播空间,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文化业态和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使地处偏僻乡村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新兴教育业态。手机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衍生出手機短信、手机文化、手机银行、手机图书馆等新兴文化业态,在改变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创造出很高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八、扩大消费市场,广生新兴文化业态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文化艺术产品传统的营销模式、消费方式和市场供应,极大地拓展了各类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领域和市场供应,产生出网上购物、网络广告、网上旅游、网上聊天等层出不穷的新兴文化业态,相当于在传统文化产品市场上又新开辟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网络空间市场。市场供应和消费领域的无限扩张,必然带来各类文化艺术产品销售数量的大幅攀升。网上购物、网络广告、网上旅游、网上聊天等新兴文化业态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目光,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
  九、推动行业融合,共生新兴文化业态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融合中互相取长补短和改进提高,在融合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艺术需要,在融合中产生新兴文化业态。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11],很快构建起一个以媒介为高地,以内容、网络和服务为骨干的新媒·信产业[12]。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网络游戏、动画漫画与多媒体手机等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囊括媒体、信息和计算机等多种产业,横跨通讯、网络、娱乐、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等多个行业,跨产品、跨平台的新兴文化艺术媒体业态。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旅游相互融合,促生了网上数字旅游这种新兴文化业态,既宣传了传统旅游资源,提高了旅游资源知名度,又满足了一些工作学习忙,不能亲自到旅游景点旅游的人员“网上旅游”的需求,也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十、改造传统文化,促生新兴文化业态
  新型文化业态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科技元素和新功能,就会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形成新型文化业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块十分肥沃的土壤,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深透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不但会培育出新兴文化业态,而且这些新业态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更受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十一、缩小文化时空,借生新兴文化业态
  新兴文化业态诞生于科技、文化发达的西方国家,经过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科学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可以说,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今天就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明天。新兴文化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中占的比重已经超过10%,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今人与古人之间的时代距离,使人们可以通古知今。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使相隔千山万水不同国家的人员如同住一村。这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方便。“借生理论”就是要注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中国的文化产业尽快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二、提高人文素养,久生新兴文化业态   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和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夯实执政根基的迫切要求。要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顺利实现以上目标要求,最重要的是解决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根本动力问题。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13],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不仅要重视科学技术对新兴文化业态的直接促进作用,更要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大力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以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为新兴文化业态经久不衰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科学技术渗透于文化产业各个链节之中,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要不断寻找适合文化产品需要的新型材料,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就要不断丰富各类文化资源,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就是要依靠现代科技持续降低文化产品成本,不断创新文化艺术制作工艺,生产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就要搭建各类文化创作平台,方便文化艺术创作;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长久保管和利用文化产品,改变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为更大范围、更多人员利用提供方便;就要不断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使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就要不断推动文化融合,不断改造传统文化活动,使优良传统文化更具有活力;就要大力开拓文化时空,用优秀文化艺术影响和改变世界;就要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科技素养,为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就要充分利用以上科技促生新兴文化业态的机制或方法,不断促生新兴文化业态,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林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9,(9):149-152.
  [3] 刘娜.略论新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1,(2):78-80.
  [4] 赵志立.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新的文化业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2.
  [5] 郭鸿雁,论文化业态创新的动因与形成机制[J].当代传播,2009,(4):57-60.
  [6] 师昌绪.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材料进展,2009,(1):1-2.
  [7] 许青云.论文化产业发展特征、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158-160.
  [8] 张忠全.论中国画新材料与民族审美的融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5):118-120.
  [9] 吴忠,城市公共艺术新材料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4):62-64.
  [10] 李進书.媒介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载体[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06-208.
  [11] 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12] 黄升民.三网融合:构建中国式“媒·信产业”新业态[J].现代传播,2010,(4):1-4.
  [13] 向志强,陈静.中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社会科学家,2008,(5):36-39.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在内的中部六省1998—2010年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超效率DEA分析,测算了中部六省1998—201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动过程。对地区技术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河南技术效率最高,河南农业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一马当先,率先发展。湖北技术效率增幅最快,发展势头较好。其他省份应借鉴河南、湖北的农业发展经验,优化自身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
期刊
摘要:温泉旅游已发展成为了较为成熟的休闲旅游产品,并且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野浴这种古老的温泉浴形式在当今的温泉度假旅游区仍然是一种吸引人的温泉休闲形式。从休闲的角度以大连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森林野浴型温泉的回归,开发策略,对推动大连龙门温泉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森林野浴;休闲; 体验;温泉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局面成为国家政府及老百姓所关注的话题,物价上涨带来的供需不平衡日益加剧,而B2T电子商务模式——团购,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以实惠便利的特性深受消费者的亲睐。2010年团购元年至今的两年内,国内团购网站数量上升至4 057家,在激烈与多样的竞争环境之下,团购网站的发展将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变化。调研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用时近二年,对2 000名本地消费者进行走访调查。构建了四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社会角色多样性与多变性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及新特点。在构建和谐校园时,不能忽略教师的基本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比例,不能忽略教师的期待利益与实际利益的失衡,不能忽略教师的法律权益与政府给予利益的脱节,不能忽略教师的社会尊重与现实地位的反差,不能忽视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是以个人资源带给学校发展机缘的客观事实。  关键词:高校教师;发展机缘;利益;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
期刊
摘要:以陕西省为例,对民营企业如何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路径进行研究,将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归为与资源和环境直接相关类别;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归为与资源和环境间接相关类别,对这两种类别的市场准入原则及针对每一个行业的实施方式分别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准入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十八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居民物质生活将会更加丰富,精神生活将会更加充实,人民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友好,社会环境将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小康社会;未来生活;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09-02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特点  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和谐自然观认为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要自觉保持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持人类生生不息。“两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使然,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实现,是自觉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两个和解命题的科学实践。  关键词:“两型”社会;和谐;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05-03  资源问
期刊
摘 要:农业向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部门,也是欧洲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自共同农业政策实施以来,在欧盟各成员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的促进下,欧盟农业取得巨大成就,有效配置了成员国间的要素资源,保护了欧盟整体利益与成员国家农民的利益。通过对欧共体推动下的欧盟成员国农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从农民市场参与度角度分析欧盟合作社对农民利益的影响,从而得到适合中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欧盟;农业合作
期刊
摘 要:产业集群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的模式和发展方向,而产业集群创新的资源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成功。针对长株潭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状况和特点,从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其对创新的作用机理:一是对创新活动所需的财务、人才、社会关系、知识等主要创新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对产业集群创新资源的交换、整合、相互沟通机制和组织学习能力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策略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
期刊
摘 要: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作为新兴主城核心区,传统服务业曾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正面临着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从发展条件来看,龙溪地理位置优越、第三产业基础良好、企业集聚规模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等是其优势,但同时存在早期规划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企业起点不高、要素配置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可通过打造“一中心+三集聚地+四街”,辐射半径为3~4平方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