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多名学生的数学考后焦虑,心理教师采用了国内学者曾海波的合作对话私董会的框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对话,通过对话的邀请,彼此建立关系,在关系及意义的流动中讨论“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效果较好。学生们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未来的可能性被打开,关于未来生活的图景在学生们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同时,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的探索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生涯目标,去考虑自我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思考生涯决策与社会环境、父母的需求的关系,去了解未来的职业情况。合作对话使学生们在种种因素的多元碰撞中,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合作对话;生涯辅导;未来生活;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6-0054-03
  一、案例呈现
  2019年高考数学考完后,很多学生都哭了。当晚心理咨询室来访人数很多。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当下的心情:本来指望数学考130,上浙大,现在连浙江理工都上不了;这次考卷对我很不利,简单的很简单,我会大家都会,难的很难,别人做不出来,我也做不出来;英语我都不想去考了,数学没戏,我考虑要不要高复了;我现在完全没心思复习英语,我满脑子都是数学没考好的阴影……
  考前的各项提醒指南里都说明了:考掉一门放一门,不要议论,不要对答案。数学考试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好好准备接下来的英语就好了。可是学生们纷纷表示:说是那么说,怎么可能,“臣妾做不到啊!”
  是的,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呢?去谈论刚过去的数学考试,做认知调整,做放松……这有意义吗?这么多人,怎么能在短时内提高辅导效率呢?
  我想到了采取合作对话的方式。
  二、案例分析
  “合作对话”是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一种心理咨询取向,没有特定的框架和操作流程,它关注的是“关系”。因此“合作对话”创始人Harlene Anderson说:“合作对话是一个毫不刻意的过程,永远都会涌现,永远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它提出了一种行云流水的开放性和可能性。”在合作对话的关系里,自己和他人是一个相互决定的动态关系,在关系里,我们的生活、事件、他人等赋予意义和进行觉知的过程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合作对话与传统心理咨询在表面上的不同看起来至少有两点:(1)合作对话无固定的结构和框架,比较灵活;(2)合作对话可以同时对多人进行咨询,因为合作对话认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平等的,咨询师和来访者、来访者和来访者之间都可以互相碰撞和共创。就如同“合作对话”创始人Harlene Anderson所说:“我们相处,一起做些事情,随时调整和创造。”
  因此,在面对这么多来访者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合作对话,合作对话的“灵活、开放和放松”的态度是焦虑之下的学生们所需要的。
  于是,我请他们来到了小团体室,我们七人围坐成一个小弧形,由我来担任合作对话主持人。我先向他们说明了合作对话的规则:(1)一切听从主持人指挥;(2)如实,按时,精炼,倾听。(3)关注观点的变化,而不是观点的对错。
  接下来,我采取国内学者曾海波的合作对话私董会流程展开咨询。
  三、辅导过程
  (一)确定议题: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
  此次咨询共来了六名学生,他们反映受数学考试的影响无法安静地复习下一门。在各自发泄了对未来的担忧之后,我请他们每个人说一个接下来想要谈的话题。六个学生提到的话题如下。
  学生1:怎么静下心来复习英语;
  学生2:读完大学后继续读研还是工作;
  学生3:自己以后想要去大城市打拼,觉得离父母远,天地广阔,可是父母却要求自己以后回到当地考公务员,过稳定的生活;
  学生4:未来干什么;
  学生5:在决定未来生活方面是听父母的还是听自己的内心;
  学生6:过体制内的生活还是出去打拼一番。
  后来经过投票,选出票数最多的一个议题: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
  (二)表态谈心:每个人发表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的看法或感受
  接下来,我请学生们围绕“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展开对话,每个人1~2分钟的时间表达对于此议题的态度。在这个阶段里,学生们谈到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或者困扰。六个学生分别作了如下表述。
  学生1:我在踢足球方面很有天分,曾经获得过两次县级冠军,还参加过省赛并获奖,我希望自己能向一级运动员努力,读完大学转战职业足球,能够去踢甲联足球。不过我想我妈妈可能不同意,因为踢球很辛苦,要跑来跑去的,她可能希望我当白领,有固定的工作。
  学生2:我感觉我这个人比较适合工科类专业。我喜欢过安稳的日子,想读师范类院校,以后当一名大学老师。
  学生3:我希望以后能有一个大房子,养一只猫和一只狗,和我的女朋友、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事业上有喜欢的东西并为之奋斗,周末节假日能和自己的家人去旅游看电影。
  学生4:我希望能养活我自己。可能在年轻时我会选择自由的生活,从事软件类的职业,在外面闯荡一番;等到了一定年纪,我可能会过安稳的生活,离父母不要太远。
  学生5:现在不是流行“斜杠青年”吗?我想我可能会做一名“斜杠青年”。一方面,我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成长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自己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可能会对这些事情有更多的热爱与了解。
  学生6:我想人生有三种境界吧。第一種境界是物质自由;第二种境界是精神自由,追求灵魂与道德层面的东西;第三种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超我的境界。这三种境界对应到我的人生就是:有一定的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话题中,学生们的呈现越来越深入,让我这个心理老师深深感受到零零后孩子的个性与情怀。
  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未来生活的描述里,展现了他们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也呈现出了他们在考虑生涯目标时所看重的因素。
  (三)评论回应:在听到他人想法后的反思与想法
  在这一轮对话中,我邀请学生们聊一聊在听完刚才一轮的对话后,选择一些想要回应的内容进行回应。每人限时三分钟。
  学生1:我比较认同同学3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自己喜欢的事业,能享受亲情与爱情。
  学生2: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对专业选择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我现在选了师范类,也许以后我并不会当老师吧。世界充满了变化,专业先选了再说,选了什么专业也并不代表你以后干什么。
  学生3:我选择回应同学2,我觉得追求安稳不是年轻人的想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同时我回应同学6,有一定的才能有时可能不是全部的才能,而仅仅只是在某一方面发挥才能。
  学生4:我对同学1的发言特别有感触。我们的人生是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走,还是要听妈妈的话,过那种所谓的“安稳生活”?
  学生5: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对“斜杠青年”有了新的理解,希望自己能有特殊的专业才能,同时也能在多方面丰富自己。
  学生6:感觉理想生活与现实还是有落差的。看到这种落差心里也会有一点小小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会促使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灰色地带走得更稳吧。
  作为主持人的我,也回应了学生们的想法:同学们大致提到了以下几个点:(1)我们在抉择未来生活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社会需要还是家庭?(2)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
  合作对话的对话不仅有我们可看见的对话,其实每个人在聆听别人发言时,自己的心理都有一个“内在的对话”,而“评论回应”环节,让每个人的内在对话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四)自由讨论:围绕“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展开自由讨论
  在自由讨论阶段,学生们的想法更加深入和成熟。在这个讨论阶段主要产生了以下观点:
  1.可能人生每个阶段对“令人满意的生活”的定义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又不一定是在“安稳”和“打拼”的两端,而是不断地去调整“安稳”和“打拼”的比例。
  2.兴趣与职业的界限。从事的职业不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但职业之外可以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丰富的业余生活也能增加职业幸福感。
  3.兼顾“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努力拼搏,脚踏实地,保障“眼前的苟且”,同时也要抬头看天,有情怀和使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4.在“物质自由”的基础上保持“精神愉悦”。
  可以看出,观点经过不断流动与变化,学生们对未来的思考更加灵活了。安稳和打拼、兴趣与职业、理想和现实、物质和精神,学生们都能跳出二元论的思维方式,能兼顾双重需求。
  当观念有了流动和变化,我们就共同创造出了新的意义、理解和行动。
  (五)总结反思:请每个人用一句话对整个对话过程进行反思性总结
  经过三轮对话,最后我邀请学生们每个人用一句话对整个对话过程进行反思性总结,包括对话对自己的启发以及未来的行动等。
  学生1:活得“佛系”一些。
  學生2:好好考英语,过精彩人生。
  学生3:建立目标,接近目标。
  学生4:所有的青春不只是为了回忆,也是为了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高考加油!
  学生5:感觉数学考试的焦虑似乎不见了,明天要好好考英语。
  学生6:发展自己的才能。
  本来学生们都是带着数学考试后的沉重心情来心理辅导室的,在经过一番关乎未来的讨论后,个个都变得轻松了,变得坚定了。我想这也是生涯教育的意义所在:站在未来,启迪当下。
  四、辅导反思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人一生的生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成长期(出生至14岁)、探索期(15至24岁)、建立期(25至44岁)、维持期(45至64岁)和衰退期(65岁以后)。高中生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本案例中的高中生,即将高中毕业,探索未来是自然而然会想到的重要事情。
  在本案例咨询中,我采用了国内学者曾海波的合作对话私董会的框架,引导学生对话,通过对话的邀请,彼此建立关系,在关系及意义的流动中,“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逐渐变得清晰和丰满,逐渐变得多元和深入。也许学生们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未来的可能性已被打开,关于未来生活的图景在学生们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
  同时,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的探索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生涯目标,去考虑自我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思考生涯决策与社会环境、父母的需求的关系,去了解未来的职业情况。通过合作对话,在种种因素的多元碰撞中,触发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对话的目的并非是得到一个答案或者是得到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案,而是开启一些新的可能性,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行动,并持续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此次对话的作用,不仅仅是发生在当下,回到教室、回到生活中,对话还将继续。在这里,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对话关系,把这样的关系带回去,学生们会获得新的生长和自由。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中学,湖州,313100)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
其他文献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练爱”;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课堂生成资源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由于青春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朦胧的爱情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对异性有独特的好感,也容易产生两性交往过密行为。但又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自制力,过早涉及情感问题往往容易给身心健康、学习、交友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一旦涉及早性问题,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
〔关键词〕心灵日记;心理成长;探索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也可指心思灵敏。日记,指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心灵日记则是一个由心及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会,走进彼此心灵深处的记录本。  我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心灵日记,以便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但我们的心灵日记有别于平常所说的日记。  一、不走寻常路——心灵日记的格式 
麦香是阳光的味道,麦香是大地的味道,麦香是母亲父亲的味道,麦香扑面而来……  一只布谷鸟从麦浪尖上一掠而过,留下几声短促而简洁的鸣叫:“莫黄莫割,莫黄莫割……”它的叫声唯美而悠远,连着农人的心。  印象里,母亲喜欢掐几支快要成熟的麦子,放在手心里搓掉外壳,再放在嘴边用力吹,这时手心仅剩下晶莹透亮的绿色麦粒儿,然后放进我的嘴里,那股麦粒灌浆时溢出的青郁香气在口腔内回旋,那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
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瑰丽的文化成果。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中国文化都曾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但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地开展,世界文化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崇洋媚外的思潮日渐增长,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尤其在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媒介形式的革新,浅显易懂的流行文化逐渐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高地,传统文化的“用武之
2018年4月15日,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演员毛舜筠凭借《黄金花》中坚韧而温柔的母亲一角获得最佳女主角奖。17岁出道,入行42年,毛舜筠算得上是金像奖的常客,但若以输赢评判,她7次提名,5次陪跑的经历,却算不上风光。  回顾过往,毛舜筠百感交集。从前人们对她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张国荣的前女友”这个身份上,直到今天谈到初恋张国荣,她还会不无感慨地说:“如今想起他,都是开心的回忆,没有哭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师资队伍现状,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类型及师资队伍特征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展开调研,探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未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
@iTigre:亲,如果输了,我一定给差评~  @WINTER:马云出手了~马化腾你还在等什么?深圳队在水深火热中期盼着你……  @老梂迷:绿地没钱吗?还不是和绿城一样,没大动作就没作为。希望这些土豪有大手笔,将中超打造成亚洲顶级联赛,只有一个恒大没意思。  @秦大大:马云收购了绿城,以后买卖球员可以通过支付宝了,球员不行还可以退货。  @zj-Chen0922:如果马云做了大股东,队名是杭州天猫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县人。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海内外求学者甚众,被尊为“东亚唯一的宗师”。一生笔耕不倦,著有五百卷巨著《春在堂全书》。  这样一位严谨治学、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却提出了偏激的“废医论”,成为近代史上反对中医“第一人”,于情于理都令
二○○九年底,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很快引发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今年三月十日,一些学者发布了《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我是第一批签名人之一。呼吁书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最常见的指责是:这些签名人都是文史哲领域的学者,没有一个转基因专家,因此,他们的建议没有价值。的确,在发起者中,只有蒋高明
三场公益活动由湖南时代邮刊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小学主办。活动现场邀请知名作家进行主题讲座,和孩子们分享阅读、写作经验;由时代邮刊副总编辑、《小溪流》主编黄菲和资深编辑向孩子们介绍《小溪流》,并展开面对面交流互动;时代邮刊公司还向三所学校捐赠刊物,启动漂流阅读活动,鼓励孩子们用阅读丰富生活、充实精神世界。  在育才东屯小学现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亦鸣的讲座重点阐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她与孩子们亲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