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几乎谁也没有料到,在三部入围华语电影中关注度最低的影片《白日焰火》一口气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自从2007年以来,中国电影已有七年未曾问鼎金熊奖。而荣获金熊奖又同时拿下影帝的,更是破天荒头一遭。
从2月16日影片获奖,到3月21日上映,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白日焰火》的百度搜索指数曾一度窜到35万。新科柏林影帝廖凡和《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成为媒体新宠。电影上映前,北京的地铁、公交站,影院门口,到处都能看到《白日焰火》的各个版本海报。影片公映,截至4月5日,达到了9560万元,一举创下艺术片迄今为止最好的市场成绩。
电影制片业的新兵幸福蓝海,一出手便贡献出柏林获奖影片,既引来无数掌声,也令人吃惊:为什么它出现在初涉制片领域的幸福蓝海,而不是更知名的民营电影公司?无论对影片创作者还是幸福蓝海,这都是一次双赢的赌局。他们的牵手,也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范本。
从市场终端向上游突围
《白日焰火》是幸福蓝海主投主控的第一个电影项目。在此前,幸福蓝海一直是在参投项目,在项目选择上,均为兼顾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大片。包括《南京!南京》《十月围城》《建国大业》《武侠》《让子弹飞》等等,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今年,影业公司参与投资的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和3D魔幻大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等影片也是重量级大片。而幸福蓝海最为人所知的还是电视剧业务,旗下制作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老大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多次获得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电影业开始爆发式发展,幸福蓝海开始调整战略思路,将电影板块视为新的发展重点。
幸福蓝海在电视领域的成功,与播出平台优势——江苏广电集团分不开。而电影领域该从何处入手?根据电视剧制作的经验,幸福蓝海决定从终端开始发力,确立了发展下游、反哺上游的战略。
幸福蓝海的电影产业板块由四家公司组成:影院发展公司、院线公司、影城管理公司和影业公司,其中有3家都与影院有关。2002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电影院:南京新街口电影院;同年,幸福蓝海院线成立。然而,此后的电影市场波动起伏较大,幸福蓝海开始转向电视剧市场,直到2010年,开始重新大举进军影院市场。目前,幸福蓝海的盈利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影院、院线的收入。2013年底,院线旗下已有78家,其中自有影城34家。院线和影院的建设,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直接的市场反馈也帮助幸福蓝海开始了解波动中的电影市场。
幸福蓝海院线去年在全国院线排名第15位,2014的目标是冲进前10。“进前10的意义在于促进上游建设,”幸福蓝海分管电影板块工作的副总经理杨抒表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生产的影片,为制片部门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制片机构找我们院线合作。”
在终端市场发展成熟之前,幸福蓝海没有独立投资制作过一个项目。2011年,洪涛从广电集团调入,担任幸福蓝海的董事和总经理,开始全面主持幸福蓝海的工作。公司开始从纯粹投资电影转型到自主投资制作。洪涛表示:“我对电影板块的要求,是不能只投资,一定要亲自参与制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电影圈。”
作为电影制作领域的后进者,幸福蓝海了解自己的劣势。当时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大片时代,资源集中化现象突出,与大公司争夺大导演和大明星资源是不现实的,自身的运作能力也暂时难以驾驭大片。要想突围,必须独辟蹊径。幸福蓝海打算从制作中等成本类型化商业片入手。同时,作为一家国企,公司向来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因此,他们也要求作品具有一定艺术水准。
此时,《白日焰火》的剧本项目进入幸福蓝海的视线。当时的《白日焰火》,已经用了八年的时间在海内外寻找投资,最终都未能达成合作。在这期间,导演兼编剧刁亦男为了能让作品面世,将故事情节做了几轮大幅度调整。最后呈现在幸福蓝海面前的剧本,是一个离奇的破案故事,有推理,有悬疑,拥有商业元素,另一方面,导演刁亦男独特的艺术构思也受到了制片团队的认可。在看过他的前两部电影《制服》和《夜车》之后,团队认为他可以拍出好看的故事。况且,《白日焰火》的成本预算只有1000多万。经过反复论证,团队决定制作这个项目。杨抒表示,在决策过程中也有怀疑,有很多观点不一致。但仍愿意赌一把。而洪涛则指出,“制作第一部电影的首要目的并不是挣钱,而是实现业务转型,并且在转型的过程中锻炼队伍,让业界认识我们。”于是,在一开始,团队就划定了止损范围,可以接受一定限度的亏损。“该交的学费就要交。”
大胆制作打破常规
长期制作电视剧的经验,帮助幸福蓝海的电影团队练就了项目判断力和操作经验。洪涛在谈及桂纶镁的表演时,甚至列举出几部连记者都没有听说过的生僻电影。而杨抒则认为,作为一个产品,电影和电视剧一样,制片人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幸福蓝海执行总经理万娟担任了这部影片的制片人。这位年轻的女孩第一次带领团队独立操控一部影片。尽管外界对这个项目的质疑声一直存在,整个核心团队却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万娟和她的团队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编写了一本“制作手册”,总结经验教训,方便以后逐步形成标准化流程。
谈及制作《白日焰火》的经验,万娟总结了“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八个字。
按照常规经验,卖座的演员在制片界有一个固定排名。在策划阶段,制片机构会来回组合这些演员。“经验告诉你,只有这些人才能带来票房。但他们虽然是市场的选择,却未必是这部影片所需要的人。”从市场的角度,本片仍决定启用明星担纲主演,但前提是必须与影片气质贴合。廖凡和桂纶镁一直是本片的第一人选,他们也顺利请到了这两位演员。据万娟了解,除了廖凡获奖,其实桂纶镁也杀进了“最佳女演员”的最后一轮角逐。此外,王学兵、余皑磊和王景春的表演也受到不少人的好评。其中,扮演洗衣店老板的王景春在拍摄本片期间,还凭借《警察日记》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影帝。 除了演员的选择严格把关,制片团队还尝试了一种大胆的制片方法。影片故事分为两个段落,1999年和2005年,季节分别是夏天和冬天。一般的剧组通常会选择从秋天开始拍,模拟夏天的感觉,再拍到冬天。然而,为了让场面更真实,剧组决定将拍摄分为两期。这意味着会有两次进组,成本提高,并且需要协调所有工作人员的档期。但是万娟仍然这样做了。而廖凡在拍冬天的戏之前,特意增肥了20斤,以符合人物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电影实际拍摄时的场次也比最初的剧本更多,目的是为后期剪辑带来更多组合的可能性,而每一种组合都将呈现出不同的涵义。“现在很多导演都制片人化了,但是刁亦男还是专注于导演的领域。”万娟说。而制片团队也努力给予导演自由的创作空间。
柏林电影节选片人对万娟说,当时看了亚太地区的影片,《白日焰火》的气质非常特别。这部影片还将在法国艺术院线公映,由法国三大电影发行公司之一Momento负责发行本片。而影片的公映版本和获奖版本略微有一些小差异,只是出于节奏的考虑所做的改动。事实上,这部影片送审时,电影局只给了几条意见便顺利通过。
强大宣发系统贯通产业链
《白日焰火》首周票房6500万,截至发稿前,已突破9560万,成就了文艺片的最好市场成绩。这让业界看到,幸福蓝海不仅可以开发制作出一部优质电影,还有不可小觑的宣发实力。这部电影的“练兵”意义不仅在于制作上游,对下游同样至关重要。用杨抒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这部电影,学习如何打通产业链。”
杨抒认为,获得国际大奖对一部影片的宣传和发行来说是利弊共存的。好处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而坏处在于,通常获国际大奖的影片市场表现都不太好。观众印象中,影片获奖大多等同于晦涩难懂。《白日焰火》的市场表现如何,也是检验当今电影市场的一块试金石。公司原本的计划是,柏林电影节如未获奖,还要继续参加其它电影节,但无论如何影片一定要在今年上映。柏林“擒熊”大大加速了影片面世的速度,也提高了宣发预算。现在,影片的宣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的比例几乎是1:1,甚至还要略多一些。
宣传上,影片与宣传公司光合映画进行全案合作,宣传手法完全按照商业片的方式进行,强调悬疑、爱情、犯罪,吸引更广泛的观众。杨抒表示,在当前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不会人为区分艺术片和商业片,幸福蓝海出品所有的影片都要有商业元素。
背靠广电集团,是幸福蓝海相比其它影业公司独一无二的优势。江苏广电总台也花了很大力气辅助影片宣传,甚至卫视的宣传团队也加盟进来,融入进电视宣传手法。江苏广电除了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外,还借用了其它媒体的合作关系。在发行阶段,华谊兄弟也介入其中,整合进他们的宣发资源。
不可忽视的是,幸福蓝海的院线公司为《白日焰火》的票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是自有影城在排片上的倾斜。事实上,全国大多数的院线经理一开始并不看好这部电影,排片不理想。而幸福蓝海院线则负责与其它院线同行进行沟通。为了加强宣发,幸福蓝海逐个“攻克”院线,争取到较大排片量。此外,不同地区的影院还设置了不同的阵地宣传手法。在一些地市级影院,甚至开设了与“金熊”合影的专区,增强与观众的互动。这都是以往的文艺片宣传中少见的。
《白日焰火》的成功,不仅推出了两位大器晚成的电影人,也让幸福蓝海在电影制作领域有了一个精彩的处女秀。幸福蓝海影业立足下游反哺上游的策略,首战告捷。这个案例对于电影创作者和电影企业都带来不小的启发。当品质优秀、作者性强的电影与严密的制片体系、强大的宣发体系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并不是梦。万娟透露,目前公司储备额电影项目共有20多个,签下的创作者有朱文、张嘉佳、唐郗汝,在电影领域,他们分别是有才华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幸福蓝海开发自己的原创项目。幸福蓝海接下来要制作的项目叫做《好久不见》,由张嘉佳的系列小说《睡前故事》之一《路痴》改编。
“国外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都是西方成熟的制片、宣发系统与东欧导演的组合。”万娟说,“幸福蓝海也将沿着这一方向前行,选择一些有个性的商业类型片进行开发。”
(喻若然)
从2月16日影片获奖,到3月21日上映,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白日焰火》的百度搜索指数曾一度窜到35万。新科柏林影帝廖凡和《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成为媒体新宠。电影上映前,北京的地铁、公交站,影院门口,到处都能看到《白日焰火》的各个版本海报。影片公映,截至4月5日,达到了9560万元,一举创下艺术片迄今为止最好的市场成绩。
电影制片业的新兵幸福蓝海,一出手便贡献出柏林获奖影片,既引来无数掌声,也令人吃惊:为什么它出现在初涉制片领域的幸福蓝海,而不是更知名的民营电影公司?无论对影片创作者还是幸福蓝海,这都是一次双赢的赌局。他们的牵手,也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范本。
从市场终端向上游突围
《白日焰火》是幸福蓝海主投主控的第一个电影项目。在此前,幸福蓝海一直是在参投项目,在项目选择上,均为兼顾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大片。包括《南京!南京》《十月围城》《建国大业》《武侠》《让子弹飞》等等,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今年,影业公司参与投资的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和3D魔幻大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等影片也是重量级大片。而幸福蓝海最为人所知的还是电视剧业务,旗下制作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老大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多次获得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电影业开始爆发式发展,幸福蓝海开始调整战略思路,将电影板块视为新的发展重点。
幸福蓝海在电视领域的成功,与播出平台优势——江苏广电集团分不开。而电影领域该从何处入手?根据电视剧制作的经验,幸福蓝海决定从终端开始发力,确立了发展下游、反哺上游的战略。
幸福蓝海的电影产业板块由四家公司组成:影院发展公司、院线公司、影城管理公司和影业公司,其中有3家都与影院有关。2002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电影院:南京新街口电影院;同年,幸福蓝海院线成立。然而,此后的电影市场波动起伏较大,幸福蓝海开始转向电视剧市场,直到2010年,开始重新大举进军影院市场。目前,幸福蓝海的盈利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影院、院线的收入。2013年底,院线旗下已有78家,其中自有影城34家。院线和影院的建设,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直接的市场反馈也帮助幸福蓝海开始了解波动中的电影市场。
幸福蓝海院线去年在全国院线排名第15位,2014的目标是冲进前10。“进前10的意义在于促进上游建设,”幸福蓝海分管电影板块工作的副总经理杨抒表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生产的影片,为制片部门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制片机构找我们院线合作。”
在终端市场发展成熟之前,幸福蓝海没有独立投资制作过一个项目。2011年,洪涛从广电集团调入,担任幸福蓝海的董事和总经理,开始全面主持幸福蓝海的工作。公司开始从纯粹投资电影转型到自主投资制作。洪涛表示:“我对电影板块的要求,是不能只投资,一定要亲自参与制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电影圈。”
作为电影制作领域的后进者,幸福蓝海了解自己的劣势。当时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大片时代,资源集中化现象突出,与大公司争夺大导演和大明星资源是不现实的,自身的运作能力也暂时难以驾驭大片。要想突围,必须独辟蹊径。幸福蓝海打算从制作中等成本类型化商业片入手。同时,作为一家国企,公司向来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因此,他们也要求作品具有一定艺术水准。
此时,《白日焰火》的剧本项目进入幸福蓝海的视线。当时的《白日焰火》,已经用了八年的时间在海内外寻找投资,最终都未能达成合作。在这期间,导演兼编剧刁亦男为了能让作品面世,将故事情节做了几轮大幅度调整。最后呈现在幸福蓝海面前的剧本,是一个离奇的破案故事,有推理,有悬疑,拥有商业元素,另一方面,导演刁亦男独特的艺术构思也受到了制片团队的认可。在看过他的前两部电影《制服》和《夜车》之后,团队认为他可以拍出好看的故事。况且,《白日焰火》的成本预算只有1000多万。经过反复论证,团队决定制作这个项目。杨抒表示,在决策过程中也有怀疑,有很多观点不一致。但仍愿意赌一把。而洪涛则指出,“制作第一部电影的首要目的并不是挣钱,而是实现业务转型,并且在转型的过程中锻炼队伍,让业界认识我们。”于是,在一开始,团队就划定了止损范围,可以接受一定限度的亏损。“该交的学费就要交。”
大胆制作打破常规
长期制作电视剧的经验,帮助幸福蓝海的电影团队练就了项目判断力和操作经验。洪涛在谈及桂纶镁的表演时,甚至列举出几部连记者都没有听说过的生僻电影。而杨抒则认为,作为一个产品,电影和电视剧一样,制片人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幸福蓝海执行总经理万娟担任了这部影片的制片人。这位年轻的女孩第一次带领团队独立操控一部影片。尽管外界对这个项目的质疑声一直存在,整个核心团队却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万娟和她的团队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编写了一本“制作手册”,总结经验教训,方便以后逐步形成标准化流程。
谈及制作《白日焰火》的经验,万娟总结了“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八个字。
按照常规经验,卖座的演员在制片界有一个固定排名。在策划阶段,制片机构会来回组合这些演员。“经验告诉你,只有这些人才能带来票房。但他们虽然是市场的选择,却未必是这部影片所需要的人。”从市场的角度,本片仍决定启用明星担纲主演,但前提是必须与影片气质贴合。廖凡和桂纶镁一直是本片的第一人选,他们也顺利请到了这两位演员。据万娟了解,除了廖凡获奖,其实桂纶镁也杀进了“最佳女演员”的最后一轮角逐。此外,王学兵、余皑磊和王景春的表演也受到不少人的好评。其中,扮演洗衣店老板的王景春在拍摄本片期间,还凭借《警察日记》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影帝。 除了演员的选择严格把关,制片团队还尝试了一种大胆的制片方法。影片故事分为两个段落,1999年和2005年,季节分别是夏天和冬天。一般的剧组通常会选择从秋天开始拍,模拟夏天的感觉,再拍到冬天。然而,为了让场面更真实,剧组决定将拍摄分为两期。这意味着会有两次进组,成本提高,并且需要协调所有工作人员的档期。但是万娟仍然这样做了。而廖凡在拍冬天的戏之前,特意增肥了20斤,以符合人物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电影实际拍摄时的场次也比最初的剧本更多,目的是为后期剪辑带来更多组合的可能性,而每一种组合都将呈现出不同的涵义。“现在很多导演都制片人化了,但是刁亦男还是专注于导演的领域。”万娟说。而制片团队也努力给予导演自由的创作空间。
柏林电影节选片人对万娟说,当时看了亚太地区的影片,《白日焰火》的气质非常特别。这部影片还将在法国艺术院线公映,由法国三大电影发行公司之一Momento负责发行本片。而影片的公映版本和获奖版本略微有一些小差异,只是出于节奏的考虑所做的改动。事实上,这部影片送审时,电影局只给了几条意见便顺利通过。
强大宣发系统贯通产业链
《白日焰火》首周票房6500万,截至发稿前,已突破9560万,成就了文艺片的最好市场成绩。这让业界看到,幸福蓝海不仅可以开发制作出一部优质电影,还有不可小觑的宣发实力。这部电影的“练兵”意义不仅在于制作上游,对下游同样至关重要。用杨抒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这部电影,学习如何打通产业链。”
杨抒认为,获得国际大奖对一部影片的宣传和发行来说是利弊共存的。好处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而坏处在于,通常获国际大奖的影片市场表现都不太好。观众印象中,影片获奖大多等同于晦涩难懂。《白日焰火》的市场表现如何,也是检验当今电影市场的一块试金石。公司原本的计划是,柏林电影节如未获奖,还要继续参加其它电影节,但无论如何影片一定要在今年上映。柏林“擒熊”大大加速了影片面世的速度,也提高了宣发预算。现在,影片的宣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的比例几乎是1:1,甚至还要略多一些。
宣传上,影片与宣传公司光合映画进行全案合作,宣传手法完全按照商业片的方式进行,强调悬疑、爱情、犯罪,吸引更广泛的观众。杨抒表示,在当前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不会人为区分艺术片和商业片,幸福蓝海出品所有的影片都要有商业元素。
背靠广电集团,是幸福蓝海相比其它影业公司独一无二的优势。江苏广电总台也花了很大力气辅助影片宣传,甚至卫视的宣传团队也加盟进来,融入进电视宣传手法。江苏广电除了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外,还借用了其它媒体的合作关系。在发行阶段,华谊兄弟也介入其中,整合进他们的宣发资源。
不可忽视的是,幸福蓝海的院线公司为《白日焰火》的票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是自有影城在排片上的倾斜。事实上,全国大多数的院线经理一开始并不看好这部电影,排片不理想。而幸福蓝海院线则负责与其它院线同行进行沟通。为了加强宣发,幸福蓝海逐个“攻克”院线,争取到较大排片量。此外,不同地区的影院还设置了不同的阵地宣传手法。在一些地市级影院,甚至开设了与“金熊”合影的专区,增强与观众的互动。这都是以往的文艺片宣传中少见的。
《白日焰火》的成功,不仅推出了两位大器晚成的电影人,也让幸福蓝海在电影制作领域有了一个精彩的处女秀。幸福蓝海影业立足下游反哺上游的策略,首战告捷。这个案例对于电影创作者和电影企业都带来不小的启发。当品质优秀、作者性强的电影与严密的制片体系、强大的宣发体系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并不是梦。万娟透露,目前公司储备额电影项目共有20多个,签下的创作者有朱文、张嘉佳、唐郗汝,在电影领域,他们分别是有才华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幸福蓝海开发自己的原创项目。幸福蓝海接下来要制作的项目叫做《好久不见》,由张嘉佳的系列小说《睡前故事》之一《路痴》改编。
“国外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都是西方成熟的制片、宣发系统与东欧导演的组合。”万娟说,“幸福蓝海也将沿着这一方向前行,选择一些有个性的商业类型片进行开发。”
(喻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