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经济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繁荣经济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重大的。但由于假期过于集中,人们在短时间内消费能力瞬间释放,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一年一度的五一长假将至,商家们八仙渡海,各显神通,穷尽所有的促销手段,或者降价打折,或者采取文艺表演的形式以吸引顾客眼球,总之是把门面装点得绚丽缤纷,盛装登场,以期在五一期间有所斩获;在火车站、汽车站你可以看到排队买票的长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是热闹,黄牛党们又趁机狠狠的捞上了一把,他们也十分珍视这样不多的机会;欲出行的人们早已着手准备,对于“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式的旅游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并乐此不疲。各旅游胜地早已是人满为患,宾馆、饭店也大挣、特挣了一把,小商小贩们也在极力地“忽悠”着,准备大宰特宰一下被自己称之为“老乡”的游客。
假期经济的反作用
假期经济已经轰轰烈烈的搞了很多年,假期过后,各媒体无不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加渲染,比如,零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之类的。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假期经济只是带动了服务业的增长,对于一些行业并无实质性意义,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对外贸易行业受此影响最大。中国的国际贸易已突破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GDP的70%,可见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繁忙程度。然而,就当在每年五月、十月全世界最繁忙的时候,中国却在全民集中放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长假期间关门,这对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对外经济交往都是很不利的。其实这也可以从当初长期设置的初衷看出端倪,当时,由于我国内需严重不足,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才设立的长假。简单的说就是给市民放长假,让他们多消费,而不是来进行生产,社会财富总额并没有增加。
五一长假导致大规模的人群流动,受到最大冲击的,首当其冲是交通部门,由于在短时间内的出行人数成几何数增长,超过了运力的极限,常常导致交通部门压力空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是各服务行业,如餐饮、宾馆业。由于大量游人的到来,各服务行业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有些服务行业也趁机涨价,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当供不应求时,这种涨价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无可厚非,但多多少少也有点“趁人之危”的嫌疑。
集中出行暴露素质软肋
对国民道德素质的考验在长假期间也得到了最明显的彰显。五一长假是价值交换的最集中时期,是一个人“经济人”体现最明显时期,涉及诸多的利害关系,“社会人”的道德品质很容易受到忽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旅游景点遍地是垃圾,“欺诈”行为、“失信”行为高发。人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忽视了道德品质的修养,常此以往,不利于我国道德品质的提高。这也是假期经济的负产品之一。
当然,假期并不能成为造成“部分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媒体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也在逐渐减少“野蛮旅游”的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规模、集中的旅游出行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国人的不良习惯,并成为不法商贩发假期横财的良机。
假期多了好还是少了好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教授胡星斗的观点是,最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假期的数量多而导致GDP水平的降低。他指出,中国的假期数量在发展中国家是属于多的,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对较少的。我认为,目前的假期数量符合中国的实际需求,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因此放假给老百姓带来休息的同时,还促进了国内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当增加传统的节日也是可以考虑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指出,在现有基础上适当的假日对就业、社会和谐、社会分配、增加劳动效率都是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的。他告诉记者,许多国家的假日要比中国多,并且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并不如中国充裕,在这些国家会有少开工就影响价值创造的可能,但即便如此,这些国家的假日依然多于我国。
白明认为,就因为我国还不是十分富裕,并且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就更应该增加假日。在假日期间,一部分满足温饱的人群享受休闲、外出旅游和消费,另一部分人群则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和开工机会。“这样,吃不饱的人有了工作,吃饱了的人通过休闲能在工作日里保持更好的工作效率。”
白明认为:“实际上这不矛盾,而是和谐的,是不同人群的双赢。”同时,对于将长假打散并分配到各个月份中的建议,他提出,长假对于经济拉动和人们享受休闲的作用有不可替代性。跨省长途旅游将受到限制,并且休闲的累加效果得不到体现。
假期经济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繁荣经济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重大的。但由于假期过于集中,人们在短时间内消费能力瞬间释放,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摸索,寻找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办法,使假期经济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丽宏)
一年一度的五一长假将至,商家们八仙渡海,各显神通,穷尽所有的促销手段,或者降价打折,或者采取文艺表演的形式以吸引顾客眼球,总之是把门面装点得绚丽缤纷,盛装登场,以期在五一期间有所斩获;在火车站、汽车站你可以看到排队买票的长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是热闹,黄牛党们又趁机狠狠的捞上了一把,他们也十分珍视这样不多的机会;欲出行的人们早已着手准备,对于“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式的旅游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并乐此不疲。各旅游胜地早已是人满为患,宾馆、饭店也大挣、特挣了一把,小商小贩们也在极力地“忽悠”着,准备大宰特宰一下被自己称之为“老乡”的游客。
假期经济的反作用
假期经济已经轰轰烈烈的搞了很多年,假期过后,各媒体无不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加渲染,比如,零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之类的。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假期经济只是带动了服务业的增长,对于一些行业并无实质性意义,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对外贸易行业受此影响最大。中国的国际贸易已突破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GDP的70%,可见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繁忙程度。然而,就当在每年五月、十月全世界最繁忙的时候,中国却在全民集中放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长假期间关门,这对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对外经济交往都是很不利的。其实这也可以从当初长期设置的初衷看出端倪,当时,由于我国内需严重不足,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才设立的长假。简单的说就是给市民放长假,让他们多消费,而不是来进行生产,社会财富总额并没有增加。
五一长假导致大规模的人群流动,受到最大冲击的,首当其冲是交通部门,由于在短时间内的出行人数成几何数增长,超过了运力的极限,常常导致交通部门压力空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是各服务行业,如餐饮、宾馆业。由于大量游人的到来,各服务行业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有些服务行业也趁机涨价,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当供不应求时,这种涨价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无可厚非,但多多少少也有点“趁人之危”的嫌疑。
集中出行暴露素质软肋
对国民道德素质的考验在长假期间也得到了最明显的彰显。五一长假是价值交换的最集中时期,是一个人“经济人”体现最明显时期,涉及诸多的利害关系,“社会人”的道德品质很容易受到忽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旅游景点遍地是垃圾,“欺诈”行为、“失信”行为高发。人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忽视了道德品质的修养,常此以往,不利于我国道德品质的提高。这也是假期经济的负产品之一。
当然,假期并不能成为造成“部分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媒体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也在逐渐减少“野蛮旅游”的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规模、集中的旅游出行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国人的不良习惯,并成为不法商贩发假期横财的良机。
假期多了好还是少了好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教授胡星斗的观点是,最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假期的数量多而导致GDP水平的降低。他指出,中国的假期数量在发展中国家是属于多的,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对较少的。我认为,目前的假期数量符合中国的实际需求,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因此放假给老百姓带来休息的同时,还促进了国内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当增加传统的节日也是可以考虑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指出,在现有基础上适当的假日对就业、社会和谐、社会分配、增加劳动效率都是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的。他告诉记者,许多国家的假日要比中国多,并且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并不如中国充裕,在这些国家会有少开工就影响价值创造的可能,但即便如此,这些国家的假日依然多于我国。
白明认为,就因为我国还不是十分富裕,并且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就更应该增加假日。在假日期间,一部分满足温饱的人群享受休闲、外出旅游和消费,另一部分人群则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和开工机会。“这样,吃不饱的人有了工作,吃饱了的人通过休闲能在工作日里保持更好的工作效率。”
白明认为:“实际上这不矛盾,而是和谐的,是不同人群的双赢。”同时,对于将长假打散并分配到各个月份中的建议,他提出,长假对于经济拉动和人们享受休闲的作用有不可替代性。跨省长途旅游将受到限制,并且休闲的累加效果得不到体现。
假期经济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繁荣经济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重大的。但由于假期过于集中,人们在短时间内消费能力瞬间释放,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摸索,寻找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办法,使假期经济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