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目标: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能力目标:掌握命题的结构和形式。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及命题改写
教学难点:对于不太明显的命题条件和结论,学生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较为困难,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引入课题
在数学世界里,有很多非常神奇的数字,你知道哪些呢?如水仙花数、回文数、费尔马数、正直数等有听说过吗?这节课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水仙花数”吧,水仙花数就是该数字等于其各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以153为例,因为153=13+53+33,所以153是水仙花数。然后,给学生提问,大家能从407、113、220这几个数字中找出“水仙花数”吗?
1 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由学生观看(幻灯显示)
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得出课题(板书)。
2 交流合作,探求新知。
2.1 定义的概念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适当引入定义的概念,通常定义是指能够清楚规定某一术语或名称的句子,该句子就是所阐述术语或名称的定义。
2.2 课堂练习
通过了解定义的概念,请简要说出下面几个名词的定义
(1)角平分线;(2)无理数;(3)压强;(4)直角三角形;(5)频率。
2.3 命题的概念
根据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分析哪些对事情做了判断,哪些没有?请具体说明。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鸟是动物;
(4)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5)两条直线平行吗?
(6)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总结出,命题的概念:判断某一事件的句子即为命题。例如,上述语句中的(1)(2)(3)都属于命题,(4)(5)(6)则不属于命题,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该知识。
2.4 探究学习
①根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对事情进行了判断,哪些没有?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若a2=b2,则a=b;
(4)鸟是动物;
(5)0.33是无理数;
(6)若a2=4,求a的值;
(7)a、b两条直线平行吗?
②设置问题:给学生提问“鸟是动物吗”与“鸟是动物”、“同位角相等”与“同位角相等吗”这两种表达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③问题探究: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统一的结论。
④总结:
(1)命题的概念;
(2)命题的主要特征。
2.5 命题的结构
学生在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后,对命题的结构展开教学,命题通常可以看成条件(题设)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题设属于已知事项,而结论则是根据该已知事项所推论出来的事项,所以通常可以将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该形式的的前部分为条件,后面部分则表示结论。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为例,将其改写成命题结构形式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改写,增加其对命题结构的理解。
设计思路 :
学生回忆这些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并展开学习.
定义主要有四个规则:(2)一般不应当为否定判断;(1)定义概念和概念的外延相等,即应具有相等性;(3)清楚确切;(4)不应循环;
上述表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另一类没有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类(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
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有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0.33是无理数,这个句子的判断是错误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误以为这样的句子不是命题,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说明凡是做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不论判断是否正确.所以命题的特征有三个,即:是句子、有判断、有对错。
3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例1 分別将下列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指出来,并将这些命题进行改写。
(1)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对顶角相等。
分析:对该题目,首先应准确找出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才能对其准确改写,所以首先应将命题中非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去掉,留下主干,确定条件与结论,然后在改写时再将这些去掉的词语和句子加上去,使语句更通顺完整,与学生一起完成该练习。
设计思路:
教学中,应该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判断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体会,主要包括:(1)理解真、假命题的含义;(2)如果要说明命题不是真命题,直接举一个反例即可。但是如果要说明该命题是真命题,则必须通过证明来证实,不论举多少例子都无法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关于反例和证明,在下面的学习中将重点介绍,这里主要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反例的作用。
4 课内练习巩固新知
安排习题给学生联系,在教材中选取了4各课内练习供学生学习,其中第一题为关于定义的概念的,第二题是关于命题概念的,第三题和第四题与命题结构有关,对于后面两题可以与同桌合作完成。
5 总结效果反思提高
在完成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进行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目标: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能力目标:掌握命题的结构和形式。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及命题改写
教学难点:对于不太明显的命题条件和结论,学生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较为困难,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引入课题
在数学世界里,有很多非常神奇的数字,你知道哪些呢?如水仙花数、回文数、费尔马数、正直数等有听说过吗?这节课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水仙花数”吧,水仙花数就是该数字等于其各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以153为例,因为153=13+53+33,所以153是水仙花数。然后,给学生提问,大家能从407、113、220这几个数字中找出“水仙花数”吗?
1 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由学生观看(幻灯显示)
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得出课题(板书)。
2 交流合作,探求新知。
2.1 定义的概念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适当引入定义的概念,通常定义是指能够清楚规定某一术语或名称的句子,该句子就是所阐述术语或名称的定义。
2.2 课堂练习
通过了解定义的概念,请简要说出下面几个名词的定义
(1)角平分线;(2)无理数;(3)压强;(4)直角三角形;(5)频率。
2.3 命题的概念
根据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分析哪些对事情做了判断,哪些没有?请具体说明。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鸟是动物;
(4)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5)两条直线平行吗?
(6)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总结出,命题的概念:判断某一事件的句子即为命题。例如,上述语句中的(1)(2)(3)都属于命题,(4)(5)(6)则不属于命题,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该知识。
2.4 探究学习
①根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对事情进行了判断,哪些没有?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若a2=b2,则a=b;
(4)鸟是动物;
(5)0.33是无理数;
(6)若a2=4,求a的值;
(7)a、b两条直线平行吗?
②设置问题:给学生提问“鸟是动物吗”与“鸟是动物”、“同位角相等”与“同位角相等吗”这两种表达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③问题探究: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统一的结论。
④总结:
(1)命题的概念;
(2)命题的主要特征。
2.5 命题的结构
学生在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后,对命题的结构展开教学,命题通常可以看成条件(题设)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题设属于已知事项,而结论则是根据该已知事项所推论出来的事项,所以通常可以将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该形式的的前部分为条件,后面部分则表示结论。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为例,将其改写成命题结构形式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改写,增加其对命题结构的理解。
设计思路 :
学生回忆这些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并展开学习.
定义主要有四个规则:(2)一般不应当为否定判断;(1)定义概念和概念的外延相等,即应具有相等性;(3)清楚确切;(4)不应循环;
上述表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另一类没有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类(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
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有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0.33是无理数,这个句子的判断是错误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误以为这样的句子不是命题,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说明凡是做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不论判断是否正确.所以命题的特征有三个,即:是句子、有判断、有对错。
3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例1 分別将下列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指出来,并将这些命题进行改写。
(1)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对顶角相等。
分析:对该题目,首先应准确找出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才能对其准确改写,所以首先应将命题中非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去掉,留下主干,确定条件与结论,然后在改写时再将这些去掉的词语和句子加上去,使语句更通顺完整,与学生一起完成该练习。
设计思路:
教学中,应该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判断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体会,主要包括:(1)理解真、假命题的含义;(2)如果要说明命题不是真命题,直接举一个反例即可。但是如果要说明该命题是真命题,则必须通过证明来证实,不论举多少例子都无法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关于反例和证明,在下面的学习中将重点介绍,这里主要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反例的作用。
4 课内练习巩固新知
安排习题给学生联系,在教材中选取了4各课内练习供学生学习,其中第一题为关于定义的概念的,第二题是关于命题概念的,第三题和第四题与命题结构有关,对于后面两题可以与同桌合作完成。
5 总结效果反思提高
在完成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进行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