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鹿茸再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荧光标记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方法,分别从组织和
目的 分析园柏和龙柏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并比较其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 于2003年8月在上海植物园采集新鲜的园柏和龙柏叶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挥发物成分分析,并用
提出了工业电解槽上"极限"极距的概念,通过分析得出了工业电解槽的最佳极距为4.2-4.5 cm,而目前我国工业电解槽的极距绝大部分在4.8 cm左右,与最佳极距相比,至少可以降低槽电压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煅烧温度540℃制备了纯的和不同Gd^3+/^3+共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并用XR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d^3+/Fe^3+共杂量对样品相结构、晶粒尺寸和光催化降解亚甲
在知识发展的时代,知识正在通过人们的内化转变为我们身边的科技,而知识的传递最重要的形式是发生在课堂中,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传递交流中产生的。而正如《大学》中所说“致知在格物”,“格物”是通过探究事物而达到对事物原理、规律的认识。那么,在化学课堂上,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以怎样的形式传递的呢?首先,知识有两种基本的形式——暗默知识、形式知识。其次,关于知识的创造过程,在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