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至2011年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10年,与此相应,中国化纤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化纤产量达到3792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9%,占到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73%,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本次大会上说道。
“69%”和“73%”,这两个近七的数字,一方面反应了中国化学纤维在全球纺织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另一方面也为未来行业发展提出疑问,在这样大的基数之上该如何继续发展?如何面对产能矛盾?如何处理能源紧缺、供求不平衡以及清洁生产等,诸多问题都成了行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共识:未来仍有潜力空间
本次大会期间各国参会代表都提到了行业未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的问题,不约而同的是均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很是看好。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提到:“预计2016年纤维需求总量可达8900万吨,比2011年增加2.9%,其中合成纤维总消费量可达到5790万吨,年均增速为5%。”他讲到:“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市场对于化学纤维的需求更复杂更多元化,例如汽车普及化和一次性尿布的广泛使用、服装需求高值化和复杂化、东盟地区中产阶层和中国大陆高端服装市场的扩大。”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Suresh Chander Kapur谈到印度本国的情况时也说道:“合纤在印度纤维需求总量中仅占40%分额,全球平均数则为60%,未来印度的涤纶产量将持续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在会上阐述了“世界纤维产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的观点。他讲到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为代表的世界新兴经济体,随着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纺织品消费同步增长。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在这一个阶段中纺织品的消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产业用纺织品在应用领域以及使用量上都有大幅度增长,而且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量还会快速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曾引用了联合国的一组数据来说明纺织纤维未来的大发展:“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部分将达到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部分4100万吨,占16.2%。而产业用纺织品,将达到1705亿吨,占总量的67.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未来纤维用产品重要增长极,而与产业用纺织品关联最紧密的纤维即为化学纤维。对此许坤元也表示:“化纤已经成为全球纤维的主要基础性原材料,化学纤维已经不再只是解决穿衣的问题,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世界经济离不开化纤工业。”
所有参会代表对于化纤行业未来的发展都表示出了乐观积极的态度,但是对于行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表示了担忧。其中最敏感,最多被提到的就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论命题”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在会上的报告中预测:“到2016年合成纤维的产能预计可达到7840万吨,而相对应的总消费量达到5790万吨,产能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高达2050万吨。”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也说道:“化纤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趋势,很多新投资(尤其是在亚洲)在投资前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产能过剩规模巨大(特别是涤纶),而且目前仍是增长。”他表示人们开始对这一现象有所警惕但仍需要更高的关注。
中国拥有世界70%的产量,产能过剩又该如何面对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首先向记者分析了中国取得目前世界地位的行业背景:“首先行业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推动了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后发优势使得化纤工业的投资成本不断下降,能耗不断降低,产品开发更加人性化,因此带来了优胜略汰,过去十年由于技术进步行业共淘汰了700万吨落后产能。第三,行业发展是处在充分的竞争,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有700家企业在竞争,充分竞争带来的后果,既是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产能过剩。”
过去十年聚酯涤纶行业是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目前行业单线投资是十年前的八分之一,建设周期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产品加工费用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纺丝速度是十年前的八倍。涤纶行业因此成为化纤行业中发展最快,产能规模扩张最快的行业。蒋士成院士之前在文章中讲到:“当前化纤行业面临着主要问题是常规产品产能发展过快,结构性过剩问题越发突出。”
如何正确面对产能过剩这一问题,端会长指出,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应该是相对的。“产能过剩是针对需求而谈的,目前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减速带来的需求不足。过去经济高速发展,行业利润可观,难道那个时候就不过剩了吗?”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天凯在会议期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化纤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过去很多企业都是采取规模成本效益型的发展途径,通过单线生产能力的提升,来降低成本取得利润,这个途径不能讲不对,今后可能还会有,但是未来如果还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发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整体经济的增速在放缓,化纤行业现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化过剩和同质化常规化的过度竞争,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一定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未来。”
科技推动:从过去到未来
应该可以说,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化纤行业未来将经历一段慢车道前进的路程,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方面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降低,传统的发达国家化纤产业的萎缩促使化纤行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地下降,中国化纤工业必然逐步承担起全球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重任。
中国化纤未来应该如何沿着科技进步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转型升级任务呢?端小平在会上作了《科技进步与化纤工业》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到化纤工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生产和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生产及市场应用;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 目前中国化纤的差别化率高达57%,但是大多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不高的品种上,占到差别化纤维总量的80%。从差别化、商品化品种开发大类分析,中国产品多集中在规格、截面的变化上,在多组分、多性能、多功能方面差距较大,而这些正是高新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的体现。因此端会长建议应该在差别化纤维前加个“常规”二字,而对多组分、多性能、多功能方面差距较大的纤维用“差异化”来概括,而这部分纤维占比是在25%左右,未来还需继续发展高差异化纤维。
在本次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代表发言人都对纺织品产业用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表示:“日本化纤产品的应用目标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将在包括交通、信息、环境等领域上作出更多努力。”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也指出:“印度化纤应用领域最大的方向是产业用纺织品。”
端小平也指出,中国在化纤“十二五”规划中将高性能纤维列为发展的重点,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将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对此他分析道:“首先是产业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给高性能纤维生产带来后发优势,第三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同时他给出了高性能纤维发展一些建议:“第一要吸取常规化纤发展的经验,从下游向上游发展更有优势,第二要紧盯国际技术进步的方向,目前来看低成本就是全球的趋势,第三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第四要注重回收技术,注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必然是行业未来的重点,但是常规纤维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未来常规纤维的发展要注意绿色低碳的生产技术。端小平指出:“要实现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和差异化生产,必然是多种技术的强化与叠加,靠一种技术完成不了;在节能降耗、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改进装置,比如回收技术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软技术的应用,比如能源合同管理和低碳认证等。”
最后端小平指出,未来一个时期,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来的将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开发将成为各国纺织业竞相争夺的制高点,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将为化纤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化纤工业必须利用有利时机,加强纤维材料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化纤市场鸟瞰
日本:积极应对化纤市场的升级
日本2011年合纤产量64.2万吨,2012年61万吨,占世界合纤产量的1.2%。预计到2016年,全球纤维的需求量有望达到8900万吨,其中对于合成纤维的需求有望达到5790万吨,而产能预计会达到7840万吨,将会出现2050万吨的差距。面对供求存在差距的现象,全球化纤厂商都应该以负责人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由于占比70%,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未来要积极应对化纤市场的升级,首先要开拓亚洲新兴国家的新市场,应对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及消费者由于更加关注安全、环境和节能问题所带来的产业机遇。其次要实现高功能和高性能纤维市场的有序发展,一方面完善相关社会体系,如加快标准化的发展和改善标注信用系统,另一方面建立消费者信心,如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和打造可信赖的品牌
欧洲:创新带来持续竞争力
按照2012年全球化纤生产分布情况来看,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地区。但是相较中国,欧洲各化纤品种生产分布更加均衡一些。但是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消费低于1%、GDP不如预期等,欧洲经济运行整体比较弱。对于纤维和纺织品产业链来说,经济衰退带来的仍是困局。并且在2014年以前难以实现真正的复苏。
欧洲化纤面临的挑战:一是没有办法控制原料的价格, 二是欧洲劳动成本高昂。除此之外,欧洲的环境保护条例非常严格。近年来,欧洲化纤企业不断创新。在创新方面增加投资十几个亿欧元,创新领域集中在将不同聚合物的优点结合起来制成生物高聚物,提高纤维和纱线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提高产业用纤维和纱线的强度和性能,提高生产工艺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利用循环再生纤维、回收原料和最终产品生产新的纤维,开发纤维和纱线的尼基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新的应用。
中国台湾:强化机能性与产业用纺织品
2010年6月,两岸签订了ECFA中国台湾纺织业有136项可以减免相互之间的关税,其中纤维2项,纱线16项,涉及化纤业的共有18项,这18项产品的关税已经降为零。未来五年,中国台湾地区要加速产学研的研究能量联结,深化关键性技术与产品开发;强化产业上中下游策略联盟与实业联盟能力;推动机能性与产业用纺织品功能验证,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持续推动MIT微笑标章认证制度,建立优质平价形象,持续推动产业朝时尚纺织产品方向发展,辅导建立自有品牌,巩固纺织产业完整供应链体系,辅导台湾时尚品牌拓销海内外市场,发展成为国际品牌,持续推动纺织设计学院,培育具备国际观的创意人才,并落实与产业互动,增进台湾纺织产业自主设计能力,落实大专院校学生就业与工厂的实习制度。
印度:涤纶发展潜力巨大
印度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近年来合成纤维进口依存度降低,未来20年年均增长率可达10%,印度人均纤维消费量为5千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化纤在印度纤维需求总量中仅占40%分额,全球平均数则为60%。印度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比率是4∶6,而全球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比率是6∶4,棉花仍是印度纤维消费的主要种类。因此未来印度化学纤维,尤其是涤纶会有大的发展。
展望未来,印度纤维需求总量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200万吨,年增长率为5%,其中非服装领域的应用决定未来发展的潜力。而以涤纶为主的化纤的发展将提高印度的自给自足能力,同时大量的下游投资是保证印度纺织行业发展的保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政策支持,这是印度纺织业愿景实现的必要条件。
泰国:产业用领域是重点
泰国需要推出更加专业化的产品,更多细分产品,而且还要考虑其他行业对于纺织产品的需要。首先是汽车工业。泰国的汽车厂在东南亚的产值最高,按照泰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规划,去年的汽车产量是2400万辆,而在今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2500万辆,现在泰国政府正在推行生物节能的汽车,这也可能为化纤产业提供新的机会。另外是医疗服务业。泰国的医疗要为泰国本国民众和国际旅游者提供服务,这方面非常需要新型的纤维产品和纤维制造技术。另外,泰国政府正在推行碳排放的标签制度,它已经在很多产品的生产中推行,包括聚酯纤维。
韩国:与其他行业实现技术融合
2012年,韩国化纤产量达到了147.2万吨,基本与2011年持平。2012年,韩国国内消费了化纤总量的58%,出口了42%。韩国的化纤行业贸易呈现顺差,进口每年都有所大幅度增加。韩国化纤行业把注意力放在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上,包括氨纶、帘子布等。另外,韩国加强了碳纤维的生产,还有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等。目前,化纤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是目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而且对一些新的化学品种的发展也是原动力。韩国化纤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50%。这需要建立新的发展模式,通过融合技术与合作来实现。
“69%”和“73%”,这两个近七的数字,一方面反应了中国化学纤维在全球纺织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另一方面也为未来行业发展提出疑问,在这样大的基数之上该如何继续发展?如何面对产能矛盾?如何处理能源紧缺、供求不平衡以及清洁生产等,诸多问题都成了行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共识:未来仍有潜力空间
本次大会期间各国参会代表都提到了行业未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的问题,不约而同的是均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很是看好。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提到:“预计2016年纤维需求总量可达8900万吨,比2011年增加2.9%,其中合成纤维总消费量可达到5790万吨,年均增速为5%。”他讲到:“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市场对于化学纤维的需求更复杂更多元化,例如汽车普及化和一次性尿布的广泛使用、服装需求高值化和复杂化、东盟地区中产阶层和中国大陆高端服装市场的扩大。”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Suresh Chander Kapur谈到印度本国的情况时也说道:“合纤在印度纤维需求总量中仅占40%分额,全球平均数则为60%,未来印度的涤纶产量将持续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在会上阐述了“世界纤维产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的观点。他讲到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为代表的世界新兴经济体,随着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纺织品消费同步增长。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在这一个阶段中纺织品的消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产业用纺织品在应用领域以及使用量上都有大幅度增长,而且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量还会快速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曾引用了联合国的一组数据来说明纺织纤维未来的大发展:“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部分将达到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部分4100万吨,占16.2%。而产业用纺织品,将达到1705亿吨,占总量的67.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未来纤维用产品重要增长极,而与产业用纺织品关联最紧密的纤维即为化学纤维。对此许坤元也表示:“化纤已经成为全球纤维的主要基础性原材料,化学纤维已经不再只是解决穿衣的问题,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世界经济离不开化纤工业。”
所有参会代表对于化纤行业未来的发展都表示出了乐观积极的态度,但是对于行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表示了担忧。其中最敏感,最多被提到的就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论命题”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在会上的报告中预测:“到2016年合成纤维的产能预计可达到7840万吨,而相对应的总消费量达到5790万吨,产能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高达2050万吨。”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也说道:“化纤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趋势,很多新投资(尤其是在亚洲)在投资前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产能过剩规模巨大(特别是涤纶),而且目前仍是增长。”他表示人们开始对这一现象有所警惕但仍需要更高的关注。
中国拥有世界70%的产量,产能过剩又该如何面对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首先向记者分析了中国取得目前世界地位的行业背景:“首先行业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推动了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后发优势使得化纤工业的投资成本不断下降,能耗不断降低,产品开发更加人性化,因此带来了优胜略汰,过去十年由于技术进步行业共淘汰了700万吨落后产能。第三,行业发展是处在充分的竞争,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有700家企业在竞争,充分竞争带来的后果,既是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产能过剩。”
过去十年聚酯涤纶行业是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目前行业单线投资是十年前的八分之一,建设周期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产品加工费用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纺丝速度是十年前的八倍。涤纶行业因此成为化纤行业中发展最快,产能规模扩张最快的行业。蒋士成院士之前在文章中讲到:“当前化纤行业面临着主要问题是常规产品产能发展过快,结构性过剩问题越发突出。”
如何正确面对产能过剩这一问题,端会长指出,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应该是相对的。“产能过剩是针对需求而谈的,目前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减速带来的需求不足。过去经济高速发展,行业利润可观,难道那个时候就不过剩了吗?”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天凯在会议期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化纤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过去很多企业都是采取规模成本效益型的发展途径,通过单线生产能力的提升,来降低成本取得利润,这个途径不能讲不对,今后可能还会有,但是未来如果还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发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整体经济的增速在放缓,化纤行业现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化过剩和同质化常规化的过度竞争,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一定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未来。”
科技推动:从过去到未来
应该可以说,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化纤行业未来将经历一段慢车道前进的路程,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方面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降低,传统的发达国家化纤产业的萎缩促使化纤行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地下降,中国化纤工业必然逐步承担起全球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重任。
中国化纤未来应该如何沿着科技进步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转型升级任务呢?端小平在会上作了《科技进步与化纤工业》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到化纤工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生产和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生产及市场应用;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 目前中国化纤的差别化率高达57%,但是大多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不高的品种上,占到差别化纤维总量的80%。从差别化、商品化品种开发大类分析,中国产品多集中在规格、截面的变化上,在多组分、多性能、多功能方面差距较大,而这些正是高新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的体现。因此端会长建议应该在差别化纤维前加个“常规”二字,而对多组分、多性能、多功能方面差距较大的纤维用“差异化”来概括,而这部分纤维占比是在25%左右,未来还需继续发展高差异化纤维。
在本次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代表发言人都对纺织品产业用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上田英志表示:“日本化纤产品的应用目标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将在包括交通、信息、环境等领域上作出更多努力。”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也指出:“印度化纤应用领域最大的方向是产业用纺织品。”
端小平也指出,中国在化纤“十二五”规划中将高性能纤维列为发展的重点,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将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对此他分析道:“首先是产业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给高性能纤维生产带来后发优势,第三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同时他给出了高性能纤维发展一些建议:“第一要吸取常规化纤发展的经验,从下游向上游发展更有优势,第二要紧盯国际技术进步的方向,目前来看低成本就是全球的趋势,第三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第四要注重回收技术,注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必然是行业未来的重点,但是常规纤维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未来常规纤维的发展要注意绿色低碳的生产技术。端小平指出:“要实现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和差异化生产,必然是多种技术的强化与叠加,靠一种技术完成不了;在节能降耗、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改进装置,比如回收技术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软技术的应用,比如能源合同管理和低碳认证等。”
最后端小平指出,未来一个时期,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来的将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开发将成为各国纺织业竞相争夺的制高点,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将为化纤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化纤工业必须利用有利时机,加强纤维材料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化纤市场鸟瞰
日本:积极应对化纤市场的升级
日本2011年合纤产量64.2万吨,2012年61万吨,占世界合纤产量的1.2%。预计到2016年,全球纤维的需求量有望达到8900万吨,其中对于合成纤维的需求有望达到5790万吨,而产能预计会达到7840万吨,将会出现2050万吨的差距。面对供求存在差距的现象,全球化纤厂商都应该以负责人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由于占比70%,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未来要积极应对化纤市场的升级,首先要开拓亚洲新兴国家的新市场,应对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及消费者由于更加关注安全、环境和节能问题所带来的产业机遇。其次要实现高功能和高性能纤维市场的有序发展,一方面完善相关社会体系,如加快标准化的发展和改善标注信用系统,另一方面建立消费者信心,如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和打造可信赖的品牌
欧洲:创新带来持续竞争力
按照2012年全球化纤生产分布情况来看,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地区。但是相较中国,欧洲各化纤品种生产分布更加均衡一些。但是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消费低于1%、GDP不如预期等,欧洲经济运行整体比较弱。对于纤维和纺织品产业链来说,经济衰退带来的仍是困局。并且在2014年以前难以实现真正的复苏。
欧洲化纤面临的挑战:一是没有办法控制原料的价格, 二是欧洲劳动成本高昂。除此之外,欧洲的环境保护条例非常严格。近年来,欧洲化纤企业不断创新。在创新方面增加投资十几个亿欧元,创新领域集中在将不同聚合物的优点结合起来制成生物高聚物,提高纤维和纱线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提高产业用纤维和纱线的强度和性能,提高生产工艺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利用循环再生纤维、回收原料和最终产品生产新的纤维,开发纤维和纱线的尼基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新的应用。
中国台湾:强化机能性与产业用纺织品
2010年6月,两岸签订了ECFA中国台湾纺织业有136项可以减免相互之间的关税,其中纤维2项,纱线16项,涉及化纤业的共有18项,这18项产品的关税已经降为零。未来五年,中国台湾地区要加速产学研的研究能量联结,深化关键性技术与产品开发;强化产业上中下游策略联盟与实业联盟能力;推动机能性与产业用纺织品功能验证,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持续推动MIT微笑标章认证制度,建立优质平价形象,持续推动产业朝时尚纺织产品方向发展,辅导建立自有品牌,巩固纺织产业完整供应链体系,辅导台湾时尚品牌拓销海内外市场,发展成为国际品牌,持续推动纺织设计学院,培育具备国际观的创意人才,并落实与产业互动,增进台湾纺织产业自主设计能力,落实大专院校学生就业与工厂的实习制度。
印度:涤纶发展潜力巨大
印度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近年来合成纤维进口依存度降低,未来20年年均增长率可达10%,印度人均纤维消费量为5千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化纤在印度纤维需求总量中仅占40%分额,全球平均数则为60%。印度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比率是4∶6,而全球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比率是6∶4,棉花仍是印度纤维消费的主要种类。因此未来印度化学纤维,尤其是涤纶会有大的发展。
展望未来,印度纤维需求总量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200万吨,年增长率为5%,其中非服装领域的应用决定未来发展的潜力。而以涤纶为主的化纤的发展将提高印度的自给自足能力,同时大量的下游投资是保证印度纺织行业发展的保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政策支持,这是印度纺织业愿景实现的必要条件。
泰国:产业用领域是重点
泰国需要推出更加专业化的产品,更多细分产品,而且还要考虑其他行业对于纺织产品的需要。首先是汽车工业。泰国的汽车厂在东南亚的产值最高,按照泰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规划,去年的汽车产量是2400万辆,而在今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2500万辆,现在泰国政府正在推行生物节能的汽车,这也可能为化纤产业提供新的机会。另外是医疗服务业。泰国的医疗要为泰国本国民众和国际旅游者提供服务,这方面非常需要新型的纤维产品和纤维制造技术。另外,泰国政府正在推行碳排放的标签制度,它已经在很多产品的生产中推行,包括聚酯纤维。
韩国:与其他行业实现技术融合
2012年,韩国化纤产量达到了147.2万吨,基本与2011年持平。2012年,韩国国内消费了化纤总量的58%,出口了42%。韩国的化纤行业贸易呈现顺差,进口每年都有所大幅度增加。韩国化纤行业把注意力放在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上,包括氨纶、帘子布等。另外,韩国加强了碳纤维的生产,还有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等。目前,化纤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是目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而且对一些新的化学品种的发展也是原动力。韩国化纤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50%。这需要建立新的发展模式,通过融合技术与合作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