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筑工程的框架实施和设计出发,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实例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結构;施工技术
无论是建筑框架的实施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建筑目标都需要各方面的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这样不仅仅为工程保证了质量和进度,而且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在专业的人员的研究和创新下,会有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的高质量的建设完成。
1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况
1.1 某工程占地面积2300 m2,总建筑面积13250 m2,地上12层。其中,一至三层商铺,四层为转换层,五至十一层为商品住宅,十二层为跃式住宅。本工程基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部分设置剪力墙,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2 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
2.1 体量较大本工程平面尺寸为l形结构,总建筑面积13250 m2。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总用钢筋量约650t,混凝土用量约2800 m3。
2.2 设计复杂
本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十二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
2.3 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本工程钢筋用量约650t,规格较多,如直径分别为6 mm、8 mm、10 mm的ⅰ级钢,直径分别为12 mm、14 mm、16mm、18 mm、20 mm、22 mm、25 mm、28 mm的ⅱ级钢,直径较大,各种节点部位的钢筋较密集,导致钢筋安装、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易发生移位、节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等问题成为施工难点。
2.4 梁侧模板的固定
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对侧模的侧压力很大(约50 kn/m2),如果侧模板固定不好,浇筑混凝土时很容易爆板。侧模板主要采用直径12 mm对拉螺杆和50×100 mm方木斜撑共同固定,具体布置见由于本工程施工时的振动和冲击荷载都很大,竖向支撑由门架叠加而成,由于安装误差,很难保证各门架柱在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支撑系统在施工期间不因失稳而破坏。
3 本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
3.1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
框架结构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必须满足各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严格实行过程质量控制,严把工序质量关,执行“三检制”隐蔽前的工序内容按照程序检查报验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施工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3.2 框架的测量放线
工程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之前由测量人员放线,结合《建筑工程测量》及相关知识,找轴线控制桩,引出槽线。
3.3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顺序:挖土-----垫层-----绑筋-----支模------浇筑基础混凝土----养护--------拆模----回填土
3.3.1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开挖方法,选择土石方机械
3.3.2 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及场地情况确定边破系数或基坑支护形式
3.3.3 验槽:方法及注意事项
3.3.4 垫层施工的技术要求:轴线、标高控制、支模及混凝土浇注
3.3.5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技术要求
3.3.6 回填土的技术要求
3.4 钢筋工程
选择钢筋的加工、绑扎及焊接方法,结合“隐检”内容写出梁、板、柱钢筋工程安装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3.5 模板工程
根据任务书中的数据,对底层和标准层梁柱模板进行配板设计;模板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按模板“预检”内容写出,如形状尺寸、标高、支设牢固、是否涂刷隔离剂、留设清扫口等;拆模要求。
3.6 混凝土工程
选择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浇筑顺序和方法,确定所需搅拌机械的类型、规格、数量。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写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要求:施工配合比的调整;搅拌、浇注、振捣、养护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3.7 安全措施
3.7.1 针对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防雷击、防冻、防滑等。
3.7.2 针对土石方工程中保证边坡稳定;主体施工过程中脚手架、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等。
4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方法
4.1 严格控制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工程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检验,严控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做好各项试验。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杜绝过早拆模。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士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撤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2 设计图纸中应重视构件的断面设计,根据构件的设计断面和各类钢筋的交叉关系确定钢筋的正确位置,并在图纸中予以注明;设计单位各专业应注意配合处理好预埋管道与钢筋的关系;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核查模板标高与平整度,设置楼板上手标志,使混凝土浇筑有正确的依据。
4.3 梁柱节点施工
4.3.1 节点混凝土浇筑
节点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在一般的设计当中.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往往要比梁混凝土等级高一个级别,对于高层而言.节点处混凝土等级差别更大;按照框架结构施工的一般方法,梁柱分别浇筑,由于节点核心区处混凝土工程量很小,而且很难与梁板分隔.绝大部分施工是将梁板与节点处混凝土同时施工,这样施工缝留在柱与梁的交接部位,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存在质且隐患。
为避免节点处质最隐患,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为:首先,将合适强度混凝土运送到施工浇筑地点,并振捣结实。其次,要规范的进行振捣,留出合适的斜搓。最后,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上。避免冷缝,实现设计的要求。
4.3.2 节点处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钢筋最密集的是节点部位.按照抗震结构要求,节点处柱子钢筋穿过梁,节点处不能出现接头,柱子加密箍筋不能缺少;同时,梁的钢筋必须锚入柱内,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节点处的钢筋多,很多情况下都会减少箍筋的数量,而且在绑扎过程中。钢筋的间距往往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先做好钢筋?仁具,按照箍筋数量排列好.等箍筋绑扎完毕后,再撤回施工,这样既保证了钢筋的绑扎.又避免了浪费。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如何更好地将框架的施工建设和其他的施工方案结合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方向,如何全面的,高质量的完成建筑框架的设计是建筑企业不断研发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 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11,(05).
[3] 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2,(08).
关键词:实例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結构;施工技术
无论是建筑框架的实施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建筑目标都需要各方面的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这样不仅仅为工程保证了质量和进度,而且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在专业的人员的研究和创新下,会有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的高质量的建设完成。
1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况
1.1 某工程占地面积2300 m2,总建筑面积13250 m2,地上12层。其中,一至三层商铺,四层为转换层,五至十一层为商品住宅,十二层为跃式住宅。本工程基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部分设置剪力墙,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2 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
2.1 体量较大本工程平面尺寸为l形结构,总建筑面积13250 m2。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总用钢筋量约650t,混凝土用量约2800 m3。
2.2 设计复杂
本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十二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
2.3 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本工程钢筋用量约650t,规格较多,如直径分别为6 mm、8 mm、10 mm的ⅰ级钢,直径分别为12 mm、14 mm、16mm、18 mm、20 mm、22 mm、25 mm、28 mm的ⅱ级钢,直径较大,各种节点部位的钢筋较密集,导致钢筋安装、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易发生移位、节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等问题成为施工难点。
2.4 梁侧模板的固定
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对侧模的侧压力很大(约50 kn/m2),如果侧模板固定不好,浇筑混凝土时很容易爆板。侧模板主要采用直径12 mm对拉螺杆和50×100 mm方木斜撑共同固定,具体布置见由于本工程施工时的振动和冲击荷载都很大,竖向支撑由门架叠加而成,由于安装误差,很难保证各门架柱在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支撑系统在施工期间不因失稳而破坏。
3 本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
3.1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
框架结构施工按照施工程序必须满足各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严格实行过程质量控制,严把工序质量关,执行“三检制”隐蔽前的工序内容按照程序检查报验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施工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3.2 框架的测量放线
工程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之前由测量人员放线,结合《建筑工程测量》及相关知识,找轴线控制桩,引出槽线。
3.3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顺序:挖土-----垫层-----绑筋-----支模------浇筑基础混凝土----养护--------拆模----回填土
3.3.1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开挖方法,选择土石方机械
3.3.2 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及场地情况确定边破系数或基坑支护形式
3.3.3 验槽:方法及注意事项
3.3.4 垫层施工的技术要求:轴线、标高控制、支模及混凝土浇注
3.3.5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技术要求
3.3.6 回填土的技术要求
3.4 钢筋工程
选择钢筋的加工、绑扎及焊接方法,结合“隐检”内容写出梁、板、柱钢筋工程安装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3.5 模板工程
根据任务书中的数据,对底层和标准层梁柱模板进行配板设计;模板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按模板“预检”内容写出,如形状尺寸、标高、支设牢固、是否涂刷隔离剂、留设清扫口等;拆模要求。
3.6 混凝土工程
选择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浇筑顺序和方法,确定所需搅拌机械的类型、规格、数量。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写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要求:施工配合比的调整;搅拌、浇注、振捣、养护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3.7 安全措施
3.7.1 针对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防雷击、防冻、防滑等。
3.7.2 针对土石方工程中保证边坡稳定;主体施工过程中脚手架、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等。
4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方法
4.1 严格控制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工程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检验,严控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做好各项试验。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杜绝过早拆模。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士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撤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2 设计图纸中应重视构件的断面设计,根据构件的设计断面和各类钢筋的交叉关系确定钢筋的正确位置,并在图纸中予以注明;设计单位各专业应注意配合处理好预埋管道与钢筋的关系;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核查模板标高与平整度,设置楼板上手标志,使混凝土浇筑有正确的依据。
4.3 梁柱节点施工
4.3.1 节点混凝土浇筑
节点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在一般的设计当中.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往往要比梁混凝土等级高一个级别,对于高层而言.节点处混凝土等级差别更大;按照框架结构施工的一般方法,梁柱分别浇筑,由于节点核心区处混凝土工程量很小,而且很难与梁板分隔.绝大部分施工是将梁板与节点处混凝土同时施工,这样施工缝留在柱与梁的交接部位,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存在质且隐患。
为避免节点处质最隐患,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为:首先,将合适强度混凝土运送到施工浇筑地点,并振捣结实。其次,要规范的进行振捣,留出合适的斜搓。最后,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上。避免冷缝,实现设计的要求。
4.3.2 节点处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钢筋最密集的是节点部位.按照抗震结构要求,节点处柱子钢筋穿过梁,节点处不能出现接头,柱子加密箍筋不能缺少;同时,梁的钢筋必须锚入柱内,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节点处的钢筋多,很多情况下都会减少箍筋的数量,而且在绑扎过程中。钢筋的间距往往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先做好钢筋?仁具,按照箍筋数量排列好.等箍筋绑扎完毕后,再撤回施工,这样既保证了钢筋的绑扎.又避免了浪费。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如何更好地将框架的施工建设和其他的施工方案结合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方向,如何全面的,高质量的完成建筑框架的设计是建筑企业不断研发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 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11,(05).
[3] 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