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谈一下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有效地应用:
一、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的条件。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组建学习小纽的原则应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分一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长方体的形状还是正方体的形状,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怎样连线,然后再动手,同座合作直至把全物品连完。对合作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于是孩子们都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对方,在互相帮助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时间久了,随着每节课中都安排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题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不台邑过于复杂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讲清合作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6分成3和3,7+3 =10,10+3 =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 =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5)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重视教师的指导、参与、合作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学”的全过程,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充当指导者并给予足够的指导。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咐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同时,在总结反馈阶段,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
五、多维评价,激励合作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对接、融洽、升华的最高境界。教师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总结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绘制成一幅统计图,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并说说自己小组摆放水果的想法,组间互评,指出哪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条理最清晰,自己组与他们组比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点评,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台邑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的条件。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组建学习小纽的原则应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分一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长方体的形状还是正方体的形状,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怎样连线,然后再动手,同座合作直至把全物品连完。对合作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于是孩子们都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对方,在互相帮助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时间久了,随着每节课中都安排的合作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题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不台邑过于复杂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讲清合作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6分成3和3,7+3 =10,10+3 =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 =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5)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重视教师的指导、参与、合作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学”的全过程,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充当指导者并给予足够的指导。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咐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同时,在总结反馈阶段,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
五、多维评价,激励合作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对接、融洽、升华的最高境界。教师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总结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绘制成一幅统计图,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并说说自己小组摆放水果的想法,组间互评,指出哪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条理最清晰,自己组与他们组比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点评,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台邑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