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
一、调动参与,激发自改的兴趣。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改文的故事,如:鲁迅修改文章的故事;王安石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等。这样,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认识到要想把文章写好,一定要在修改上下工夫,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示范修改,引发兴趣。
学生修改作文,除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时,教师用中上水平的学生作文为范文,组织学生示范修改,领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修改中发现问题,知道该怎样写,要怎么做。同时,教师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理的评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他们体会到修改作文并不难,从而引发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修改作文的自觉性。
二、传授方法,提高自改的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当演员,自己当导演。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点金术,而不仅仅给学生一块小金子。”可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要领和修改符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如:教师将以读为主的“改文”三步法教给学生。第一步通过默读,检查内容,即文章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具体;第二步通过轻声读,检查形式即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得当,标点是否正确;第三步通过朗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检查。学生评改日记时,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此外,还教给学生围绕作文要求进行修改的方法。即首先要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改依据;其次通过反复朗读,看是否符合作文要求,如不符,即改之;最后再看全文,评价遣词造句是否恰当。与此同时,还教给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要领:一是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份;二是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是换,即是换掉错误的成份,换上正确的成份或前后互换。
三、激励评价,增强自改的信心。
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信心是其过程之一,有信心就有写作的积极性和力量。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确立自我评改作文的信心,使其相信“我行,我能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过程中每一细微的进步都给予加分鼓励: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加附加分。根据学生修改态度、修改效果、修改能力加以评分鼓励。二是初稿时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者褒奖,肯定成绩,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评改成绩,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自改的信心。
四、展示作品,享受自改的成功乐趣。
学生的习作一旦得到认可,就会对作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体验自改成功的环境,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的时空。对较突出的习作,在指导学生修改后积极推荐上刊,一旦刊登,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对较优秀或进步明显的习作,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较好的习作,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修改、乐于习作,并使之成为一种持续的发展机制。
五、强化训练,养成自改的习惯。
养成自改习惯是培养自改能力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他们逐步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逐步养成爱动笔,勤修改的习惯。此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人受益终身。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1.抄前读
也即是凭语感修改。小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毛病,就是作文抄上本子后就了事。针对这一点,教师规定作文在抄上本子前必大声读给小伙伴或父母听,请他们提出意见。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了不丢面子,事先必会看上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自改作文。
2.交换看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心理,看自己的作文发现不了毛病,而读别人的文章就能提出很多不足。因此,教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交流小组,让学生把抄好的作文在组内互相交换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既让学生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让学生善于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再让学生修改作文,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抄好作文后还要多读几遍。同时,评价别人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修改作文的训练。
3.过后改
学生写作文往往当时是改不出什么的。如果放几天,再修改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在将学生作文收上后,选几篇看看,然后讲一讲主要存在的问题,再把作文本子发下去让他们读一读、改一改。这样,学生一般都能改出一些东西,等学生修改后,教师再进行审阅评定。
这样,通过长期的、形式多样的训练,让学生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本领,提高自改作文能力,形成自改作文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但由于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调动参与,激发自改的兴趣。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改文的故事,如:鲁迅修改文章的故事;王安石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等。这样,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认识到要想把文章写好,一定要在修改上下工夫,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示范修改,引发兴趣。
学生修改作文,除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时,教师用中上水平的学生作文为范文,组织学生示范修改,领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修改中发现问题,知道该怎样写,要怎么做。同时,教师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理的评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他们体会到修改作文并不难,从而引发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修改作文的自觉性。
二、传授方法,提高自改的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当演员,自己当导演。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点金术,而不仅仅给学生一块小金子。”可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要领和修改符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如:教师将以读为主的“改文”三步法教给学生。第一步通过默读,检查内容,即文章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具体;第二步通过轻声读,检查形式即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得当,标点是否正确;第三步通过朗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检查。学生评改日记时,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此外,还教给学生围绕作文要求进行修改的方法。即首先要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改依据;其次通过反复朗读,看是否符合作文要求,如不符,即改之;最后再看全文,评价遣词造句是否恰当。与此同时,还教给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要领:一是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份;二是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是换,即是换掉错误的成份,换上正确的成份或前后互换。
三、激励评价,增强自改的信心。
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信心是其过程之一,有信心就有写作的积极性和力量。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确立自我评改作文的信心,使其相信“我行,我能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过程中每一细微的进步都给予加分鼓励: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加附加分。根据学生修改态度、修改效果、修改能力加以评分鼓励。二是初稿时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者褒奖,肯定成绩,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评改成绩,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自改的信心。
四、展示作品,享受自改的成功乐趣。
学生的习作一旦得到认可,就会对作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体验自改成功的环境,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的时空。对较突出的习作,在指导学生修改后积极推荐上刊,一旦刊登,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对较优秀或进步明显的习作,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较好的习作,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修改、乐于习作,并使之成为一种持续的发展机制。
五、强化训练,养成自改的习惯。
养成自改习惯是培养自改能力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他们逐步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逐步养成爱动笔,勤修改的习惯。此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人受益终身。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1.抄前读
也即是凭语感修改。小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毛病,就是作文抄上本子后就了事。针对这一点,教师规定作文在抄上本子前必大声读给小伙伴或父母听,请他们提出意见。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了不丢面子,事先必会看上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自改作文。
2.交换看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心理,看自己的作文发现不了毛病,而读别人的文章就能提出很多不足。因此,教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交流小组,让学生把抄好的作文在组内互相交换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既让学生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让学生善于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再让学生修改作文,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抄好作文后还要多读几遍。同时,评价别人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修改作文的训练。
3.过后改
学生写作文往往当时是改不出什么的。如果放几天,再修改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在将学生作文收上后,选几篇看看,然后讲一讲主要存在的问题,再把作文本子发下去让他们读一读、改一改。这样,学生一般都能改出一些东西,等学生修改后,教师再进行审阅评定。
这样,通过长期的、形式多样的训练,让学生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本领,提高自改作文能力,形成自改作文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但由于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