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典型河流形态变化的潜在地震因素分析

来源 :地质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河流形态及河流水动力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流同震裂点在震后迅速消失,部分河段出现"裁弯取直"的趋势,这可能与河流中激增的沉积通量有关。随着周期性大地震的复发,河流的沉积-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伴随着震间活动断裂持续的构造变形,龙门山河流形态可能会发生快速变化。
其他文献
以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为例,根据现场滑坡情况勘查及室内试验确定土体参数;选择内置VBA为开发工具,开发基于ArcGIS的边(滑)坡稳定性分析插件,并据此得出研究区域危险区划评价图.
祁连山木里坳陷侏罗系窑街组煤系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窑街组煤系泥岩为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