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的海外战略理念的提出及具体实施,海外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并在使用过程中科学管理是项目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境外独特的地域因素又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独特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海外;施工;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有形、直接的资产和实力的体现,也是确保一个项目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机械设备管理对项目来说有三大基本作用:第一,维护和保养精良的设备是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后盾。第二,优秀的设备管理能很直观的体现出一个项目的形象和管理水平;是一种无声的、有力的自我宣传手段。第三,设备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或者决定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施工企业主要目标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我们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机械大部分是靠我们自主配置,并在过程有效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需求。海外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与境内相比因其独特的地域特性,使得其有境内施工设备管理的共性之外又有其独特的管理特点,并且这个独特性贯穿于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之中。海外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机械设备计划、选型、采购、运输、安装培训、使用、保养维修直到工程结束的返回调遣或者转移其他项目的全过程。
从项目的立项工程结束,设备管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机械设备的计划
在项目投标和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计划。此计划是根据项目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和施工条件(地域环境)来决定的。这需要对项目总施工方案进行把关,主作业设备通过各部门商讨会议上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局部调整。此过程对于设备管理方面要求项目的工程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经济核算部门等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共同评审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使项目机械设备配置达到最优化,确保项目施工的同时减少设备资金的占有率。
2机械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机械设备选型和配置是根据项目的工作性质、工作量、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公司的实力来确定。在设备选型配置的实际操作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2.1国产设备和国际品牌设备的选择
目前状况总的来讲,国际知名品牌(日产、欧洲)的设备价格高,但性能优于国产。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对于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并且施工强度不大的机械,一般可采用国产设备;特种专用设备最好购买国际知名品牌。如果供货商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或者国产设备质量在国内市场经过考验,这类设备也可使用国产设备,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2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海外销售战略信息需及时关注。
目前,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响应中国大型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也开始陆续的在海外设立销售点并建立服务站。因此在选购设备是要重点考虑。
2.3新型设备选择
结合公司长远的海外发展战略正确的预测、调研、考察国内市场,设备选型跟上发展步伐,为公司长远利益做铺垫。目前施工机械向着低噪化、节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选型方面首先保证本项目的施工需求外选择国内较为先进设备,这对于提高项目施工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无疑是个合理的选择。
2.4周边环境对设备的排放要求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施工施工设备的排放要求逐步提高。所以在设备选型前要对工程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设备废气排放、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做好调查,确保购置设备型号满足以上要求。
3机械设备的采购
设备采购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环境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但是对于境外购买设备来说要充分考虑一下两点:
3.1厂家提供对境外销售的优势及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服务经验。
3.2设备设计的零配件在施工国是否有充足的供应。
4机械设备的调遣
在实际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履行与实践过程中,自用工程设备及工具、材料的货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对外承包项目的货运成本控制已成为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控制环节。因此我们主要把握如下原则:
4.1能在当地低成本解决的设备材料就在当地解决。这是控制货运和物流成本的首选方案,依靠当地市场是明智之举。当然,这要结合项目自身拥有装备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分析和成本比较才能实行,也要对当地市场的供应情况有相当程度的考察与了解。
4.2备足当地不易采购的备件和耗材,减少后续补充材料运费的发生。由于海外运输周期较长特别是设备的维修配件采购、保养品的采购计划工作应该提前三个月完成,给境内配合部门一定的反应时间。
4.3合理有效的利用包装和集装运输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货运发展中,货物运输的标准化,集约化已成为运输的发展趋势和高效运输的前提,集装箱、集装板等集装工具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4.4优选货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项目的货运服务及成本控制提供最大的帮助。国外工程项目与一定范围的国际货运、货代公司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往往更能得到货运公司在费用优惠合理基础上的优质服务。
5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现场管理
施工中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是优质、高效完成境外施工的首要因素,所以设备现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满足现代施工管理:“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理念要求。
5.1建立高素质设备管理团队,提高与设备相关人员的素质。项目领导班子须配备一名专职主管设备的副经理,对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只有这样样才能有效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出的矛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选拨优秀的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满足当前及以后施工发展的需求。
5.2培训一个高度的责任意识,吃苦耐劳,并具备团体精神的执行机构;要求人员工作时头脑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要绝对服从现场的生产需要随时待命。 5.3机械设备工程师必须主动及时深入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同时要了解操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督促他们去适应现场并解决现场出现的简单问题。
5.4操作人员必须注重实效专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一方面是对操作人员在新购设备使用前的专业培训,对于新购设备非常有必要派人到设备制造厂家培训或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从最基本的开始学习了解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以及日常最容易出现的故障情况和如何处理等技能。
5.5配件管理非常关键,对设备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
(1)首先是配件库的管理。将所有随机械海运到场的配件一次性清理完,按照设备类别摆上货架,要求摆放整齐、牢固,标识清晰。配件库还要做到日清月结,定期盘存,账物相符。
(2)配件采购计划要有前瞻性,而且要考虑周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这就需要视设备的使用情况在理清库存配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的做好设备配件计划,注意计划一定要考虑有个提前量,给国内供应一定的反应时间,而且计划一定要标清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及零件号,保证备件购置后的可用性。
(3)配件的采购计划必须要科学性。配件的计划要根据现场设备阶段运行后总结,并且根据具体作业环境、作业强度、具体作业工序等等特殊设备特别对待。有针对性的筹备一定数量的零配件,在确保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减少流动资金的占有率。
(4)废旧零部件的管理是节约项目成本,变废为宝的保障。在修理过程中更换总成部件并非是致命性、报废性的损坏,经过更换价值很低的密封或者其他部件即可使其恢复工作性能。所以在修理过程中对于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合理保存,对有修复价值的及时修复并入库管理。
6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规范的设备保养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现代维修手段是设备性能完好保证,规范的设备保养与维修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率、减少零备件的使用成本。
6.1高水平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团队的建立是工程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呈现出向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对维修及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逐步提高:
(1)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储备是项目建设首要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现场施工设备,加强学习,从理论上掌握这些设备的原理和性能,正确指导修理工进行维护和保养。
(2)配备专业修理工,为了保证项目低成本运行,在人员配置方面要考虑少而精。尽可能的一技多能,这可以减少资金的支出。
(3)配置现代化的修理工具或检测设备。先进修理工具的配置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开支,节省项目人力资源成本。
6.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方案,是设备科学保养与维修的前提。设备保养计划、维修方案的制定不是仅凭经验和感官就能制定,要建立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
(1)不同种类设备的保养规范不同、同种设备不同的生产商保养规范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生产商的产品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保养规范。
(2)设备磨合期内的保养尤其需要重视,另外磨合期内要对设备的检查频率相对提高,保证新出厂设备得到良好的润滑,在使用过程中对故障早发现早解决。
(3)建立全部设备的“终身档案”,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保养、修理、不良记录及处理方法记录在案,保证有据可查,对以后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案的制定起到参考作用。
(4)设备日常保养及自我设备调整在整个工程进展中不容忽视。加强对司操人员关于设备原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并检查司操人员对“十字作业法”的执行力度,确保设备外貌整洁、润滑到位。
6.3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即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国外可用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与国内联系也不方便,将所有到场机械的资料(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零部件目录)全部收集齐全,并整理保存,为日后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7结语
为相应国家号召,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打响,所以境外机械设备的管理成了项目管理的一个必然科目,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本着周密考虑、提前筹划、科学管理的态度,机械设备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设备最大效率;保证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稳定、安全运转,为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境外施工项目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作者简介:
张玉祥(1981.8-),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职位:副经理,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机械。
曹志文(1984.9-),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十堰市,职位:副经理;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安全。
关键词:海外;施工;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有形、直接的资产和实力的体现,也是确保一个项目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机械设备管理对项目来说有三大基本作用:第一,维护和保养精良的设备是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后盾。第二,优秀的设备管理能很直观的体现出一个项目的形象和管理水平;是一种无声的、有力的自我宣传手段。第三,设备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或者决定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施工企业主要目标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我们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机械大部分是靠我们自主配置,并在过程有效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需求。海外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与境内相比因其独特的地域特性,使得其有境内施工设备管理的共性之外又有其独特的管理特点,并且这个独特性贯穿于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之中。海外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机械设备计划、选型、采购、运输、安装培训、使用、保养维修直到工程结束的返回调遣或者转移其他项目的全过程。
从项目的立项工程结束,设备管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机械设备的计划
在项目投标和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计划。此计划是根据项目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和施工条件(地域环境)来决定的。这需要对项目总施工方案进行把关,主作业设备通过各部门商讨会议上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局部调整。此过程对于设备管理方面要求项目的工程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经济核算部门等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共同评审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使项目机械设备配置达到最优化,确保项目施工的同时减少设备资金的占有率。
2机械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机械设备选型和配置是根据项目的工作性质、工作量、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公司的实力来确定。在设备选型配置的实际操作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2.1国产设备和国际品牌设备的选择
目前状况总的来讲,国际知名品牌(日产、欧洲)的设备价格高,但性能优于国产。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对于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并且施工强度不大的机械,一般可采用国产设备;特种专用设备最好购买国际知名品牌。如果供货商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或者国产设备质量在国内市场经过考验,这类设备也可使用国产设备,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2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海外销售战略信息需及时关注。
目前,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响应中国大型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也开始陆续的在海外设立销售点并建立服务站。因此在选购设备是要重点考虑。
2.3新型设备选择
结合公司长远的海外发展战略正确的预测、调研、考察国内市场,设备选型跟上发展步伐,为公司长远利益做铺垫。目前施工机械向着低噪化、节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选型方面首先保证本项目的施工需求外选择国内较为先进设备,这对于提高项目施工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无疑是个合理的选择。
2.4周边环境对设备的排放要求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施工施工设备的排放要求逐步提高。所以在设备选型前要对工程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设备废气排放、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做好调查,确保购置设备型号满足以上要求。
3机械设备的采购
设备采购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环境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但是对于境外购买设备来说要充分考虑一下两点:
3.1厂家提供对境外销售的优势及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服务经验。
3.2设备设计的零配件在施工国是否有充足的供应。
4机械设备的调遣
在实际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履行与实践过程中,自用工程设备及工具、材料的货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对外承包项目的货运成本控制已成为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控制环节。因此我们主要把握如下原则:
4.1能在当地低成本解决的设备材料就在当地解决。这是控制货运和物流成本的首选方案,依靠当地市场是明智之举。当然,这要结合项目自身拥有装备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分析和成本比较才能实行,也要对当地市场的供应情况有相当程度的考察与了解。
4.2备足当地不易采购的备件和耗材,减少后续补充材料运费的发生。由于海外运输周期较长特别是设备的维修配件采购、保养品的采购计划工作应该提前三个月完成,给境内配合部门一定的反应时间。
4.3合理有效的利用包装和集装运输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货运发展中,货物运输的标准化,集约化已成为运输的发展趋势和高效运输的前提,集装箱、集装板等集装工具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4.4优选货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项目的货运服务及成本控制提供最大的帮助。国外工程项目与一定范围的国际货运、货代公司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往往更能得到货运公司在费用优惠合理基础上的优质服务。
5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现场管理
施工中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是优质、高效完成境外施工的首要因素,所以设备现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满足现代施工管理:“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理念要求。
5.1建立高素质设备管理团队,提高与设备相关人员的素质。项目领导班子须配备一名专职主管设备的副经理,对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只有这样样才能有效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出的矛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选拨优秀的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满足当前及以后施工发展的需求。
5.2培训一个高度的责任意识,吃苦耐劳,并具备团体精神的执行机构;要求人员工作时头脑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要绝对服从现场的生产需要随时待命。 5.3机械设备工程师必须主动及时深入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同时要了解操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督促他们去适应现场并解决现场出现的简单问题。
5.4操作人员必须注重实效专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一方面是对操作人员在新购设备使用前的专业培训,对于新购设备非常有必要派人到设备制造厂家培训或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从最基本的开始学习了解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以及日常最容易出现的故障情况和如何处理等技能。
5.5配件管理非常关键,对设备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
(1)首先是配件库的管理。将所有随机械海运到场的配件一次性清理完,按照设备类别摆上货架,要求摆放整齐、牢固,标识清晰。配件库还要做到日清月结,定期盘存,账物相符。
(2)配件采购计划要有前瞻性,而且要考虑周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这就需要视设备的使用情况在理清库存配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的做好设备配件计划,注意计划一定要考虑有个提前量,给国内供应一定的反应时间,而且计划一定要标清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及零件号,保证备件购置后的可用性。
(3)配件的采购计划必须要科学性。配件的计划要根据现场设备阶段运行后总结,并且根据具体作业环境、作业强度、具体作业工序等等特殊设备特别对待。有针对性的筹备一定数量的零配件,在确保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减少流动资金的占有率。
(4)废旧零部件的管理是节约项目成本,变废为宝的保障。在修理过程中更换总成部件并非是致命性、报废性的损坏,经过更换价值很低的密封或者其他部件即可使其恢复工作性能。所以在修理过程中对于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合理保存,对有修复价值的及时修复并入库管理。
6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规范的设备保养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现代维修手段是设备性能完好保证,规范的设备保养与维修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率、减少零备件的使用成本。
6.1高水平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团队的建立是工程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呈现出向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对维修及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逐步提高:
(1)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储备是项目建设首要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现场施工设备,加强学习,从理论上掌握这些设备的原理和性能,正确指导修理工进行维护和保养。
(2)配备专业修理工,为了保证项目低成本运行,在人员配置方面要考虑少而精。尽可能的一技多能,这可以减少资金的支出。
(3)配置现代化的修理工具或检测设备。先进修理工具的配置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开支,节省项目人力资源成本。
6.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方案,是设备科学保养与维修的前提。设备保养计划、维修方案的制定不是仅凭经验和感官就能制定,要建立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
(1)不同种类设备的保养规范不同、同种设备不同的生产商保养规范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生产商的产品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保养规范。
(2)设备磨合期内的保养尤其需要重视,另外磨合期内要对设备的检查频率相对提高,保证新出厂设备得到良好的润滑,在使用过程中对故障早发现早解决。
(3)建立全部设备的“终身档案”,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保养、修理、不良记录及处理方法记录在案,保证有据可查,对以后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案的制定起到参考作用。
(4)设备日常保养及自我设备调整在整个工程进展中不容忽视。加强对司操人员关于设备原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并检查司操人员对“十字作业法”的执行力度,确保设备外貌整洁、润滑到位。
6.3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即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国外可用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与国内联系也不方便,将所有到场机械的资料(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零部件目录)全部收集齐全,并整理保存,为日后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7结语
为相应国家号召,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打响,所以境外机械设备的管理成了项目管理的一个必然科目,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本着周密考虑、提前筹划、科学管理的态度,机械设备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设备最大效率;保证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稳定、安全运转,为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境外施工项目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作者简介:
张玉祥(1981.8-),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职位:副经理,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机械。
曹志文(1984.9-),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十堰市,职位:副经理;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