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与学校的正式课程相比,课程资源可以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改造并加以利用。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生物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生物课程体系的完善服务。
一、深入理解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含义
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倡用好教材,才算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因而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备教材上,而忽略“非教材型”其他生物课程资源,尤其是生物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对现代生物课教师而言,要打破教材是唯一的生物教学资源的旧框框,树立课堂上的一言一语、课堂外的一草一木都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的意识。笔者认为,生物教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资源的敏感性,强化开发和驾驭生物资源的综合能力,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发课程资源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开发课程资源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开发、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2.探究性原则
开发的课程资源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经济性原则
开发课程资源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精力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广泛性原则
开发的课程资源要反映生物与社会、生物与人类、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三、积极利用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属于人力资源范畴。因此,教师资源的开发,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强化教师个人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教学智慧,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备课组和片区中心组的集体备课和研讨交流,组织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说课展演”活动,打破过去生物教师“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创设教师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使教师在相互竞争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利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作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开发这种教育资源,在生物课内外实验教学中,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脑设计实验、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生物实践中探究发现规律,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成长,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五、创设“情景实验室”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大为增加,学生实验课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实验室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验室的软环境建设——创设“情景实验室”,则成为开发实验室资源的重要举措。情景实验室设计一方面包括实验室周边环境、实验室室内布置、标本仪器室的陈列、学生工作室的布置;另一方面还包括实验室、标本室的开放制度,学生工作室的管理等系列制度建设。关于实验室周边环境和内部设计,可在实验室外最显眼处,在光线充足、安全的通道处设置大型水族箱——淡水生态系统。实验室内最好配置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可经常为学生播放生物资料影片;教室两侧墙面可悬挂学生用生物材料制作的手工艺作品;教室后墙可根据空间大小设置开放的橱窗,用来展示学生的探究实验方案、调查报告、制作的模型、栽培的植物等。标本仪器室则应通风、干燥、明亮,定时向学生开放;可制作活动展板、展架,为生物爱好者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平台;教具模型应向学生开放。
六、创设“生态校园”
生物学教学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紧密相连,各种实验材料需要从环境中采集,而学生白天的时间大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如果能够将校园环境变成学生研究、学习生物的乐园,一方面便于老师采集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活动;另一方面还便于学生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学习兴趣。过去通常在校园里开辟一个生物园,既占用土地,又耗费资金。但如果把生物园的建设和校园绿化整合起来,既能达到生物园建设的需要,又能起到绿化、美化校园的效果。生态校园既不是单纯的生物园,又与校园的一般的绿化、美化不同,它具有两种功效,体现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苏光中学)
一、深入理解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含义
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倡用好教材,才算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因而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备教材上,而忽略“非教材型”其他生物课程资源,尤其是生物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对现代生物课教师而言,要打破教材是唯一的生物教学资源的旧框框,树立课堂上的一言一语、课堂外的一草一木都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的意识。笔者认为,生物教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资源的敏感性,强化开发和驾驭生物资源的综合能力,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发课程资源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开发课程资源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开发、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2.探究性原则
开发的课程资源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经济性原则
开发课程资源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精力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广泛性原则
开发的课程资源要反映生物与社会、生物与人类、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三、积极利用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属于人力资源范畴。因此,教师资源的开发,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强化教师个人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教学智慧,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备课组和片区中心组的集体备课和研讨交流,组织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说课展演”活动,打破过去生物教师“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创设教师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使教师在相互竞争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利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作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开发这种教育资源,在生物课内外实验教学中,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脑设计实验、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生物实践中探究发现规律,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成长,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五、创设“情景实验室”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大为增加,学生实验课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实验室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验室的软环境建设——创设“情景实验室”,则成为开发实验室资源的重要举措。情景实验室设计一方面包括实验室周边环境、实验室室内布置、标本仪器室的陈列、学生工作室的布置;另一方面还包括实验室、标本室的开放制度,学生工作室的管理等系列制度建设。关于实验室周边环境和内部设计,可在实验室外最显眼处,在光线充足、安全的通道处设置大型水族箱——淡水生态系统。实验室内最好配置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可经常为学生播放生物资料影片;教室两侧墙面可悬挂学生用生物材料制作的手工艺作品;教室后墙可根据空间大小设置开放的橱窗,用来展示学生的探究实验方案、调查报告、制作的模型、栽培的植物等。标本仪器室则应通风、干燥、明亮,定时向学生开放;可制作活动展板、展架,为生物爱好者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平台;教具模型应向学生开放。
六、创设“生态校园”
生物学教学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紧密相连,各种实验材料需要从环境中采集,而学生白天的时间大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如果能够将校园环境变成学生研究、学习生物的乐园,一方面便于老师采集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活动;另一方面还便于学生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学习兴趣。过去通常在校园里开辟一个生物园,既占用土地,又耗费资金。但如果把生物园的建设和校园绿化整合起来,既能达到生物园建设的需要,又能起到绿化、美化校园的效果。生态校园既不是单纯的生物园,又与校园的一般的绿化、美化不同,它具有两种功效,体现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苏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