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由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该组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没有签约的女大学生中农村籍女大学生比城市籍女大学生要多出三分之一。而在我校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48%的农村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形势比城市户籍的大学生差。作为师范院校的农村女大学生她们就业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除了教师就没有其他的选择,而现在教育系统可以说是呈饱和状态,因此,她们的就业率困难十分明显。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社会因素
随着高校的扩招,农村女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导致供过于求,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大学生也不再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当前还是有部分用人单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缺乏创造力和开拓力,也就尽量避免录用女性。再次,现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歧视性政策、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也加剧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家庭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农村女大学生认为阻碍她们顺利就业的因素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如意,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因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关系户,所以需要用钱的地方会很多。而且在填报志愿和择业过程中家长往往不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好多农村女大学生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师范院校,在毕业就业时,又因为家庭的压力而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事业单位。
·农村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你觉得农村女大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大有欠缺”,38%的同学选择了交际能力,34%的同学则认为是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许多农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挑战精神,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就业期望方面,农村女大学生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自高自大,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到基层锻炼,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要么自卑胆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害怕寻找工作。
解决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社会方面
要提倡民主、文明、公正的性别文化,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形成有利于女性充分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特别是用人单位应当认识到女性永远要背负生育这个重任,应该得到关怀和支持,而不应该成为就业的障碍。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女大学生的优势,她们往往做事认真、细致,能吃苦耐劳,与男生相比具有更好的形象思维。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考虑,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全盘否定。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起点,父母的职业愿望会对子女的择业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父母不要给贫困女大学生过多的就业期盼和过高的就业期许,这能够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父母在其子女遭遇就业挫折时,要给予更多关怀和鼓励,这是农村女大学生走出自卑迈向自强的精神动力。
·农村女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重视自我完善
作为地州师范院校的农村女大学生们,应自觉地把大学生活同自己的求职择业及今后的成才紧密的结合起来,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大一就开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锻炼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积极参加校园的各项活动,在各类型不同的平台上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适时抓住就业的机遇。
总而言之,农村女大学生作为就业中的一个群体,要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就业局势,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赵敏: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张春涛:云南省嵩明县第二中学)
由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该组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没有签约的女大学生中农村籍女大学生比城市籍女大学生要多出三分之一。而在我校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48%的农村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形势比城市户籍的大学生差。作为师范院校的农村女大学生她们就业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除了教师就没有其他的选择,而现在教育系统可以说是呈饱和状态,因此,她们的就业率困难十分明显。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社会因素
随着高校的扩招,农村女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导致供过于求,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大学生也不再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当前还是有部分用人单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缺乏创造力和开拓力,也就尽量避免录用女性。再次,现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歧视性政策、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也加剧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家庭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农村女大学生认为阻碍她们顺利就业的因素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如意,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因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关系户,所以需要用钱的地方会很多。而且在填报志愿和择业过程中家长往往不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好多农村女大学生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师范院校,在毕业就业时,又因为家庭的压力而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事业单位。
·农村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你觉得农村女大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大有欠缺”,38%的同学选择了交际能力,34%的同学则认为是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许多农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挑战精神,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就业期望方面,农村女大学生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自高自大,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到基层锻炼,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要么自卑胆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害怕寻找工作。
解决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社会方面
要提倡民主、文明、公正的性别文化,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形成有利于女性充分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特别是用人单位应当认识到女性永远要背负生育这个重任,应该得到关怀和支持,而不应该成为就业的障碍。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女大学生的优势,她们往往做事认真、细致,能吃苦耐劳,与男生相比具有更好的形象思维。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考虑,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全盘否定。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起点,父母的职业愿望会对子女的择业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父母不要给贫困女大学生过多的就业期盼和过高的就业期许,这能够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父母在其子女遭遇就业挫折时,要给予更多关怀和鼓励,这是农村女大学生走出自卑迈向自强的精神动力。
·农村女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重视自我完善
作为地州师范院校的农村女大学生们,应自觉地把大学生活同自己的求职择业及今后的成才紧密的结合起来,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大一就开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锻炼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积极参加校园的各项活动,在各类型不同的平台上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适时抓住就业的机遇。
总而言之,农村女大学生作为就业中的一个群体,要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就业局势,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赵敏: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张春涛:云南省嵩明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