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创新精神,那么,社会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推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学拥有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学科优势,小学教学的对象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孩子。这两个条件为在小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就能获取自信和力量。教师的亲切是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感,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对学生要耐心,有信心,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这时,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二、主动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这是我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训言。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质疑,那么,他将很难进行创新和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头脑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首先,培养学生寻求疑问的意识。让学生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关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质疑。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在这一句中寻找疑点:仅仅是鲁迅在夸耀自己的记性好吗?还是在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课文中,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鲁迅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找和思考,学生能更深一层品味其中的话语,体会课文的内涵。因此,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肯定学生的寻找结果,激发他们寻找疑问的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乐于在课文中寻找疑点,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创新思考。
三、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为创新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百篇左右的课文,每篇课文不论是选材、立意,还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有充满了创造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元素。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同时也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可以欣赏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还了解了现代生活中多样的“新型玻璃”和新奇的“电脑管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描述的这些物品是人类创造的结晶,它们在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教育中也最具有说服力。而课文中讲述的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创造品质,必然会对学生的精神与灵魂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元素,充分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自主学习,拓展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辅体,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时,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学习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快速地阅读全篇课文,然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谈谈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习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激发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春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戴敏.《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3]曹红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5]向盖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6]叶惠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就能获取自信和力量。教师的亲切是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感,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对学生要耐心,有信心,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这时,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二、主动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这是我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训言。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质疑,那么,他将很难进行创新和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头脑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首先,培养学生寻求疑问的意识。让学生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关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质疑。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在这一句中寻找疑点:仅仅是鲁迅在夸耀自己的记性好吗?还是在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课文中,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鲁迅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找和思考,学生能更深一层品味其中的话语,体会课文的内涵。因此,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肯定学生的寻找结果,激发他们寻找疑问的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乐于在课文中寻找疑点,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创新思考。
三、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为创新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百篇左右的课文,每篇课文不论是选材、立意,还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有充满了创造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元素。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同时也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可以欣赏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还了解了现代生活中多样的“新型玻璃”和新奇的“电脑管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描述的这些物品是人类创造的结晶,它们在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教育中也最具有说服力。而课文中讲述的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创造品质,必然会对学生的精神与灵魂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元素,充分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自主学习,拓展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辅体,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时,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学习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快速地阅读全篇课文,然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谈谈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习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激发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春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戴敏.《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3]曹红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5]向盖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6]叶惠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