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出版社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一切工作的指南,以是否有利于出版社长远发展为各项具体工作的评判准则。现以我校出版社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出版 三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00-00
1 概述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农大社)建立于?1985年,是中央级重点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大学出版社,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农业类教材出版基地。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著、译著、教材和农业科技图书,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服务三农战略的办社方向,为中国的三农事业服务的办社宗旨,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发展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大社找准定位,集中力量,坚持走有专业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院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与农业院校主要专业方向相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等专业品牌,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几年来,农大社的6套近百种图书均入选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的服务“三农”优秀图书行列;2种图书获全国书刊发行优秀畅销书奖,4种被大学版协评选为优秀畅销书;两年中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价值80余万元。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社“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中国农业大学鉴于农大社在近3年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在2006年全校校办企业工作总结大会上,特授予该社产业进步奖。
2 应对策略
2.1 科学定位,发挥优势
农大社作为大学出版社,服务教学与科研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主动地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及时出版反映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学生培养目标的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学科的改造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在重点教材的开发上,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优势,建设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规划教材,同时保持与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联系,出版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专著。另外,农大社还积极保持与相关专业委员会的联系,以获得及时的教材出版信息,配合出版了一批北京市级精品教材。
在出版体系上,农大社采取以研究生和本科的高端教材为主,高职高专教材逐步跟上的策略,即抓住高端教材不放松,同时发展高职高专教材。依托学校的骨干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优秀产品,并直接参与了学校和院系的专著的规划和出版,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贡献了力量,
起到了作为学校“教辅单位”应有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大社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农大社自己的立项教材越来越被众多的高校领导与老师所重视,教材优势也越来越被众多的高校老师认可。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批准通过,到“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审批,农大社可谓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前所未有的肯定。农大社的教材使用量在2005—2006年在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
2.2 态度严谨,打造精品
农大社的社委会成立之时就确定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出版选题上,决不跟风,甘于寂寞地长年服务在农业选题上。正是凭借着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农大社最近出版的400多种教材中,有80多种教材被教育部审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有13种教材被审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外还出版了研究生教材、中央农广校教材、普通农业中学绿色证书教育教材、农业部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等。出版社正初步成为以农业院校本科教材为主,上下延伸,多品种、多系列的农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2.2.1 优秀的图书品牌,必须有—支一流的作者队伍和能同专家对话的编辑队伍。农大社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社长、副社长、副总编辑及社长助理组成的社委会领导小组。全社人员在这个小组的统一协调、组织下开展工作。出版社不仅聘请了业内资深的农业专家作为顾问,共同策划选题、审稿,而且每年都会召开有国内著名教授和学者参加的“本科/高职高专教材发展研讨会”。这样,在与专家联系、合作的同时,出版社还可以了解到有关学校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而使已出版和计划出版的图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每年都要派出数拨选题策划人员在社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学校和科研院所,直接面向终端读者,与老师面对面,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2.2.2 把握机遇,提升团队战斗力。“十一五”之际,出版社在社委会的统筹安排下,成立了专门的申报材料整理小组,以实现各部门间申报选题的协调管理。上报的200余种产品最终有122种获准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中,远远超过参与申报的271家出版社平均36种的申报成功数,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农业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将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主干,通过“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出版带动其他教材的出版,力争在骨干教材领域打造系列精品教材,并在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在社委会的统一规划下,农大社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重点。全面总结分析现有本科教材的成功与不足,巩固已有较好基础的优势学科的教材,加强更新、配套,实现教材的全面升级,加强在适用性、创新性、立体化方面的研发;紧密追踪新兴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开拓新的增长点,加大高职高专教材和中等职业技术教材的开发力度,形成与本科教材并驾齐驱的局面,争取成为农业领域主要的教材出版基地。
2.2.3 优秀的图书,必须有一支过得硬的发行团队。近两年来,伴随着大小经济实体如高校教材代办站、书店等对高校教材供应的介入,教材市场趋向开放。为此,各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及时对教材建设与供应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及改革。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学校、任课教师、教材经营等不同的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势下,要求出版社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发行队伍。个人的综合工作能力必须大大提高。作为图书发行员,必须拥用发行、策划、组稿、宣传营销的能力,甚至书稿加工的过程也必须基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只有把员工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使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中。
2.3 拓宽领域,开发品牌
农大社在发展中逐步树立起了长远的品牌发展意识,即综合发挥品牌优势,带动相关领域图书的发展,进而促进原有品牌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3.1 认真规划,形成体系。随着本科教材,特别是食品专业系列图书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农大社围绕着这个专业系列又推出了一批相关的参考用书,如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导师、教授李里特担刚主编的、反应国内最热闹话题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一套5本,内容涵盖了与国人联系最密切的乳品、果品、蔬菜、豆制品、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生产指导。同时,还引进了一批国外优秀食品工业方面的专著如《食品安全手册》、《现代乳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等以馈国内广大读者。
2.3.2 服务“三农”是使命所在。农大社自成立以来就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农大社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三农”图书经济效益不高,他们却从来未曾忘记过自己的重任,一直把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图书作为出版社重要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围绕党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在“三农”的出版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农大特色”,出版了一系列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适用图书。
以2006年为例,正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农大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准备,于2007年年初,推出了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作序并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人发学院的一批实战派专家担任作者编写而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智丛书”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丛书”等。与社会上的同类图书相比,农大社出版的该系列图书因其通俗性、实用性而脱颖而出,成为新农村建设类图书的一大亮点。丛书的目的是传播增加财富的智慧、指点通向财富的道路,提升新农村自身聚财、生财的执行力,开发或增强新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们深信,努力扩大本套丛书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未来展望
3.1 注重选题策划及开发,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集中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材精品,逐步成为现代农业教育资源的集成、开发和提供商。提倡内容创新,走研发路线,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学校的差异性组织教材编写。区别处理新兴学科、发展中学科和经典学科,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当今的学科进展固化到教材中,使每本教材都体现出先进性、先导性和创新性。加强教材表现形式的创新,结合纸质教材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立体化配套教材,实现纸质、电子、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出版形式的有机结合。
3.2 紧紧依靠本校的优势作者和学科资源,确保图书的创新性、前沿性和权威性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已经列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立项的学术专著和译著选题共计200种,其中农业领域科学家论著100种,译著100种。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将在下一步的学术著作出版中,他们拟定了把握中心,占领制高点,抓住创新点,填补空白点的战略方针,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围绕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畜禽疫病防治、良种工程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选题开发。,出版一批全面反映农业科研领域最新成就,代表我国农业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最高水准,在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传世之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建设成为农业学科最重要的学术出版基地。
3.3 贴近农民,立足根本
农大社多年来采取的出版策略之一就是贴近农民。以农民所急、农村所需为选题开发的依据.以内容新、技术好、农民用得上、看得懂、学得会作为编写原则,以服务“三农”的培训教材作为科技图书出版的重点,强化已经形成的畜牧兽医类科技图书的特色,向产品深加工、贮运等农民增收方向扩展,成规模、成系列、有针对性地出版面向农村、农民的科技丛书。把农大社打造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培训教材基地,将是农大社未来几年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农大社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虽然任务重、困难多。但是,只要全社人员在以党为领导核心的社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农大社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出版 三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00-00
1 概述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农大社)建立于?1985年,是中央级重点大学出版社。建社以来,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大学出版社,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农业类教材出版基地。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著、译著、教材和农业科技图书,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服务三农战略的办社方向,为中国的三农事业服务的办社宗旨,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发展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大社找准定位,集中力量,坚持走有专业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院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与农业院校主要专业方向相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等专业品牌,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几年来,农大社的6套近百种图书均入选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的服务“三农”优秀图书行列;2种图书获全国书刊发行优秀畅销书奖,4种被大学版协评选为优秀畅销书;两年中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价值80余万元。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社“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中国农业大学鉴于农大社在近3年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在2006年全校校办企业工作总结大会上,特授予该社产业进步奖。
2 应对策略
2.1 科学定位,发挥优势
农大社作为大学出版社,服务教学与科研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主动地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及时出版反映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学生培养目标的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学科的改造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在重点教材的开发上,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优势,建设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规划教材,同时保持与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联系,出版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专著。另外,农大社还积极保持与相关专业委员会的联系,以获得及时的教材出版信息,配合出版了一批北京市级精品教材。
在出版体系上,农大社采取以研究生和本科的高端教材为主,高职高专教材逐步跟上的策略,即抓住高端教材不放松,同时发展高职高专教材。依托学校的骨干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优秀产品,并直接参与了学校和院系的专著的规划和出版,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贡献了力量,
起到了作为学校“教辅单位”应有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大社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农大社自己的立项教材越来越被众多的高校领导与老师所重视,教材优势也越来越被众多的高校老师认可。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批准通过,到“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审批,农大社可谓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前所未有的肯定。农大社的教材使用量在2005—2006年在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
2.2 态度严谨,打造精品
农大社的社委会成立之时就确定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出版选题上,决不跟风,甘于寂寞地长年服务在农业选题上。正是凭借着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农大社最近出版的400多种教材中,有80多种教材被教育部审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有13种教材被审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外还出版了研究生教材、中央农广校教材、普通农业中学绿色证书教育教材、农业部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等。出版社正初步成为以农业院校本科教材为主,上下延伸,多品种、多系列的农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2.2.1 优秀的图书品牌,必须有—支一流的作者队伍和能同专家对话的编辑队伍。农大社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社长、副社长、副总编辑及社长助理组成的社委会领导小组。全社人员在这个小组的统一协调、组织下开展工作。出版社不仅聘请了业内资深的农业专家作为顾问,共同策划选题、审稿,而且每年都会召开有国内著名教授和学者参加的“本科/高职高专教材发展研讨会”。这样,在与专家联系、合作的同时,出版社还可以了解到有关学校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而使已出版和计划出版的图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每年都要派出数拨选题策划人员在社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学校和科研院所,直接面向终端读者,与老师面对面,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2.2.2 把握机遇,提升团队战斗力。“十一五”之际,出版社在社委会的统筹安排下,成立了专门的申报材料整理小组,以实现各部门间申报选题的协调管理。上报的200余种产品最终有122种获准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中,远远超过参与申报的271家出版社平均36种的申报成功数,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农业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将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主干,通过“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出版带动其他教材的出版,力争在骨干教材领域打造系列精品教材,并在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在社委会的统一规划下,农大社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重点。全面总结分析现有本科教材的成功与不足,巩固已有较好基础的优势学科的教材,加强更新、配套,实现教材的全面升级,加强在适用性、创新性、立体化方面的研发;紧密追踪新兴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开拓新的增长点,加大高职高专教材和中等职业技术教材的开发力度,形成与本科教材并驾齐驱的局面,争取成为农业领域主要的教材出版基地。
2.2.3 优秀的图书,必须有一支过得硬的发行团队。近两年来,伴随着大小经济实体如高校教材代办站、书店等对高校教材供应的介入,教材市场趋向开放。为此,各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及时对教材建设与供应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及改革。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学校、任课教师、教材经营等不同的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势下,要求出版社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发行队伍。个人的综合工作能力必须大大提高。作为图书发行员,必须拥用发行、策划、组稿、宣传营销的能力,甚至书稿加工的过程也必须基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只有把员工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使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中。
2.3 拓宽领域,开发品牌
农大社在发展中逐步树立起了长远的品牌发展意识,即综合发挥品牌优势,带动相关领域图书的发展,进而促进原有品牌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3.1 认真规划,形成体系。随着本科教材,特别是食品专业系列图书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农大社围绕着这个专业系列又推出了一批相关的参考用书,如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导师、教授李里特担刚主编的、反应国内最热闹话题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一套5本,内容涵盖了与国人联系最密切的乳品、果品、蔬菜、豆制品、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生产指导。同时,还引进了一批国外优秀食品工业方面的专著如《食品安全手册》、《现代乳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等以馈国内广大读者。
2.3.2 服务“三农”是使命所在。农大社自成立以来就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农大社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三农”图书经济效益不高,他们却从来未曾忘记过自己的重任,一直把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图书作为出版社重要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围绕党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在“三农”的出版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农大特色”,出版了一系列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适用图书。
以2006年为例,正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农大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准备,于2007年年初,推出了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作序并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人发学院的一批实战派专家担任作者编写而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智丛书”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丛书”等。与社会上的同类图书相比,农大社出版的该系列图书因其通俗性、实用性而脱颖而出,成为新农村建设类图书的一大亮点。丛书的目的是传播增加财富的智慧、指点通向财富的道路,提升新农村自身聚财、生财的执行力,开发或增强新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们深信,努力扩大本套丛书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未来展望
3.1 注重选题策划及开发,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集中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材精品,逐步成为现代农业教育资源的集成、开发和提供商。提倡内容创新,走研发路线,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学校的差异性组织教材编写。区别处理新兴学科、发展中学科和经典学科,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当今的学科进展固化到教材中,使每本教材都体现出先进性、先导性和创新性。加强教材表现形式的创新,结合纸质教材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立体化配套教材,实现纸质、电子、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出版形式的有机结合。
3.2 紧紧依靠本校的优势作者和学科资源,确保图书的创新性、前沿性和权威性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已经列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立项的学术专著和译著选题共计200种,其中农业领域科学家论著100种,译著100种。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将在下一步的学术著作出版中,他们拟定了把握中心,占领制高点,抓住创新点,填补空白点的战略方针,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围绕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畜禽疫病防治、良种工程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选题开发。,出版一批全面反映农业科研领域最新成就,代表我国农业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最高水准,在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传世之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建设成为农业学科最重要的学术出版基地。
3.3 贴近农民,立足根本
农大社多年来采取的出版策略之一就是贴近农民。以农民所急、农村所需为选题开发的依据.以内容新、技术好、农民用得上、看得懂、学得会作为编写原则,以服务“三农”的培训教材作为科技图书出版的重点,强化已经形成的畜牧兽医类科技图书的特色,向产品深加工、贮运等农民增收方向扩展,成规模、成系列、有针对性地出版面向农村、农民的科技丛书。把农大社打造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培训教材基地,将是农大社未来几年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农大社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虽然任务重、困难多。但是,只要全社人员在以党为领导核心的社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农大社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