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心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 2012年 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患者135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68例及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和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42-02
尿毒症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造成肾实质广泛性损害,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尚无法根治,须患者终生面对[1]。它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患者往往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影响其治疗[2]。本研究选取2007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68例进行心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 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135例,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龄41~75岁,平均(48.92±7.56)岁。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68例及对照组67例,干预组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0~74岁,平均(49.10±6.98)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1~75岁,平均(49.67±8.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相关心理干预。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细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 尿毒症期患者经过了漫长的治疗,身体机能越来越弱, 而且由于肾病及并发症使得患者长期卧床,体质虚弱。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就诊时即诊断为尿毒症,对这些患者,心理上不能接受,表现出来就是否认病情。针对其行为,护理人员要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保护残余肾功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延缓疾病进展。
1.3.2 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 积极的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家庭、社会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患者的家属、朋友交流,鼓励他们主动关心、体谅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精神支持,从而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对疾病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促进肾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3.3 了解并想办法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尿毒症患者主要依赖血透这种终生性的、复杂而昂贵的治疗方式而生存,而或者本身由于疾病和治疗,基本丧失了经济能力、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心理压力大,家庭成员的负担和压力也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了解其需要进行指导,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1.3.4 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对其进行情感支持 对患者内心恐惧、焦虑情绪,护士应加强沟通,使其发泄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如室外散步,下棋,绘画,欣赏音乐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干预成效的关键。针对患者出现的拒绝治疗、自暴自弃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勤交流,勤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进行正确的引导[3]。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和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4]。HAMD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2分为中;3分为重;4分为极重。SF-36量表:评分为0~100分,表示患者的功能状态由差到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尿毒症即体内各种毒物和代谢产物大量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引起消化道、心、肺、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全身广泛的中毒症状及机能损害。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而且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尿毒症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劣的情绪和负性的心理,可降低患者对移植肾的容受性,导致疾病恶化,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利于术后的免疫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心理干预治疗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辅助治疗措施[5-6]。
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具体描述心理状态,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专业护士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能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不仅在临床治疗上,而且要从心理上理解、关心患者,随时观察其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7]。 心理问题对尿毒症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影响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和药物的吸收利用和治疗措施的效能;并且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侧重于描述个体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及生活对个人的影响,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综合测量。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不良情绪以及由于生理机能而带来的生活限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因素。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问题是影响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开群.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4,17(5):814-815.
[2] 李蔚颖,张丽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225.
[3] 杨热电,叶满燕,邱玲.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尿毒症期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8(1):141-142.
[4]王冬云.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难点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24,139.
[5] 赵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353-354.
[6] 周立梅.尿毒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29):233.
[7] 杨景明,柳竹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突变对同室病友心理影响的预防及应对措施[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4):371.
(收稿日期:2013-06-27)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42-02
尿毒症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造成肾实质广泛性损害,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尚无法根治,须患者终生面对[1]。它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患者往往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影响其治疗[2]。本研究选取2007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68例进行心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 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135例,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龄41~75岁,平均(48.92±7.56)岁。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68例及对照组67例,干预组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0~74岁,平均(49.10±6.98)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1~75岁,平均(49.67±8.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相关心理干预。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细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 尿毒症期患者经过了漫长的治疗,身体机能越来越弱, 而且由于肾病及并发症使得患者长期卧床,体质虚弱。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就诊时即诊断为尿毒症,对这些患者,心理上不能接受,表现出来就是否认病情。针对其行为,护理人员要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保护残余肾功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延缓疾病进展。
1.3.2 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 积极的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家庭、社会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患者的家属、朋友交流,鼓励他们主动关心、体谅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精神支持,从而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对疾病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促进肾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3.3 了解并想办法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尿毒症患者主要依赖血透这种终生性的、复杂而昂贵的治疗方式而生存,而或者本身由于疾病和治疗,基本丧失了经济能力、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心理压力大,家庭成员的负担和压力也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了解其需要进行指导,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1.3.4 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对其进行情感支持 对患者内心恐惧、焦虑情绪,护士应加强沟通,使其发泄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如室外散步,下棋,绘画,欣赏音乐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干预成效的关键。针对患者出现的拒绝治疗、自暴自弃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勤交流,勤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进行正确的引导[3]。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和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4]。HAMD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2分为中;3分为重;4分为极重。SF-36量表:评分为0~100分,表示患者的功能状态由差到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尿毒症即体内各种毒物和代谢产物大量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引起消化道、心、肺、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全身广泛的中毒症状及机能损害。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而且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尿毒症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劣的情绪和负性的心理,可降低患者对移植肾的容受性,导致疾病恶化,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利于术后的免疫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心理干预治疗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辅助治疗措施[5-6]。
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具体描述心理状态,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专业护士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能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不仅在临床治疗上,而且要从心理上理解、关心患者,随时观察其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7]。 心理问题对尿毒症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影响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和药物的吸收利用和治疗措施的效能;并且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侧重于描述个体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及生活对个人的影响,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综合测量。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不良情绪以及由于生理机能而带来的生活限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因素。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问题是影响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开群.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4,17(5):814-815.
[2] 李蔚颖,张丽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225.
[3] 杨热电,叶满燕,邱玲.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尿毒症期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8(1):141-142.
[4]王冬云.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难点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24,139.
[5] 赵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353-354.
[6] 周立梅.尿毒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29):233.
[7] 杨景明,柳竹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突变对同室病友心理影响的预防及应对措施[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4):371.
(收稿日期: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