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利立法保护的思考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早熟化在现今越来越具象,法律上对儿童的定义并不明确且针对儿童的权利也没有具体的条文规定。很多人会质疑儿童是否能拥有权利,其拥有权利的意义和价值在哪。儿童属于特定的弱势群体,受到侵害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群体,我国应尽早制定操作性强的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保障儿童群体的生存权、受教育权、自我保护权。
  关键词:儿童早熟化;儿童权利;立法保护
  一、兒童权利的历史演变
  随着儿童解放运动的兴起,儿童权利问题真正成为西方学界普遍的研究热点,分为儿童权利反对派与儿童权利支持派两大观点对立的阵营。反对派认为:“如果允许我们使用常用的‘权利’一词来探讨动物或婴儿的权利,那么‘权利’的表达就是无意义的,因为这种表达将与其他不同道德情势中的表达相混淆,即在这些道德情势中用来表达一种特有权力的‘权利’不能够被其他的道德表达所取代。”支持者们则从“平等主体论”、“请求论”、“利益论”、“关系论”以及“赋权论”的角度对儿童持开放态度,将儿童权利看成是儿童成长为健康、有用的成人的手段。再看我国,对儿童权利的关注也颇多,这方面的专著浩瀚如烟,结合儿童观在历史上的演变,论证了儿童的权利主体资格。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会导致自身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儿童权利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儿童有自我保卫权。长期以来,儿童被视为成人的附属物,是需要外界呵护的一个群体。这种观念会给儿童以“我不能独自面对并解决困难”的错觉,儿童需要独立,需要呵护,更需要自我保卫。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些权利是休息权、闲暇权、游戏权(狭义)、娱乐权、文化和艺术活动权。游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就能从积极方面来促进儿童创新实践能力,为此家长与国家都负有对儿童游戏时监督与指导的义务。
  二、儿童权利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立宪旨趣上看,我国宪法属于儿童培育型宪法,其有关儿童权利的规定基于对儿童的两点价值判断:其一,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在整个年龄分层中属于最易受到欺骗和伤害的层级,需要各界无微不至的关怀;其二,儿童具有意义非凡的发展前景,就像投资一份拥有巨大回报的金融产品一样。这种立宪旨趣集中体现在我国宪法第46条和49条。宪法中对儿童的培育是基于公众对儿童权利赋予的关注,同样也需要更多的立法来强化完善。
  “儿童不是被造(made)成人的,他们是被生(born)成人的”从本源上看,儿童权利源于儿童同成人一样拥有自身固有的尊严与人格。在当代人权语境下,“普遍权利除了人类成员资格外别无所侍,一个人拥有人权仅需要其生而为人。”如果儿童被剥夺了权利,无论受到怎样的友善对待,他们都是旁人、圈外人,而非“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最易受到侵害的群体是儿童:据美国一项调查统计,未成年幼女被性侵的几率是19.7%,男童是7.9%;家庭暴力、校园暴力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儿童权利是一种预防性的手段,严厉的惩罚才是遏制犯罪的最好途径,事前防御比事后关怀要来的更加有效果。
  三、对儿童权利的路径探索
  Grace Abbott说过:“一个国家的进步,主要不取决于其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水平。”我国的总体GDP水平领先全球,而在儿童权利方面却相形见绌,故如何保证五尺之童,“大权在握”的局面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人以为,在我国,儿童权利的宪法重构路径分三步:第一,理念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对外界的评断都是主观的,如果有一种被大众普遍都接受的儿童权利的理念的出现,将会少走很多弯路。若是国家强制规定,又有一种国家“干涉”家庭的感觉,故第一步是建立好人们对儿童权利的理念;第二,将儿童权利融入宪法,一是特别确立儿童的宪法人格,二是增加儿童权利的条文,可以参照国外的条文;第三,充分实施。从上至下,一级一级的往下渗透,并且互相监督,定期抽样调查,或许可以成立一个儿童权利保护部门。
  近代以来,儿童权利在中国宪法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历程,儿童从受保护到自我护卫的局面也在逐渐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五尺之童,“大权在握”的局面一定会形成!
  参考文献:
  [1]Grace Abbott The Child and The Stat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M](1938)
  [2]搜狐新闻:《你知道吗?未成年女童被性侵的几率是19.7%,男童是7.9%》[N]2017.8.18
  [3]C.R.Margolin,Salvation Versus Liberation:the Movement for Children’s Rights in a Historical Context,25 Soc.Probs.441[M](1977-1978)
  [4]张扬:《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5]尚晓援等:《建立有效的中国儿童保护制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6]康树华、向泽选:《青少年法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郝卫江:《尊重儿童的权利》[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柳华文:《儿童权利与法律保护》[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9]管华:《儿童权利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权利和保障》[M]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林倩倩(1998年11月-),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7级金融学(主修)法学(辅修)学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语文教师所认可,名著导读课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试着论述名著导读的意义与内涵,名著导读的现状与危机,着重探讨名著导读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真实阅读;有效阅读  一、名著导读的意义与内涵  名著,是经受了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的筛选的历久不衰的畅销书。余秋雨说:“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找一些名著来垫底。”名著给读者以广博的知识,名著给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对各个领域女性处境、性别状况的沉思和探索,出现了一批独特的女性作家,以书写“女性个人化”为主题,蕴涵着男权社会的明显解构倾向。徐小斌九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本文试以《羽蛇》为例,论述其作品中的结构主义。  关键词:解构;逃离;男权;慈母  引言  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女性个人化写作”的热潮,并且在九十年代文坛引起激烈的讨论,在中国学者对各个领域女性处境、性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在微信、微博以及各类APP 客户端都成为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在这种现状下企业知名度提升也有了新的渠道与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则对企业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及策划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来发挥出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电视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新闻策划  0.引言  在新时期背景之下,企业电视新闻记者
期刊
摘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性设计是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巨大工程,因为城市环境设计强调美学和美感,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对城市环境进行设计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改造,这不仅关系对城市环境的改造,还要关注城市各群体之间的关联利益以及矛盾调解。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环境技术改造的过程中要反思多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环境艺术所具备的美学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当
期刊
摘要:新媒体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是最新一种的媒体形态,也称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艺术是在新媒体出现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学科门类,与原有的装置艺术、身体艺术等不大相同,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基础的,采用的创造和传播方式都是最新的科技成果,也称为数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则是通过视觉媒介将一些创作展示给观众的设计,在科技和新媒体的发展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基于此,本文将先阐述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这
期刊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活当中。很多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基于新媒体展示的交互设计方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如何在新时期进行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从而更好促进我国视觉传达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设计理念  1.视觉传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当代艺术中呈现借鉴“艺术符号”问题为主,通过中国近年以来当代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的主旨在于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性问题的一些表现手法和创作精神来进行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表达手法、灵感及其概念所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身份”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概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  关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创造性、即兴性和灵活性的发挥,所注重的是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主张音乐学习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音乐教育;立德树人;教学游戏化;“律动”教学;情境教学;有趣的  奥尔夫曾说:“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
期刊
摘要:不论是古今中外,妇女问题都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社会学课题和文学课题。中国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妇女解放运动逐渐兴起到新中国成立。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经历了两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段女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的历史。当我们重新埋头读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女性的呐喊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的内心伴随着她们的命运,与她们共同承受着女性血与泪的呼喊与挣扎,她们是那么的压抑,那么痛苦,同时又是那样的
期刊
摘要:韦伯的研究方法包含着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价值关联、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先对其进行一定梳理,寻找它对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斯?韦伯;价值关联;理想类型;价值中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下面将从韦伯讲起,探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与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