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街文化融合的变迁探寻规划新思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有着众多的历史街区,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今天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得以传承及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阳朔西街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走访、网络信息查询等,探寻上世纪末西街中外文化融合的历史现象以及湮灭的原因,结合韩国仁寺洞、上海新天地等历史街区文化融合发展案例,提出西街应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着重维持人文景观,并提出培育新的文化交融载体以再现新时代“西街传奇”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 阳朔西街,历史街区,文化融合,规划思路
  [Abstract] China has a historic district numerous, preserved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oday, how to inherit and fu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ultu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the issue. This paper takes Yangshuo West Stre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visits, network information query, search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West cultural fusion historical phenomenon and annihilation reasons, combined with the Insadong of Korea, Shanghai new world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cultural fusion and development case, the West should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ing mode, focuses on maintaining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carrier, new planning ideas to reproduce the new era of "Street legend".
  [Keywords] Yangshuo West Street, historic district, cult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其保护的对象是一片有生命的、正在使用的街区,是静态与活态的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重庆磁器口都是保护历史文化载体与内涵、改善生活环境并焕发经济活力的成功案例。西街有着中国众多历史街区所没有的独特的、自发的、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而产生的中外文化交融及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上个世纪末西街被冠以“地球村”的称号并引发了研究热潮,这些研究著述展现了上世纪末西街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在商业经济冲击下西街文化庸俗化的担忧,本文对史料及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及分析,旨在如何再现“西街传奇”。
  2.西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碧光万道绕城通,拥出莲峰接太空。一色翠屏开保障,人家都在书画中。——碧莲峰:清.廖学古[1]
  阳朔县位于中国广西的东北部,桂林市区东南,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美丽的山水是阳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桂林至阳朔八十多公里的漓江山水宛如一幅精致画卷令人沉醉,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传颂于世的赞美诗句。阳朔古镇以前是一个村落,名羊角村,秦时已有人定居。隋开皇十年(590年),县城由熙平迁来,取羊角的谐音定名阳朔,自此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历代相沿,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2]
  西街位于阳朔县东南方向,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全长1180米。西街是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在隋开皇十年设置陽朔县时,就已有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西街雏形。其西街的得名缘由其地理方位,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方向一段最长则叫西街[3]。一千多年来,西街一直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这种历史状态使西街保持了典型的南方村镇的传统风情和面貌。
  阳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千年来哺育了一大批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如声名远播的曹邺、诸葛平、苏术等等,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曾到阳朔演讲和授课,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在西街短暂居住并创作了大批山水画。历代无数文人骚客的游历及题诗作画为阳朔增添了风流文采,激扬了文化美名,使得古今一代一代的游客慕名而至。在阳朔,这种精英文化从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扎根于当地乡土文化之中。阳朔区域虽不广袤但地理环境独特,历史上大多数人家终年亦耕亦渔亦商,闲暇时多喜读诗书,又因民风朴素兼自然风光的催化,平日里交游者众,没有很严格的阶层等级制度,如曹邺等当地精英,都是当地“半农半乡绅”人家的子弟,他们在“精英文化”和“乡土文化”这两种文化形态中游弋自如,成为了两者的纽带和桥梁。这种良好的文化包容传统成了该区域重要的文化特质之一,并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再延续,直至今天。[4]
  
  
  图1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片1-2来源:作者自摄,图片3来源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
  1917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在西街东段一带租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经常路过阳朔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5]。这是西方文化第一次在西街的亮相。
  1978年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西街东头成了入境游客的专用码头。第一位来到阳朔西街的外国人是法国油画家毕可斯。古老的西街和神奇美妙的山光水色吸引了这位画家,他连续多次来到阳朔在西街居留,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并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引起轰动,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把对西街的新奇印象写到西方出版的旅游指南上[6],“那些从喧嚣的都市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走出来的西方人惊喜发现,碧莲峰下竟有这么一条古老而又时尚的街道。于是他们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在众多游客们的心中,阳朔西街已经成了候鸟的巢、水手的港、千里马的驿站、流浪者的家园。[7]”
  3.上世纪末中外文化在西街的交融
  3.1乡土文化氛围与西方文化中“平等、自由、博爱”思想相吻合
  阳朔居民自古以来半农半商亦多喜读诗书,没有明显的阶级等级,无数文人墨客过往其间,却并未商贾云集,土生土长的西街人纯朴、宽厚、好客,历史上其精英文化和乡土文化就因其包容的传统而得以融汇,独有的乡土氛围一起初便成为西方文化停留交汇并发展交融的土壤。
  3.2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强力吸引外来文化的探奇
  西街具有中国南方小镇独有的风韵和桂北民居的质朴典雅,翘角飞檐、古韵生香;西街人有着温馨、舒适、淡泊的生活;它拥有独特的风俗与节日,春节有舞龙与傩戏,中秋节有山歌对唱,以及源自宋代的漓江渔火节。在西方人看来,在惊艳绝伦的漓江山水中的西街,是一个活动的中国村镇博物馆、是中国南方传统乡土生活的体验地。
  3.3中外文化在西街的交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阳朔西方自助旅行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肤色、信仰、世界观及文化背景。背包客乐于与当地居民的深入接触体验当地生活,到居民家中吃饭、看表演、学中国功夫、汉语、绘画等。特殊兴趣旅游者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花上数月时间学习中国文化,在阳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学习太极、中国菜、书画、舞龙、象棋等培训课程;另外由于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峰怪岩,也使阳朔成为攀岩爱好者喜欢的地方,攀岩之余在西街停留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也是他们喜好的活动。短暂居留型游客由于等待签证、在阳朔教授英语等种种原因在阳朔停留,已相当于西街的短期居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较为深入。这些络绎不绝来到西街的西方自助旅行者们
  
  图2 上世纪末中外文化在西街的交融
  (图片1-2来源:作者自摄,图片3来源 http://www.fifisong.cn,图片4来源http://www.njcct.com/blog/post/544.html)
  对推动西街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极大影响。1993年,欧文在西街开办了阳朔第一所巴克兰外语学校,莉萨酒店开始做西餐[8],懒洋洋的西方人闲坐在街头,西街居民开始讲起流利的英语, 广告牌及餐馆的菜谱都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阳朔糍粑与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一起售卖,古老的中国画与国际前卫时尚比邻而居,西街成为中国最大的英语角、跨国婚恋发育地,成就了上世纪末的“西街传奇”。
  
  4.西街独特的人文景观正在消失
  “农村人在这里看到都市的现代文明与繁华热闹,都市人在这里看到了乡村得古朴自然与和谐。外国人在阳朔县城看到了西街的东方情调,中国人在西街上看到了异国风情,外国游客到这里就像到了东方伊甸园,中国人到这就像到了美国西部牛仔城一样,各得其所。[9]”-- 王咏.《阳朔西街》,2003.
  1999年起阳朔县按照“保存历史信息,传承历史文化”的要求对西街进行了保护性整治:恢复路面为石板路,管线埋地;沿街立面修葺再现传统的“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吊阳台、木格窗、青石墙群”的桂北民居特色;将一些历史遗物如古井等复原;商户内部装修使用灰、白色,招牌采用木质[10]。整治后的西街成功再现了漓江优美山水背景下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图3西街商业的嬉戏化、狂欢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历史上的西街长期保持着一种“半村半店”的古朴风貌,这种状态使西街保持着桂北村镇传统的民族风情和商业文化氛围,正如历史上岭南文化的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等特点,曾经的西街具有鲜明的随性安逸的休闲商业文化。经营西街的店主有较多的西方旅游爱好者、艺术家,有着独立的思想与要求,快乐、自由、嬉戏地生活是他们内在的促生商业活动的动机,而西街也成为他们远离无所不在的物质主义的避风港[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意识形态已发生重大转变,那些过去年代质朴的气息,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西街人出租店铺、搬离西街或是全力从事旅游业,血脉宗亲已散零,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改变,西街上众多以盈利为目标的外来旅游服务小企业取代了原本朴实的店铺,越来越多世俗酒吧入驻西街,西街成为一条失去传统生活气息的纯粹的现代旅游商业街,闹人的喧
  
  
  图4独特的人文景观正在消失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嚣隔断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淡泊出世的生活态度已不复存在[12],而这正是当初吸引来自喧嚣世界的西方人停驻的精神内核,作为文化交融载体的西方居留者,正在逐渐远离西街。如今在西街上出现的西方人,多属于一闪而过的团体游客,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各地旅游商业街有着相似面孔的“特色”小商品,它们已经被过度的展示与出售;全球连锁经营店的醒目招牌横亘于碧水青山间,旅行者们恍若间来到了又一个有着同样面孔的城市。
  5.“西街传奇”延续策略
  5.1 历史街区文化融合发展借鉴
  韩国首尔仁寺洞在朝鲜时代(1392-1910年)是官府和两班贵族私宅密集的地方。日本占领韩国的后期,仁寺洞没落的两班贵族把家中物品拿来变卖,一些古董店应运而生。1980年起仁寺洞从居住功能向传播文化艺术的历史街区转变,将仁寺洞作为了韩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仁寺洞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业种规模上没有太大变化,一直维持最大比重。对选定为鼓励设施的行业,进行租税减免及融资支援等积极支持;对准鼓励业种则作为仁寺洞文化设施进行宣传活动;对仁寺洞规划限制的行业以间接的手段进行最大限度的排斥。如今的仁寺洞已经成为国外游客到韩国必游之地,在吸取外来文化、快速发展的韩国首尔,仁寺洞依然延续其特有的传统,大力传播韩国文化。
  上海新天地石库门住宅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是上海弄堂建筑中极富特色的部分,它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因起源于租界内同时又具有西方民居的特色,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海派文化的一个核心符号。作为体现上海历史风貌的街区,1997年始建的上海新天地在其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有其成功之处。由政府主导的统一规划和集中改造,使传统石库门建筑得到精心修护,最大限度保留了其作为历史街区的历史氛围,并每年举办各种文化庆典活动以延续传统文化。新天地是明确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大型购物、娱乐、休闲中心,入驻的都是老字号及个性独特的商户,在租户装修、营运、服务方面,都做到统一管理、严格监管,是一个理想的既保留城市人文气质又宣扬物质文明的案例,被公认为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
  西街与仁寺洞及新天地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传奇性,它是由民间自发而非政府主导,它位于桂北小镇而非繁华都市。1999年阳朔县对西街建筑进行了保护性整治,但现今的西街,有着传统建筑的外壳,却未能留存传统文化的内核、或如新天地所代表的现代物质文明,而成了各地小商品联展场所以及属于夜晚的酒吧街。西街需要借鉴仁寺洞及新天地,进行政府主导的统一规划及严格监管,制定较严格的商户准入制度,使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业种及国外经营者开设的特色商店维持最大比重;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当地居民及外国友人广泛参与到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中;最重要的,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留住原有的西方经营者及原住民,使其不因逐渐高昂的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而被迫离开西街,正是他们,见证和传承了“西街传奇”。
  5.2 “失而复生”的规划延续策略
  西街文化融合仍在追逐金钱的浪潮中持续向前,但它融合的是现代城市的喧嚣及庸俗、追求的是急功近利及俗世的狂欢,乡土文化與西方交融的人文景观正在逐渐远离,曾有的独特的人文气息被商业经济的浪潮裹胁如滚滚东逝水,而不能复返。现代西街的俗世文化,不被土生土长的民众所接受,不被远道而来希翼体验中国传统小镇风情的西方背包客所接受,更不被侵淫于喧闹都市中而寻求一方慵懒休闲之地的国内游客所接受,在徒有其名的光环下,“西街传奇”终将昙花一现。
  追寻西街成为洋人街的最起初,它通过一个专供境外游客的码头,被西方的自助旅行者所发现,那时的西街拥有古朴的慵懒气息,在秀丽的山水间,安静的街道边,暖暖的阳光下,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懒洋洋的时光,一切美好而舒适。
  位于漓江优美山水中的有待发掘的古镇,仍保存着桂北独有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的传统建筑。而政府需要做的,是除了西街码头外,在合适的地点提供给西方自助旅行者另一个专用的码头,让喧嚣的继续它的狂欢,让恬淡的自去遇见它的宁静,等待着再一次美好的停留与交汇,一个“后西街时代”的来临。
  黄姚古镇:想在漓江上泛舟,想在群山怀抱里悠悠睡去,想在梦里的画中游,但又害怕挤在桂林阳朔的人群里,踌躇间发现黄姚古镇,仅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便已足够前往的动力。夕阳西下时我到达古镇,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黄姚天然的屏障,碧绿的姚江从镇中缓缓流过,成片翠竹和巨大的古榕树倒映水中。远处群山环抱,近处古屋盘踞一方,这样的宁静祥和击中我的神经,我知道来对地方了。安顿后已是夜幕降临,穿梭在古城内,幽静的街道,红色的灯笼,皎洁的明月,这样的夜晚恍若隔世了。旅行时总盼望能逃离现实,黄姚居然这么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转载自搜狐旅游http://travel.sohu.com/20120630/n346939463.shtml)
  兴坪古镇:时值旅游淡季,小镇里人烟稀少,小巷两旁的多间商店大门紧闭,一些小食店也只有几个当地人在就餐,偶见几位老人坐在门前聊天,有些屋内几人聚在一起打牌,从几处窗户升起几缕炊烟。民居虽旧但不觉松散,一栋栋紧密地相连也显有致。青石板错落的地面,没有丝毫的凸凹不平,反而略显光滑平坦。在小镇内居然还有一处县级文物古戏台,可见兴坪古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娱。我在小巷里漫步,不为赏景购物,只是希望体会小镇的休闲与宁静,感受其悠远与古朴。(转载自携程游记http://you.ctrip.com/travels/guilin28/1055728.html)
  朝龙村:荷兰人阿卡经营的“荷兰饭店”居于村落深处,外表很不起眼,完全是利用农家房屋改造的,还保留着原先的土坯墙,内部装修也不豪华。一个外国人,显然更懂得外国人的心理:到中国的乡间旅游,就得真正品味乡间的情调。朝龙村几公里外的矮山门的“格格树饭店”由一对年轻的荷兰夫妇开设,男的叫喀斯特,原来是荷兰的导游……如今老婆孩子都在这里安家了。饭店餐厅里的相册,详细记载了他们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转载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53736010096r1.html)
  6.结语
  西街的乡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得到了较好的融合,获得了新的活力,成就了上个世纪末的“西街传奇”,但却随着时代的大潮湮没而去。“西街传奇”的精神和文化不可被复制,也无法再回复,它是一个特定的时期、特有的聚合。我们期待的,是在这仍然秀美的青山碧水间,乡土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再一次与西方文化的相遇。
  
  [参考文献]
  [1] 张岳靈.广西省阳朔县志[M]. 影印1936(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374.
  [2][3][5]陽朔县志编撰委员会编.阳朔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6]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2.
  [7] 王咏.阳朔西街纪事.广西文学[J],2000(3).
  [8] 吕丽莉.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桂林阳朔县为例[J].现代商业,2009,(9):1.
  [9] 王咏.阳朔西街[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19.
  [10] 蒋丽,周彦.阳朔西街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6,(8):40-43.
  [11][12] 覃庆辉,张叔宁.浅谈西街文化的后现代批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与身体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提升教学艺术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习惯养成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8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
期刊
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小城市旧城再生的背景和意义之后,研究了转型期我国小城市旧城面临的独特问题。指出国内现有的城市更新理论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忽略了小城市的特殊性。以此为基础,利用城市可持续再生的理论,对小城市旧城可持续再生的对策加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再生;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小城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市也和大城
期刊
摘 要:在役桥梁中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裂缝最为常见,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均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役桥梁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板常见的裂缝及其成因,提出了裂缝的检测与观测裂缝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板裂缝检测观测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安全和畅通,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现阶段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在
期刊
摘要:本文就哈齐客专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作了一些介绍,希望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哈齐客专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是我国第一条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建设的高速铁路,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条开建的省内高速铁路。哈齐客运专线起点为哈尔滨站
期刊
摘要:从生活经历、思想内涵、艺术内涵、表现形式等角度,探讨柳青从《创业史》中折射出的艺术倾向和追求,认为柳青作品思想内涵深刻,表现形式卓越,艺术倾向鲜明,具有史诗性的特点,是同时代同题材作品中的典范。并以此作品巩固了作家在中过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柳青创业史艺术倾向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巨著,深刻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
期刊
摘要:在园林造景中,水生植物日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应景植物,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园林的整体风貌,而且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因此,水生植物在园林的美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体景观营造以贴近自然、迎合人们追求原生态的审美意识而受到大众的欢迎。本文通过调查当地一些公园水生植物造景的现状,总结出一些关于园林造景中水
期刊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独立的交通工具,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隧道工程。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大断面浅埋隧道属处的人口密集、建筑物多等环境特点,探讨其综合施工技术,从而达到安全、质量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问
期刊
摘要: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途径之一,继电保护装置广泛使用在变电站和断路器上,用于监测电网运行状态,记录故障类型,控制断路器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加深认识,并采取更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运行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今电力系统,已经发展为跨区、跨国联网、高度自动化运行的现代化系统。目前,我国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加,超载重载、交通渠化等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SMA路面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使用越来越频繁,在此浅析SMA材料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SMA 组成 特点 质量 控制 要点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SMA材料组成特点    如图所示SMA是一种间断级配骨架密实结构,由沥青结合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转换层施工重点、难点及施工方案比较,其次重点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最后探讨了结构转换层施工检测与效果分析。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各行业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