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舆论新挑战 提升新闻全球胜任力

来源 :一带一路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国际舆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针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本刊记者专访贾文山博士,解读面对当前舆情挑战如何有效应对,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新闻全球胜任力等问题。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中国在构建对外传播体系,加强国际话语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贾文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共建成效显著,有力推进了新型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和文明互鉴交流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国为配合“一帶一路”倡议开展的元首外交,主场外交,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和对外交理论的发展都作出了显著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外交话语权和全球话语权。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一带一路”学术成果国际化力度还不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为主题的对外传播的广度、力度和效度,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广度、力度和效度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和滞后。可以说,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宣成功有余,外宣严重不足。例如,通过谷歌学术( googlescholar)网站检索发现,有关“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成果在截至2019年末这6年间,全球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和著作总量达10万多篇/部,其中中文成果8万多篇/部,英文成果2万多篇/部。2万多篇/部英文学术成果有对“一带一路”持客观、中立、理解和支持态度,也有一些英文学术文章对“一带一路”持有误读、偏见。
  如果能通过外文翻译,以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表述在国际权威平台发表和出版,向全世界提供中国学术群体对“一带一路”全面、深度、细致和系统的认知和解读,不仅能为“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打下坚实基础,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也能为已有知识体系的充实、扩展和更新作出独特贡献。
  记者:在今年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您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出现了哪些特点和变化?
  贾文山:今年年初以来,我国面临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国内成功抗击了疫情,也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130多个国家抗疫提供了有力的援助,成功开拓了健康丝绸之路。但是,这一成功连同“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推进被某些国家误解为中国对全球领导权的挑战和争夺,招致污名化和打压。一方面,美国及其同盟国,运用长臂管辖手段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国全球企业,比如华为进行打压,胁迫其盟国放弃和排斥中国企业在其所在国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对中国多管齐下、极限施压,企图制造国内外恐慌局面,阻滞中国经济发展步伐,这两大挑战急需有力和有效的应对。
  记者:为应对当前舆论环境出现的挑战,加强国际交流中良性深度的沟通,我们有哪些应对举措?
  贾文山:随着“一带一路”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认知理解的需求已成为最紧要的需求。总体来讲,国内绝大多数致力于“一带一路”研究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学术性外文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学术交往机会不多、全球胜任力不足,不能满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另外,学界对国际发表和出版的渠道与程序不熟悉,国际发表或出版的途径不畅,许多高质量的思想理论和研究发现未能及时直接用外文推出,或用中外文同时推出。这极大地制约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限制了“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力。
  我建议,首先,我们急需大力培育和提升我国新闻传播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全球胜任力,尤其是全球沟通、交流、传播的能力和影响力。第二,运用新型信息和传媒科技手段为世界持续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和足够量的外文信息,新闻和思想理论性与学术性高的公共产品。最重要的是突出文明互鉴交流,民心相通。
  记者: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的基石,“讲好中国故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未来进一步加强沿线国家的沟通、理解、互信,我们还可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贾文山: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继续讲好国内扶贫和抗疫故事,重点讲好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和抗疫故事和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比如非洲、中亚和拉美地区国家的合作、援助等;另一方面,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的故事。此外,我们还可以派遣长期驻扎在这些国家的中国健康卫生医疗队、文教宣讲队和青年互访互学团队等与当地相关团体开展积极交流。更重要的是,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一带一路”研究和教育的交流与培训工作。例如,积极与国外相关学术刊物主编和出版社合作,主要面向国内拥有“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中文成果的学者和研究团队论文中译外的翻译、国际发表和著作出版领域。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学术成果走出国门、走出汉语圈,与全球范围内的“一带一路”学术研究实现成功交流与合作.
  责编:李卉嫔
其他文献
他有一个寓意令人印象深刻的中文名字——莫戈莳(莫过时);他喜欢驾驶跑车和摩托车,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他喜欢旅游,自2019年10月履新后短短两个月里,先后去了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重庆、昆明、三亚等很多城市和景点,他还想去哈尔滨走走,那座据说很多建筑都是由波兰人建造的城市,他更期望疫情过后能游遍中国大江南北。他就是第二任波兰驻成都总领事莫戈莳。  经过两个多月的预约,8月11日,记者终于走
期刊
这次元旦从省城回老家,说起来是回来搬家。  我们老家的村子要造水库的消息已传了一些年头,一直没有动静,我都早以为不造了。元旦前,我娘却打电话来说,这次是真的了,全村都要搬迁。我娘说,整个村庄都搬到镇里,过年前要将房子搬走,坟墓统一迁移到茶山上面的新公墓。  我娘和继父一家十多年前就搬到镇里了,有用的家什也早搬到镇里,老家那间房子早已空空荡荡。记得几年前打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锁进去看过,门窗飘摇,屋顶漏
期刊
可贵的肚子  上海青年石可贵能干活,饭量大。他长着一个娃娃脸,皮肤白嫩。沙漠地带的阳光毒辣,至多晒得他脸发红,反倒英俊,像个秋天的红苹果。  石可贵控制不住肚子,一个月的饭票,往往半个月就吃掉了。他采用两种方式对待没有饭票的日子。一是借。主要是向连队的姑娘借,这如同滚雪球,越借越多,按职工们的说法,他借饭票,只向异性借,千年不赖,万年不还。怎么还得起?二是帮,他完成了自己的劳动定额,就去帮别人干活
期刊
从广元市区出发,沿着嘉陵江往西南方向走,大约10公里,便来到了广元经济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铝产业)示范园区。  一条新修的水泥马路笔直宽阔,贯穿园区;马路上,悬挂着不同地方牌照的大货车排成了串儿;路的两旁,鳞次栉比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站在路边,就能听到厂房里传来的隆隆声,这是大型机械运转的声音……与当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灰尘扑面的路旁零星矗立着几座
期刊
8月4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清气朗、艳阳高照。来自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五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的126名员工登上了飞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包机航班,经过5小时的长途飞行,顺利抵达吉首都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这一趟南航包机航班由中铁五局牵头组织,这几家央企的员工顶着疫情依然严峻的压力,坚持返岗,只为推动吉在建重点项目复工
期刊
一个月前,被称为“诗人外交官”的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专程造访成德两地;一个月后,IMF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也飞赴成德……是什么吸引两位重量级大咖前来接力助阵?  7月28日,由川商总会主办的“成德同城化财富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成德两地政府代表、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商协会代表等近两百位嘉宾参会,共同关注成德同城化发展进程,研判未来发展机遇。  朱民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
期刊
《易经》有言“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这是“交通”的本源,互联互通,让资源、人流、财富等关乎发展的关键要素汇聚一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的通达度密不可分,因内河而兴的码头城市,因海运而兴的港口城市,因铁路而兴的车站城市,还有今天航空、高铁等交融带起来的繁荣都市圈,都是最好佐证。奋进新时代,希望“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正努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8月的青岛,在怡人的海风中迎来了一批
期刊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落地,四川、重庆迅速“牵手”,“合作共赢”成为两地发展的核心词汇。而我们也看到,多个领域、多个平台、多种项目之间的合作已经延展开来。  4月28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上,川渝两地公安机关共同签署了《四川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2条》和《四川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
期刊
跨越秦岭,连接重庆、四川、陕西,构成了约30万平方公里的“西三角”经济区。其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撑起了西部经济的“半壁江山”。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开新局,全国乃至世界目光聚焦中国西部,西三角地区也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多次聚焦“西三角”。“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
期刊
人物名片  金涛,男,43岁。毕业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教授,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援期两年。  “我们肯定中国医疗队的无私奉献,并向全队开展的所有合作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与感谢……”  6月12日,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收到马普托中心医院发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赞扬并感谢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