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子罕》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中,笔者感到,广大基层教师长期坚持在艰苦的一线,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保持着中国知识分子贯有的优良传统。他们就是中国重要精神遗产“智、仁、勇”三达德的继承者。
教师之“智”
智:可拆成“知、曰”。“知”表示知识、经验、学问和见闻;“曰”为说。学高为师,教师先要有“知”,才有资格“曰”。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也曾经戏说过,现在的教师不能再是一桶水了,而应是一桶奶——一桶含了钙的奶。因为现在的孩子、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
教师的“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二是教育教学有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校中各门学科的知识总是紧密联系的,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数理化是一体”。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文理交融”,提倡文科的教师懂理,理科的教师能文,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求。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现代人。教师要努力学好教书育人的方法、现代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此才能教出好学生。中学教师任务重,收入低,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文凭要提高,那就自费函授,大专不够再读本科;知识太老旧,那就掏钱参加培训,一次两次以至无数次。这些,广大教师都默默地接受,唯恐落后于人,落后于时代。
才学是教师的根基,运用之妙,却在于智慧。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这是新课程的需要。
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为拥有智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智慧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长智慧。
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教师之“仁”
仁:拆成“人、二”。“二”为两横,上横为天,下横为地,象征人的心包藏天地万物,兼爱天下人民,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和得失。
有位教师曾经说过:“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的工作刚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仁爱和宽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博爱之德,方能为人师表。“仁”在儒家思想中是宽容、善良和接纳,而“爱”是给予、奉献和舍弃,合在一起是善待他人,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做“仁爱之师”就是要把这种仁爱倾注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做一把大伞,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呵护;做一缕阳光,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温暖;做一条大河,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包容;做一把戒尺,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严厉;做一架警钟,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唤醒。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以仁者爱人的理念作指导,就是要一视同仁,把仁爱之心贯穿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促进学生成为大写的人的目的。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并时刻用这句话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管你的知识多么渊博,经验多么丰富,如果没有仁爱之德,那么你很难教育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我们“为师”都得先“做人”,而“做人”就得先“立德”,古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作佐证。
虽有仁德之心,但无仁德之行,也不行。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体现仁爱之言行。上课时我们必须要给学生以笑脸,我把它称之为“微笑法宝”。不管上什么课,不管面对什么学生,只要你面带微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的笑容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与奖励。让我们多一份鼓励与肯定,少一声责备和呵斥;让我们的脸上每时每刻都带有阳光的笑容;让孩子眼中总是充满着阳光的色彩……
学生需要培养,但更需要关爱,需要宽容。如果除去晚上游荡的、上网的,打架斗殴的,打牌的,谈吐粗俗的,谈恋爱的,打桌球的,抽烟的,说话的,玩东西的,顶撞老师的,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的,迟到的,旷课的,恐怕每个班都所剩无几了。一个地球可以有多元化的国家,一个国家可以有两种制度,作为老师,为什么就容不下学生的缺点呢?也许他确实是一个差生,可是,他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教师,若能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那必将点亮学生的心灯。
教师之“勇”
勇:可分解成“刀、用、力”。勇者,气也。气充丹田,胆大无畏。其原意是指那种天上下刀子都不害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畏惧的人,称为勇士。
教师,一介书生,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哪来的“勇”?其实不然,教师队伍中从来不乏勇者:坚守山区教学的徐本禹们,敢于创新的魏书生们,勇于救人的谭千秋们……教师队伍中有勇者,他们的事迹同样能惊天地,泣鬼神!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感动中国”颁奖词说他:“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位卑未敢忘忧国!徐本禹,就是凭着这种勇气,带着这种精神,实践这种行为的人。他用勇气作针,以爱心作线,把有限的甘露洒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滋润着孩子们那求知若渴的心灵,默默地在大山深处坚守。徐本禹感动了中国。我们既被他的爱心所感动,也被他的勇气和精神所震撼。支教也是创业,创业需要勇气,只身留在穷苦的山区需要勇气。放眼中国,像徐本禹一样扎根农村甚至是落后山区,顶着生活的压力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的教师数不胜数。
当今教育,藏龙卧虎,敢于创新的魏书生们同样也是大勇者。魏书生敢于创新、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他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他对那些“问题生”的“快乐惩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教学工作漫谈》中提到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要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些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保全了学生的颜面,又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自我反省,触及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这些方法看似普通,却很实用,同时也凝聚了魏老师独到的创新精神。正如人们所说的,能够把最普通的事情做好,才是真的不简单。学习魏书生,就要学习他的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汶川地震,山崩地裂。亡者数万,伤者无数。山为之动容,水为之哭泣。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许多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英勇无畏。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教师也是大勇者!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勇,灾难之时给我们无数感动。无须多言,汶川教师群体一幕又一幕的英勇表现,让我们充满泪水,充满敬意,充满坚定,充满力量。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
教师之“智”
智:可拆成“知、曰”。“知”表示知识、经验、学问和见闻;“曰”为说。学高为师,教师先要有“知”,才有资格“曰”。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也曾经戏说过,现在的教师不能再是一桶水了,而应是一桶奶——一桶含了钙的奶。因为现在的孩子、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
教师的“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二是教育教学有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校中各门学科的知识总是紧密联系的,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数理化是一体”。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文理交融”,提倡文科的教师懂理,理科的教师能文,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求。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现代人。教师要努力学好教书育人的方法、现代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此才能教出好学生。中学教师任务重,收入低,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文凭要提高,那就自费函授,大专不够再读本科;知识太老旧,那就掏钱参加培训,一次两次以至无数次。这些,广大教师都默默地接受,唯恐落后于人,落后于时代。
才学是教师的根基,运用之妙,却在于智慧。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这是新课程的需要。
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为拥有智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智慧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长智慧。
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教师之“仁”
仁:拆成“人、二”。“二”为两横,上横为天,下横为地,象征人的心包藏天地万物,兼爱天下人民,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和得失。
有位教师曾经说过:“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的工作刚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仁爱和宽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博爱之德,方能为人师表。“仁”在儒家思想中是宽容、善良和接纳,而“爱”是给予、奉献和舍弃,合在一起是善待他人,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做“仁爱之师”就是要把这种仁爱倾注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做一把大伞,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呵护;做一缕阳光,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温暖;做一条大河,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包容;做一把戒尺,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严厉;做一架警钟,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唤醒。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以仁者爱人的理念作指导,就是要一视同仁,把仁爱之心贯穿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促进学生成为大写的人的目的。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并时刻用这句话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管你的知识多么渊博,经验多么丰富,如果没有仁爱之德,那么你很难教育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我们“为师”都得先“做人”,而“做人”就得先“立德”,古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作佐证。
虽有仁德之心,但无仁德之行,也不行。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体现仁爱之言行。上课时我们必须要给学生以笑脸,我把它称之为“微笑法宝”。不管上什么课,不管面对什么学生,只要你面带微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的笑容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与奖励。让我们多一份鼓励与肯定,少一声责备和呵斥;让我们的脸上每时每刻都带有阳光的笑容;让孩子眼中总是充满着阳光的色彩……
学生需要培养,但更需要关爱,需要宽容。如果除去晚上游荡的、上网的,打架斗殴的,打牌的,谈吐粗俗的,谈恋爱的,打桌球的,抽烟的,说话的,玩东西的,顶撞老师的,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的,迟到的,旷课的,恐怕每个班都所剩无几了。一个地球可以有多元化的国家,一个国家可以有两种制度,作为老师,为什么就容不下学生的缺点呢?也许他确实是一个差生,可是,他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教师,若能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那必将点亮学生的心灯。
教师之“勇”
勇:可分解成“刀、用、力”。勇者,气也。气充丹田,胆大无畏。其原意是指那种天上下刀子都不害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畏惧的人,称为勇士。
教师,一介书生,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哪来的“勇”?其实不然,教师队伍中从来不乏勇者:坚守山区教学的徐本禹们,敢于创新的魏书生们,勇于救人的谭千秋们……教师队伍中有勇者,他们的事迹同样能惊天地,泣鬼神!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感动中国”颁奖词说他:“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位卑未敢忘忧国!徐本禹,就是凭着这种勇气,带着这种精神,实践这种行为的人。他用勇气作针,以爱心作线,把有限的甘露洒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滋润着孩子们那求知若渴的心灵,默默地在大山深处坚守。徐本禹感动了中国。我们既被他的爱心所感动,也被他的勇气和精神所震撼。支教也是创业,创业需要勇气,只身留在穷苦的山区需要勇气。放眼中国,像徐本禹一样扎根农村甚至是落后山区,顶着生活的压力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的教师数不胜数。
当今教育,藏龙卧虎,敢于创新的魏书生们同样也是大勇者。魏书生敢于创新、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他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他对那些“问题生”的“快乐惩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教学工作漫谈》中提到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要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些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保全了学生的颜面,又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自我反省,触及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这些方法看似普通,却很实用,同时也凝聚了魏老师独到的创新精神。正如人们所说的,能够把最普通的事情做好,才是真的不简单。学习魏书生,就要学习他的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汶川地震,山崩地裂。亡者数万,伤者无数。山为之动容,水为之哭泣。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许多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英勇无畏。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教师也是大勇者!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勇,灾难之时给我们无数感动。无须多言,汶川教师群体一幕又一幕的英勇表现,让我们充满泪水,充满敬意,充满坚定,充满力量。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