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由情生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分析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着重从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品读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来推敲古诗的思想情感;其次是掌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模式,以实现高分。
  关键词:显性情语  隐性情语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诗歌鉴赏考题是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是江苏高考命题的热点。清代王夫之有句名言:“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学生能够读懂诗歌,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才是诗歌阅读鉴赏的重中之重,才是有效答题的关键所在。如何读懂、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品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
  显性情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我们在文章中一眼就能找出来的。例如《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下片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语——“相思”“忧心”。学生结合文下注释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就能得出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迷惘和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的情感。另外一种是显性情语,涉及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这就需要考生在答题时关注一下,首先要懂这种技法,即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例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中的“冷”“凉”就暗含冷寂之意。这种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冷,更多的是由内而外的冷,是内心的凄凉、悲凉之感。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独”暗含孤傲之意。再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因参与王书文为首的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官到永州,那么在那样的背景下,情感就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了。正所谓知人论世,每一篇诗歌情感与作者生活的年代(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年代(创作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与之脱节。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拿到诗歌鉴赏题,除了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关注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正如核心素养第二点“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提到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考题训练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隐性情语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但也是学生理解诗歌的关键。其实,所谓隐性情语也不是无迹可寻,在文本中还是有据可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例如,以2007年江苏省高考古诗鉴赏题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为例,这首词中一连化用了三位前人的诗词,其中之一是唐代王维的《阳关》;另一处是刘禹锡《竹枝词》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被作者化用成“江头未是风波恶”;最后一处是白居易《太行路》中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被作者转化成“别有人间行路难”。画线句中抓住关键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抓住“送”和“埋”进行分析。“送”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我们完全可以从标题看出来,题材上属于送别类的词,所以在送的过程中有依依惜别之情。“埋”字写出了乌云遮山的景象,乌云是黑压压的,这样借景的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在景和情的关系中属于以哀景衬哀情的方式。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对友人的祝愿和意味深长的勉励。试卷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从两者的区别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要关注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提升。
  二、掌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把握景和情之间的关系。用冷色调的景象衬托哀伤的情感,用美丽的景象衬托快乐的情感,这两种技法属于正衬。用美丽的景象衬托哀伤的情感,用冷色调的景象衬托快乐的情感,这两种技法属于反衬。在我们的传统诗歌中,有不少特定意象含有特定的情感,这是需要学生去积累的。例如:在送别类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杨柳、长亭、酒等意象,一般抒发的是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思念之情;在思乡类诗歌中会出现月亮、鸿雁等意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等等。正如古人所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如何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关键在于学生的积累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梳理和整合,这就实现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关键一步。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积累景物的特点,把握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比如说,《望梅花》中的“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它那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称颂。所以作者在词中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冕的《墨梅》等,都是一样,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赋予“梅花”特定的含义。当然,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也不能脱离文本的具体内容。
  最后,也是考生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用典”。用典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使作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情感。例如,梅尧臣的《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中就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规范答题,稳中求胜
  在考试中,除了要注重对文本的理解以外,我们还应要求学生答题规范,强化审题答题的规范训练。例如,以杜牧的《过勤政楼》为例,题干是问“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求学生在回答感情类的题目时,要按照“因+果”的模式答题,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什么样的情感。本首诗中用的是唐玄宗的典故,结合唐玄宗的生平,知道他晚年荒淫享乐从而导致荒废朝政,那么作者的情感态度我们就一目了然了。结合答题模式,我们就可以得出“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与讽刺之情”的答案。当然,我们还要明确诗歌的题材。像怀古类诗歌,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怀古伤今,另一类是借古讽今。如一道诗歌鉴赏题《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其中有一题问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不少学生答题简单化:“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寥之情”(学生答案)。这种答案缺少对文本的分析,缺少了对引起的情感的原因的分析。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掺杂了学生答题的一个态度。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是一方面,态度是另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詩歌阅读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其他文献
摘要:竖式除法的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竖式除法计算中蕴含的算理没被完全理解是学生频频出错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其中的算理做简要分析,以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竖式除法 计算 算理     笔算除法是小学计算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传统教学中,老师们通常把笔算当作计算的一项技能来训练,认为它没有思维含量。新课改以来,随着“算理比算法更重要”理念的不
期刊
摘要:道德能力是一种实践精神,它有着做、实践、行动的特质,需要道德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践。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紧密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養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把教学融入生活的舞台中,把实践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使儿童道德能力发展迸发出多样精彩。  关键词:道德能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史料的选取既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学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针对以上要求,本文试图谈一谈一线课堂教学经验中的史料选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史料选取 学生深度学习 现代流行文化     教育部的课改调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微课的应用逐渐广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当、重难点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增强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境,掌握古诗词的规律和解读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学习效率。借助于微课,教师能创新出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方式,既可以用微课指导诵读技法,用微课描绘画面,也可以设计微课来加强诗歌专题训练,提高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课 高
期刊
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呼唤语文课堂由教课文转向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运用 语文素养 生本语文     2016年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变革势在必行,目标要调整,学科要融合,课程要整
期刊
摘要:让学生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品读文本、联系生活等方式,带领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品读文本 联系生活 初中语文     一、文本解读  《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版第八册《话语》单元里的一篇主題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拿着一块写着字的牌子在街上乞讨,结果行人很冷漠并不施舍,后来诗人让·彼浩勒经过
期刊
摘要:户外游戏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等都对此做了深入的注解。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价值?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以户外游戏《绳趣》为题进行探讨,让户外游戏更有价值、更有新意、更有趣味。  关键词:绳子 游戏 指南 纲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体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家校联系,增强教育效果,努力培养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有自我管理能力、追求“‘慧’美”“‘慧’聚”的班集体,探讨“德慧型”班级建设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德与慧 班级 案例  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立德树人、文化凝聚,以“德慧终身,学行天下”作为校训,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践行校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特长、兴趣、爱好、经历以及班主任的优势,让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打字正逐步取代手写汉字,国人的书写能力日趋下降。学校、教师应重视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习得一手好字,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指导 示范 坚持 鼓励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但是,随着现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来开展,在制定并执行规则的同时,又要因材施教,宽严相济,因此对新班主任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和压力。笔者从自身三年的班级管理实践出发,探讨班级管理的得失。  关键词:高中 班级管理 案例 反思     一、引言  当前“00后”已成为高中生的主体,他们享受着更多来自家庭的关爱,也受到网络的极大影响,普遍个性十足。班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