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利比里亚民众送行队伍中,我又见到了那位黑人妇女,她是赶了5个小时的山路,带着香蕉和芒果前来与恩人话别的,因为她知道自己血管里同样流淌着中国军人的血液。
这事还要从2007年4月12日说起。
4月12日凌晨3时30分,正在值班的内科医生张笋突然接到当地无国界Merlin医院打来的电话,请求派医生为一名生命垂危的宫外孕患者实施急诊手术。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这项任务不属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保障和救治范围,而且现在是凌晨,如果出诊,从安全因素考虑,应当申请埃塞俄比亚维和部队进行武装护卫。面对驻地医院对中国军医的信任,面对正在生命边缘挣扎的患者,出于人道主义,医疗分队还是决定派外科医生侯会池、内科医生张笋和麻醉医生张在旺去帮助实施手术。
10分钟后,三位专家赶到了Merlin医院。“8小时前,患者腹部突发剧烈疼痛,送当地州立医院就诊,因病情危重,难作诊断。病人辗转5小时来到我院,诊断为宫外孕。”听完Merlin医院的病情介绍,专家们详细进行了检查,初步诊断为异位妊娠、宫外孕、失血性休克。
必须立即手术,抢救病人生命。而Merlin医院手术室设备简陋,人手紧缺,药品稀少,更没有手术所必需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氧气。时间容不得半点耽搁。凌晨4时30分,患者被转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院。
急救室内,抢救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静脉输液、吸氧、紧急应用止血药;快速抽血,检查血常规、HIV(艾滋病)和血型。急救室外,人头攒动,围满了不知所措的患者家属。看着中国军医全力以赴救治亲人,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急救室隔壁,医疗分队领导和内外科专家正在紧张讨论患者病情。化验结果出来了,血红蛋白下降到3.5克,说明腹腔内出血量仍在加大,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已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血压下降到70/40 mmHg,心率120次/分。病情越来越严重,患者随时可能死亡,手术已刻不容缓。而手术必须准备大量血液。
根据联合国规定,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院限于规模,根本没有血库,Merlin医院也没有血库,甚至整个绥德鲁市也没有血库和库存血。“能否请政府动员驻地民众献血?”有人提出建议。可当时是凌晨4时40分,政府官员没上班,绥德鲁民众还在睡梦中,根本找不到人。
这时患者亲属主动要求献血,血型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了,亲属与患者血型不符!怎么办?血源难以保障,无法进行手术,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我的也是A型!”正在抢救患者的外科医生侯会池伸出了胳膊,我和在现场的医疗分队队员陈清奎也同时挽起了袖子。
这时,医疗分队所有队员被紧急集合在一起,医疗助理员贾恒川一一询问有无A型血的队员。最终,经过鉴定,只有我和侯会池、陈清奎3名队员血型相符,于是三人立即各献血200毫升。
600毫升血如杯水车薪,对于抢救患者生命远远不够。维和医疗分队的队领导当即决定,立即手术,并同时请求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动员官兵义务献血,挽救患者生命。5时05分,手术开始。而同时队领导也拨通了工兵分队值班室的电话。20分钟后,工兵分队5名血型相符的战士也各献血200毫升。
6时10分,在医生的努力下,手术成功结束,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为了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对这位黑人妇女的照顾也格外细心。
12日夜,患者体温升高到39.2度,值班护士范玉红在运用药物降温基础上,不停地更换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并为患者擦拭身体一直干了3个多小时。
患者长时间昏迷不醒,护士郭娇、岳宝玲一有空就来到病床前,一次次呼唤患者名字,用心与患者进行交流。
真情得到了回报。13日下午5时30分,昏迷了40多个小时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35个小时精心护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就在维和医疗分队全力抢救这名患者的当天,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恰好视察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当她得知中国军人无偿献血救治当地黑人妇女的消息后,向中国维和部队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特邀编辑 刘林 实习编辑 王圣贺
这事还要从2007年4月12日说起。
4月12日凌晨3时30分,正在值班的内科医生张笋突然接到当地无国界Merlin医院打来的电话,请求派医生为一名生命垂危的宫外孕患者实施急诊手术。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这项任务不属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保障和救治范围,而且现在是凌晨,如果出诊,从安全因素考虑,应当申请埃塞俄比亚维和部队进行武装护卫。面对驻地医院对中国军医的信任,面对正在生命边缘挣扎的患者,出于人道主义,医疗分队还是决定派外科医生侯会池、内科医生张笋和麻醉医生张在旺去帮助实施手术。
10分钟后,三位专家赶到了Merlin医院。“8小时前,患者腹部突发剧烈疼痛,送当地州立医院就诊,因病情危重,难作诊断。病人辗转5小时来到我院,诊断为宫外孕。”听完Merlin医院的病情介绍,专家们详细进行了检查,初步诊断为异位妊娠、宫外孕、失血性休克。
必须立即手术,抢救病人生命。而Merlin医院手术室设备简陋,人手紧缺,药品稀少,更没有手术所必需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氧气。时间容不得半点耽搁。凌晨4时30分,患者被转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院。
急救室内,抢救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静脉输液、吸氧、紧急应用止血药;快速抽血,检查血常规、HIV(艾滋病)和血型。急救室外,人头攒动,围满了不知所措的患者家属。看着中国军医全力以赴救治亲人,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急救室隔壁,医疗分队领导和内外科专家正在紧张讨论患者病情。化验结果出来了,血红蛋白下降到3.5克,说明腹腔内出血量仍在加大,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已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血压下降到70/40 mmHg,心率120次/分。病情越来越严重,患者随时可能死亡,手术已刻不容缓。而手术必须准备大量血液。
根据联合国规定,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院限于规模,根本没有血库,Merlin医院也没有血库,甚至整个绥德鲁市也没有血库和库存血。“能否请政府动员驻地民众献血?”有人提出建议。可当时是凌晨4时40分,政府官员没上班,绥德鲁民众还在睡梦中,根本找不到人。
这时患者亲属主动要求献血,血型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了,亲属与患者血型不符!怎么办?血源难以保障,无法进行手术,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我的也是A型!”正在抢救患者的外科医生侯会池伸出了胳膊,我和在现场的医疗分队队员陈清奎也同时挽起了袖子。
这时,医疗分队所有队员被紧急集合在一起,医疗助理员贾恒川一一询问有无A型血的队员。最终,经过鉴定,只有我和侯会池、陈清奎3名队员血型相符,于是三人立即各献血200毫升。
600毫升血如杯水车薪,对于抢救患者生命远远不够。维和医疗分队的队领导当即决定,立即手术,并同时请求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动员官兵义务献血,挽救患者生命。5时05分,手术开始。而同时队领导也拨通了工兵分队值班室的电话。20分钟后,工兵分队5名血型相符的战士也各献血200毫升。
6时10分,在医生的努力下,手术成功结束,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为了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对这位黑人妇女的照顾也格外细心。
12日夜,患者体温升高到39.2度,值班护士范玉红在运用药物降温基础上,不停地更换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并为患者擦拭身体一直干了3个多小时。
患者长时间昏迷不醒,护士郭娇、岳宝玲一有空就来到病床前,一次次呼唤患者名字,用心与患者进行交流。
真情得到了回报。13日下午5时30分,昏迷了40多个小时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35个小时精心护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就在维和医疗分队全力抢救这名患者的当天,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恰好视察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当她得知中国军人无偿献血救治当地黑人妇女的消息后,向中国维和部队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特邀编辑 刘林 实习编辑 王圣贺